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送你****花
  • 文档编号:595158037
  • 上传时间:2024-10-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7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请根据句中情境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华夏从百年前的硝烟中走来,历经岁月洗礼,积淀民族新火相传的伟大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生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也应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不怕艰难险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A.硝(xiāo)烟 B.积淀(diàn)C.“新火”应改为“薪火” D.“砥砺”应改为“砥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里,学生们朗诵经典作品,探讨其中储藏的深刻内涵B.松,扎根于怪石之上,挺立悬崖而顽强生长,饱经风霜而不屈不挠C.英烈们,用热血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了与红船精神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红岩精神D.英雄们身上,闪耀着一种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刻苦钻研、厚积薄发的坚守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B.“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C.“有何见教?”与“现奉上拙作,请斧正中的加点词都是谦辞D.“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归元禅寺等古迹是游人向往的地方。

      这句话表述无误4.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该怎样形容春天?它是色彩缤纷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朝着美好未来奋斗不歇①春雷、春雨、春水奏响美妙的旋律,滋润着万物生长②它是悦耳动听的③它是诗情画意的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绘就美丽的春光,展示出勃勃生机⑤人们迎着春风追逐梦想A.①②⑤③④ B.④②①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③⑤④5.诗文默写穿行四季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朱自清《春》)秋天却是“   ,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畅游山水间,我们会感受到“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开阔江景;“   ,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边城夜色斗转星移间,古人不由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的惜时感叹!6.学校开展了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逃回中国的故事,她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

      短剧中的中国文物都是国家文化遗产的代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通过这些文物的“出逃”和“寻乡”,表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传承之法】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虽不能去寻找遗失的文物,但是我们可以传承这些文物的文化精神,请仿照示例补充一种传承的方式示例:书文物历史;    2)【传承之义】冯骥才曾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敦煌的壁画彰显着盛世的风云气象,长城的砖石记录着恢宏的王朝历史,三星堆的遗迹蕴藏着久远的精神根脉……请你仿照划线句再写出一处文物和它传达的意义二、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杨花①【唐】吴融不斗秾华不占红②,自飞晴野雪濛濛③百花长恨④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注释】①杨花:柳絮②斗:争夺秾(nóng)华:繁盛艳丽的花朵华,同“花”典出《召南•何彼禯矣》:“何彼禳矣,唐棣之华占:具有③濛(méng)濛:大雪弥漫,模糊不清的样子④长恨:常常怨恨,总是怨恨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乙诗中提及百花讨厌自己被风吹落,一个“长”字,极写百花对风恨之久、恨之深C.甲、乙两诗中,诗人都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月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情感D.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后两句都用议论的表达方式8.甲、乙两首诗都写了“杨花”,甲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乙诗托物言志,表明心迹请分析乙诗中的“杨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论语》(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论语》(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居无求安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10.下面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B.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D.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11.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言简意丰,甲、乙两文都能体现修身和为学之道,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B.甲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与乙文中“就有道而正焉”有异曲同工之妙C.从甲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乙文“乐以忘忧”中可得知兴趣对学习很重要D.甲文中“温故而知新”与乙文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学习态度让人受益匪浅三、名著阅读(9分)13.阅读回答问题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节选自《朝花夕拾》结合语段分析,“那时”指    ,“那地”指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    。

      14.对《朝花夕拾》这本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读《朝花夕拾》后小文感慨万分,这部小说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B.“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山海经》C.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D.《藤野先生》《琐记》《范爱农》三篇作品依次记叙了鲁迅先生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15.《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兴奋又兴致勃勃的我却因父亲的命令背书而索然无味,既刻画出一个    的父亲,又写出孩子在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    ,其中反映的家庭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四、现代文阅读(23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淡墨炊烟①旧时乡下,日子是被炊烟串起的②富裕的年月,炊烟茁壮茂盛,吞食着木柴、秸秆,捧出各个灶台的香贫瘠的年月,炊烟稀薄扁瘦,弱弱地刚爬出烟囱,一阵轻风就给吹散了,一声吆喝就给吓萎了③炊烟总是藏着村庄的秘密,炊烟是各家的门楣炊烟无声,但细心的人看看炊烟就什么都知道了:谁家的炊烟在清晨最早飘起,唤醒了大地;谁家的锅灶吞下了湿柴,抽噎着过日子;谁家在烧着揭不开的尴尬锅;谁家在煮着苦药,拯救凉寒的身体和心灵;谁家在半夜里就吃过饭,去远乡奔赴一个前程;谁家睡到日上三竿,炊烟才脸红地向日头报到……④每一柱炊烟下都有一个忙活的女人,她系着围裙,挽着袖子,一缕头发贴着她的脸颊。

      那双手或许粘着面粉,或许摘着扁豆,或许正在菜板上切碎白菜、土豆、茄子,准备往那口焦渴冒烟的大锅里投放每一餐都饱含着这个女人的辛劳和智慧,每一缕炊烟之下都氤氲着诱人的饭香⑤炊烟是男人心头最温暖的风景在日头下挥汗锄草、犁地、收割,每一次直起僵硬的腰,每一次抬起沉重的头,每一次用粗糙的手抹一把汗水,他的目光就会穿越密密麻麻的庄稼棵子和层层交织的树,回看自己的村庄,找到自家的烟囱,那里正升起袅袅炊烟,炊烟下有一个不怨尤的婆娘,将寒碜的日子努力地打扮着⑥炊烟是孩子最深的眷恋疯玩狂跑中,他们忘不了看看自己家的烟囱,那是母亲的消息树若烟囱冷寂,那是劳作的母亲还没有归家若烟囱飘出淡淡的炊烟,继而越来越粗壮,他能想象出,炉灶里正汹涌着火,娘此刻也许正沿着锅沿贴下一圈金黄的玉米饼子孩子吸了吸鼻子,似乎闻到了自家的饭香,笑容从心里窜到了脸上⑦炊烟袅袅娜娜,飘忽而逝,却写下了乡村最动人的生活⑧清晨的炊烟参差不齐,千门万户,每家都有自己的一本经,正着念,倒着念,各有各的套路有的炊烟像疾行客,干脆利落,在日出之前就完成花开的过程当日头擦亮眼睛,这一户人家早就柴门落锁,全家到了田里,他们信奉人勤地不懒,肯下力气劳作,炊烟才会茁壮。

      有的炊烟在众多烟囱都沉寂之后,在风的拍打和日光的照耀之下,懒洋洋地飘着一缕,那是失去了梦的可怜人,形单影只,心灰意懒于是,街坊邻居从菜园里带回几条黄瓜、一把韭菜,放在他的门厅⑨晨的炊烟散去,农田里、场院里便满是青壮的人,侍弄庄稼、抚摸土地是他们一辈子的差事老人们挎着篮子在河边捶衣浣被被炊烟安抚过的孩童,在学堂里朗朗诵读,他们的声音洪亮挺拔,像那些直冲云天的炊烟⑩中午的炊烟最整齐,女人们下工看日头,男人们下工看炊烟下了工的女人一路小跑回村,炊烟就齐展展地在村庄上空升起来,果断而迅速⑪晚饭的炊烟悠闲而浪漫,极具个性不下地,不修渠,不铺路,不开会,不分粮草,日子就变得从容了,饭食也就多出些花样,包包子,擀面条,熬苞米碴子粥,烙南瓜饼,蒸槐花窝头,馇野菜豆腐晚饭可以把炊烟的阵线拉得很长晚饭是好饭庄户人都这样打趣⑫淡墨般的炊烟,书写着乡村的生活史离乡日久的游子,在喧闹的城市楼林中想念炊烟有炊无烟的日子,炊烟成了梦里袅袅娜娜的诗行16.如何理解第①段划线句“旧时乡下,日子是被炊烟串起的”中“炊烟”的含义?请用文中的话语作答17.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①富裕的年月,炊烟茁壮茂盛,吞食着木柴、秸秆,捧出各个灶台的香。

      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②疯玩狂跑中,他们忘不了看看自己家的烟囱,那是母亲的消息树从修辞角度赏析)18.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作用?19.袅袅炊烟常会引起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思绪,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呢?请写出连续两句20.文章中的“炊烟”很有意思,借助关键词语补充思维导图,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动人的生活b.悠闲而浪漫c.梦里的诗行d.整齐、果断而迅速e.干脆利落A.cdebc B.cedba C.aedbc D.cdeba实用类文本阅读别让“避暑神器”变“健康杀手”裴宸纬炎炎夏日,空调成了许多人的“避暑神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