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专题复习工业革命教学设计.doc
6页1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三次工业革命(公开课)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2、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三工业革命的影响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对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 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点、难点:1、夯实基础知识点,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 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影响,需要培养学生交流讨论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法国有一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叫做“80 天环球旅行”提到环球航行,首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个问题问)在世界史中,谁最先进行环球航行? (答)麦哲伦 (问)他花费多长时间环球航行? (答)三年 (问)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答)帆船的确,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足足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一周,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火车、飞机或者其他的手段,结果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19 世纪末,一个法国人乘火车环球旅行一周,花费了 43 天的时间 20 世纪 50 年代,一架 B-50型轰炸机,经过四次漂亮的空中加油,仅仅用了 94 个小时,便绕地球一周。
超音速飞机问世之后,人们飞的更高更快1979 年,英国人只用了 14 个小时零 6 分钟,还不到一天就环球地球一周从屏幕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环球航行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今天我们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保持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不得不感慨——世界实在太奇妙问)同学们,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神奇呢? (答)工业革命(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几次工业革命呢? (答)三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专题复习“三次工业革命”正课)一、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1、第一次工业革命2时 间 18 世纪 60 年代主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重要成果 开始标志——珍妮机;标志性成果——改良蒸汽机;交通领域——蒸汽轮船(汽船)、蒸汽机车(火车)题目:下列人物中,不可能坐火车旅行的是( A )A.达芬奇 B.恩格斯 C.马克思 D.列宁(问)火车当时的动力是什么? (答)蒸汽 (问)为此我们要纪念一位人物? (答)瓦特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间 19 世纪 70 年代主要标志 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重要成果 新能源——电力、石油: 新机器——内燃机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 新通讯设备——、电报题目:能源问题是国际社会关的焦点问题之一,下面属于以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 C )A、水力 B、蒸汽 C、电力 D、原子能(问)为此我们要感谢一位人物,他被称为把 “电” 的福音带给人类的天使? (答)爱迪生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 20 世纪 40、50 年代主要标志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重要成果 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题目:(2007 年重庆市中考题目)(左图)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绘制成功 这幅图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B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C、计算机网络技术 D、航天技术(右图)人类登上月球3这幅图反映人类取得哪一项科学技术的成就( B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电子计算机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情景题)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家住合肥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方便的条件,哪一项缘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C )A 乘火车到达武汉 B 转乘轮船旅游三峡 C 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 乘飞机从重庆返回合肥刚才我们简单复习了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些知识点最近我们正处在紧张的复习状态,下课后,我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就有同学说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感觉离我们特别遥远,其实不然,历史知识和生活是很紧密的,比如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请同学们在教室中找找哪些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呢? (答)电灯、电风扇、电脑、投影仪、扩音器同学们的眼力还真是不错,那么我们在把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工业革命成果呢?(答)家用电器、电脑、汽车……同学们列举了那么多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的确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所以工业革命和我们生活确实是息息相关的二、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多种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3、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题目: 材料一:科学技术成果从诞生到投入市场周期:19 世纪为 5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 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 7 年,20 世纪 70 年代后只需 3-5 年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间 1929—1947 年 1948—1973 年 1974—1980 年贡献率 31% 33% 40%回答: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答案)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4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社会面貌发生变化——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经济上,科技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或者知识经济时代,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繁荣之后出现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四、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新思潮萌芽、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如国家实施 863 计划五、工业革命的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材料二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知识武装起来》回 答 : (1 )材料一、二的共识是什么? (2 )你怎样看待国际间的竞争?( 3)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请结合现实,从国家和学生个人两个方面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5参考思路(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2)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这又往往取决于教育与人才的竞争3 )从国家来讲: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从学生个人来讲: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身边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2012 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时间,主要发明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明白二次技术革命出现的重要领域,改变人们生活的发明及其影响3)清楚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影响,通过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发明,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道理2、知识重点.难点(1)通过这三次改变人类历史的科技发明,知道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3)明白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必须从我做起,学好文化知识,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及其重要的道理3)重、难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结果,以及每一次科技革命引起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简表: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 19 世纪上半期 19 世纪末 20 初 正在进行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6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945 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1957 年 10 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20 世纪 70 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1997 年 2 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 多利”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