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能正确解释下列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是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 + 2H+ === CO2↑ + H2O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Al3+刚好沉淀完全: 2Al3+ + 3SO42- + 3Ba2+ + 6OH- === 3BaSO4↓ + 2Al(OH)3↓C.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 + 2H+ === Ca2+ + CO2↑ + H2OD.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Fe + 4H+ + NO3- === Fe2+ + NO↑ + 2H2O参考答案:B略2. 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A.铜和硝酸反应 B.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D.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A错误;B.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CO2过量生成碳酸氢钠,氢氧化钠过量生成碳酸钠和水,B错误;C.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只能生成氯化铁,C正确;D.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偏铝酸钠,氯化铝过量生成氢氧化铝,D错误,答案选C。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B.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CH3)3CCH2CH3的一氯代物有3种D.甲苯的硝化、乙酸乙酯的水解均可看作取代反应参考答案:A【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分析】A.高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或几十万的分子;B.丙烯中含甲基,为四面体构型;C.根据分子中等效H原子判断,分子中由几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异构体;D.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解答】解:A.高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或几十万的分子,石油分子和油脂分子都不属于高分子,故A错误; B.丙烯中含甲基,为四面体构型,则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C.(CH3)3CCH2CH3中有3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故C正确;D.甲苯的硝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都是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为高考常考题型,对于有机物共线、共面问题,要以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基本结构入手,对它们进行组合考虑.4. (2009·上海卷)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 A.∶He B. C.1s2 D. 参考答案:D A项只能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B项只表示了核外的电子分层排布情况C项只是具体到亚层的电子数D项完整体现了电子层数、亚层数以及轨道内电子的自旋方向,故该项正确 5. 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A.+519.4kJ·mol-1 B.+259.7 kJ·mol-1 C.-259.7kJ·mol-1 D.-519.4kJ·mol-1参考答案:C 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铂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2OH2↑+Cl2↑+2OH-B.向NaHS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HS-+Cl2=S↓+H++2Cl- C.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氢碘酸:Fe(OH)3+3H+= Fe3++3H2OD.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参考答案:B略7.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图可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B.将10%的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发可变为20%的氯化铁溶液C.向C6H5ONa试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C6H5OH和NaHCO3,则酸性:H2CO3>C6H5OH>HCO3—D.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常温下Ksp (BaCO3)<Ksp (BaSO4)参考答案:AC略8. 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A 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参考答案:B略9.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溶液中只含NaCl和NaClO两种溶质)。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B.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C.与NaOH反应的氯气为0.15 molD.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错误的是 A.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C.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参考答案:B略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粒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粒子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B.构成单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D.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参考答案:D1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Ca2++2ClO-+SO2+H2O=CaSO3↓+2HClOB.碳酸钠的水解:CO32-+2H2O——H2CO3+2OH-C.少量的钠投入足量的水中:Na+2H2O=Na+2OH-+H2↑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pH=7:Ba2++2OH-+2H++SO42-=BaSO4↓+2H2O参考答案:答案:D13. 漆酚是生漆的主要成分,为黄色,能溶于有机溶剂,涂在物体表面能在空气中干燥为黑色漆膜。
它不具有的性质是( )A.可以燃烧,当氧气充足时,产物为CO2和H2OB.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参考答案:D14. 将浓度为0.2mol·L-1 NH4Cl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增大的是: A.c(H+) B.Kh(NH4Cl)(水解百分率) C.c(NH3·H2O)/c(NH+4) D.c(NH+4)参考答案:C略15. 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M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M的分子式为:B. M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中和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C. M的水解产物中一定含有醇类D. 1 mol M最多可以与1 L 4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0分)在烧杯里加入20 mL 0.1 moI/L的Ba(OH)2溶液,再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用滴定管向烧杯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并实验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装置如下图(夹持仪器已去掉)实验现象如下:①灯泡逐渐变暗; ②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甚至消失请依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灯泡变暗的原因是 2)红色变浅说明 3)当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消耗NaHSO4溶液的体积为 mL,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若向(3)得到的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到恰好变为无色,此阶段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参考答案:(1)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减小 (2)H+和OH-发生了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3)20 Ba2++OH-+ SO42—+H+=BaSO4+H2O (4)H++OH-=H2O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8分)、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实验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铵,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其实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并不难弥补,只要先用三氯乙酸处理样品三氯乙酸能让蛋白质形成沉淀,过滤后,分别测定沉淀和滤液中的氮含量,就可以知道蛋白质的真正含量和冒充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