
鲁教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第三周过关练习题_6150331.doc
5页鲁教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第三周过关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6杭州G20峰会的精彩文艺演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音乐喷泉 B.焰火表演 C舞台升降 D.灯光表演2.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碘、钙、氟”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A.化工厂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铵NH3+H2O+CO2====NH4HCO3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C.用炭、氧气和氧化钠制碳酸钠C+O2CO2,CO2+Na2O===Na2CO3D.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4.如下图表示了实践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B.图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图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5.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于发现C60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对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为同素异形体B.式量之差为120C.是由碳元素组成D.是两种新型的有机物6.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C.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7.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 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A、偏向有锌的一边 B、偏向有铁的一边C、不偏转 D、无法判断8.把足量的铁粉分别加入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A.Na2SO4 CuSO4 B.H2SO4 CuSO4C.HCl H2SO4 D.CuCl2 Cu(NO3)29.将10g质量分数为0.1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变为0.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5g水 B.加入氧化钠固体0.1gC.倒出一半溶液 D.加入10g质量分数为0.2的氢氧化钠溶液10.60g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蒸干得到156g固体。
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A.2.0g B.3.0g C.4.0g D.无法计算1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叙述正确的是A. 某盐酸中氯化氢含量为36%是指100克水中含氯化氢36克B. 往某溶液中加固体,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定值D.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含量越大1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混入CO2中的O2通过炽热的木炭层B从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得到Ag加入少量的铜粉,过滤C除去CuO粉末中含有的MnO2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D从CaCO3和CaO的混合粉末中得到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二、填空题13.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 27 H 42 O 3 ,请你计算:(1)皂甙中含有 种元素(2)一个皂甙分子中含有 个碳原子(3)皂甙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4)皂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14.请将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填在下表中相应的位置,并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除(3)外,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序号①②③④⑤物质名称甲烷氧气烧碱干冰五氧化二磷化学式CH4O2NaOHCO2P2O5(1)表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2)表中的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碱是 .(3)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若要测定某烧碱溶液的酸碱度,不能选用下列选项中的 .①无色酚酞溶液;②紫色石蕊溶液;③pH试纸(5)我国福建生产一种槟榔芋,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中的 来涂抹止痒.①食醋;②熟石灰;③肥皂水;④柠檬汁.15.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16.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C1、Na2SO4、CuCl2、NaCl、AgCl几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下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均填写相应的化学符号):(1)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2)气体B是_________,现象X为_________(3)滤液C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4)滤渣D是_________5)写出实验过程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信息分析题17.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Ⅰ. 用空气、水、大理石、天然气、石油和煤等物质填空:日常生活中用作溶剂的是___________,通过物理方法可提取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属于清洁的气体矿物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Ⅱ. 科技节上同学们进行矿石标本展示,某同学展示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Fe2O3 Cu2(OH)2CO3 CaWO4 SiO2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SiO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3.01╳1023个Si原子的SiO2,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mol,质量为_____________gⅢ. 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xH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xHy+(x+)O2xCO2+H2O 判断相同物质的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Ⅳ. 著名化学家戴维教训贵族托斯康纳公爵的故事告诉人们:最坚硬的金刚石与松软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某同学根据戴维结论,设计下列实验:a.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b.让足量镁条在步骤a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①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m1_________m2(填“<”、“=”、“>”),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8.某课外活动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若用装置B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中除有少量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是,当①、②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当导管断开一段时间后,看到B中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测定当地石灰石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课外活动小组取来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将其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实验第1份第2份第3份第4份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g1.543.084.4m依据表中数据请分析计算:(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2)上表中m的数值是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1.B2.B3.AC4.D5.D6.D7.A8.B9.A10.A11.C12.B13.(1)3(2)27(3)7:8(4)78.3%14.(1)②;①;(2)④;③;(3)CH4+2O22H2O+CO2;(4)①②;(5)①④.15.(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16.(1)AgCl,NaCl(2)NH3,酚酞试液变红色(3)Na+,(4)Cu(OH)2(5)BaCl2+Na2SO4=BaSO4↓+2NaCl17.水空气大理石然气B60g/mol0.530③②①2Mg + CO2 C + 2MgO=化学反应中元素质量守恒18.石蕊溶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红色CO2+H2O==H2CO3;红色逐渐消失又变紫色,H2CO3==H2O+CO2↑(1)等一、二份(2)4.4(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