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上课.ppt
18页前置补偿:高考题中《齐桓晋文之事》的名句: 1、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014 山东) 2、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13 天津)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 2010浙江)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 _____; 乐岁终身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2008四川卷)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天下可运于掌2004辽宁) 树之以桑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俯足以畜妻子俯足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然后驱而之善 幼吾幼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复习课《孟 子》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材选材:: 山东卷以传记为主,散文为辅山东卷以传记为主,散文为辅 题型题型:: 选择题选择题 翻译题(部分省份代之以断句题)翻译题(部分省份代之以断句题) 名句填空题名句填空题 考点考点:(选择题)实词:(选择题)实词 虚词虚词 人物分析人物分析 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 (翻(翻 译)实词译)实词 虚词虚词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通假字 分值分值:: 选择选择1212分分 翻译翻译1010分分 名句默写名句默写3-53-5分分 【【题型和分值题型和分值】】 1 1、、掌握掌握重点虚词重点虚词““若若”“”“为为”“”“之之””的意义和用法和宾语前置的一般的意义和用法和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规律•2 2、、能够准确翻译文中重要句子能够准确翻译文中重要句子•3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及现实意义, , 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写作素材•诵读文本,诵读文本,掌握掌握重点重点文言文言现象现象•要求:结合注解和笔记疏通课本,并大声朗读,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实词 虚词 特殊句式 通假 活用等)•时间:10分钟 那些年,高考中的相关考题:解释红体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红体字的意义和用法1 1..以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小易大,彼恶知之(20062006广东)广东) 2 2.不为者与不能.不为者与不能者者之形,何以异(之形,何以异(20062006山东)山东) 3 3.非挟太山.非挟太山以以超北海之类也(超北海之类也(20042004山东)山东) 4 4.王无异于百姓.王无异于百姓之之以王为爱也(以王为爱也(20072007湖南)湖南) 5 5.是.是以以君子远庖厨也(君子远庖厨也(20052005广东)广东) 6. 6. 夫我夫我乃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20052005广东)广东)7 7.宜.宜乎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20102010江西)江西)介词,介词,用,用,拿拿代代词,词,……的情况的情况连词,连词, 相当相当“而而”,表修饰,表修饰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因为介词,因为指示代词,这样指示代词,这样语气词,表感叹语气词,表感叹 巩固基础巩固基础———— 虚词 考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试卷中的文言虚词第二个选项,均是课文中原句;高考试卷中的文言虚词第二个选项,均是课文中原句; 所以必须熟悉课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所以必须熟悉课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若: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动动词,词,像像 动动词,词,至于至于 连连词,词,表假设,如果表假设,如果 代代词,词,这样这样 巩固基础巩固基础———— 虚词 (2)为 : 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②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③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④为长者折枝 动动词,词,是是 介介词,词,因为因为 动动词词,做,做 介介词词,对;向,对;向 巩固基础巩固基础———— 虚词 (3)之 : ①莫之能御也 ②牛何之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④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代词,他代词,他 动词,去、往、到动词,去、往、到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助词,的巩固基础巩固基础——根据下面的例句,总结宾语前置句有几种类型。
根据下面的例句,总结宾语前置句有几种类型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同位交流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同位交流臣臣未未之之闻闻也也莫莫之之能御能御也也未未之之有有也也 何由何由知吾可也知吾可也 何以何以异异牛牛何何之之夫子夫子之之谓谓也也然则然则一羽一羽之之不举不举 舆薪舆薪之之不见不见 句读句读之之不知不知,,惑惑之之不解,何陋不解,何陋之之有有唯唯利利是是图,图,唯唯马首马首是是瞻,瞻,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否定句,由,由“不、不、毋、莫毋、莫”等否定词表示等否定词表示例如:臣例如:臣未之闻未之闻也,莫也,莫之能御之能御也,也,未之有未之有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文言文中,当文言文中,当使用疑问代词作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使用疑问代词作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牛例如:牛何之何之??何由何由知吾可也?知吾可也? 何以何以异?异?3、、“之之”、、“是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例如:夫子例如:夫子之之谓也;谓也;舆薪舆薪之之不见;不见;何陋何陋之之有?句读有?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唯利不解;唯利是是图,唯命图,唯命是是从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 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下可运于掌3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安抚安抚百姓百姓称王称王,,没有人没有人能抵御能抵御他他敬重敬重自己的长辈,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别人的长辈;爱护爱护自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统一)天下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统一)天下就如同就如同在手掌上运转那样容易了在手掌上运转那样容易了 重视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的道理反复叮咛反复叮咛他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背负和和头顶头顶东西了 重点语句翻译:意意 识识:抓住关键词:抓住关键词 踩点得分踩点得分 原原 则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意译为辅,文通句顺要想拿到翻译要想拿到翻译满满分,就要注意翻译的原则及分,就要注意翻译的原则及具体方法具体方法如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需要翻译到位如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需要翻译到位文本探究:•最后一段,是孟子最后一段,是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 •((1 1))““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发展农业;发展农业;•((2 2))““谨庠序之教谨庠序之教”——”——重视教化重视教化 •文章最后,孟子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画卷结束全文文章最后,孟子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画卷结束全文 深化延伸,丰富思想深化延伸,丰富思想 孟子孟子行王道的措施是他民本行王道的措施是他民本思想思想的体现,的体现,对于百姓和统治者来说,这一思想有什么对于百姓和统治者来说,这一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现实意义?结合本节课的社会背景结合本节课的社会背景,谈一下自己的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背景链接:背景链接:•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诸侯纷争,各诸侯国都野心勃勃地追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诸侯纷争,各诸侯国都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求霸主地位。
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思想界百家争鸣孟子从儒家的苦难的生活思想界百家争鸣孟子从儒家的““仁政仁政””思想出发,思想出发,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齐国在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齐国在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希望称霸诸侯孟子这时在齐宣王身边供职勃,希望称霸诸侯孟子这时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孟子在一次孟子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阐发他的““发政施仁发政施仁””、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晋文之事》•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的主要思想 ( (一一) )民本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 他提出要他提出要““保民保民””,提出,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二) )仁政仁政: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先有仁心,然后推行仁政施行仁政的过程是先富后教先有仁心,然后推行仁政施行仁政的过程是先富后教。
深化延伸,丰富思想深化延伸,丰富思想 孟子孟子行王道的措施是他民本行王道的措施是他民本思想思想的体现,对于百的体现,对于百姓和统治者来说,这一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姓和统治者来说,这一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世的理想图景对于对于统治者统治者者来说,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者来说,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厌倦了连年征厌倦了连年征战的苦难生活战的苦难生活,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百姓百姓呢?呢? 孟子提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民本思想,充,充分体现了社会民主和文明分体现了社会民主和文明的的进步趋势进步趋势对老百姓而言对老百姓而言,,他们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能够安居乐业,,符合符合了了他们他们的的利益,利益,这就使他的这就使他的思想思想有着深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而厚的民众基础;而对对统治者统治者而言而言,既然能够,既然能够““王天下王天下””,这,这种种思想思想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统治社会的工具,所以,他们会极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统治社会的工具,所以,他们会极力推行孟子的学说力推行孟子的学说,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力的强盛更能激发,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力的强盛更能激发起他们实行王道的信心和决心起他们实行王道的信心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