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谈歌唱中的共鸣及其教学.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92255676
  • 上传时间:2021-08-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7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谈歌唱中的共鸣及其教学 谈歌唱中的共鸣及其教学摘?要:在歌唱中对共鸣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它属于声乐中的一种根底本文主要针对共鸣在教学中常见的几种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关键词:声乐表演?共鸣?重要作用声乐艺术是音乐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它主要是靠着演唱者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以及共鸣器官,还有咬字器官对歌曲的一种表达如果要想在歌唱的过程中表达出一种美好的并且非常具有修养的歌声,需要歌唱者日积月累地、不断地去进行创作才能够获得呼吸可以说是歌唱的动力声带,喉头可以说是发声器,如果要想喉咙和声带发出歌唱的声音,就需要经过共鸣腔体的扩大以及美化也可以理解为,共鸣在演唱的过程中对声音的音色和音质以及音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教学中常遇到的几种容易混淆运用的共鸣现象我们不能不去认可,在规定的音区由主观意识去加强某一种局部的共鸣,会使这一音区演唱的音色效果突出来,也对发挥该声区演唱共鸣的优势有很大的作用,可是如果太过强调单一的共鸣又会造成音色的单调以及共鸣失去平衡,使声音的统一遭到破坏共鸣运用不当的现象有以下几种1.假共鸣有这种情况的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会拼命地去提起软腭,并且会将口腔的后部撑大、而且舌根下压,造成声音在口腔中停留而出不来。

      这样会使他们的耳鼓膜受到很大的震动,也就导致了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声音很大,产生的共鸣很充分要想对这样的问题加以纠正,就需要用口咽腔去控制好气息的传送方向和气息的着力点,并且去掉喉咽腔的紧张,尽量让喉咙松弛并且自然地去翻开喉咙;同时还要注意在气息行走过程中让声音向外传送的力度自然,这样做才可以产生自然的饱满的歌唱共鸣2.过于强调胸腔共鸣这种现象一般的声音都是很滞重并沉闷的,而且还有一些压抑和笨拙这样的声音非常做作,而且还没有光泽,并且只要是遇到了高音d,就常常会或破或虚音,最后也就没有音色可言了其实共鸣就是将喉咙完全翻开之后,胸腔产生的一种共振的现象任何一个演唱者在唱低声时都会感受到胸腔共鸣,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中低声部的演唱者,他们会感到唱低声区的时候胸腔会有一些振动,可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去认定这个时候不需要进行头腔的共鸣以及口腔的共鸣了3.假头腔的共鸣有些人的发声总是空洞的,还没有色彩假设用喉咙的紧张去压迫声带,其实也能够产生很亮的并且十分锋利和紧张的高音这可以说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声音,如果总是这样下去可能会让声带发生病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者过于追求音高和音量,所以在进行演唱时不去注意以混合共鸣的方式进行运用。

      对演唱的方法掌握得不够好,加上急迫地去唱高、唱响以及唱亮,那种冲和撞,以及挤和压等不正确的力量就会出现找到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用轻声以及小声去进行发声练在调整了气僵以及喉紧、声音位置低等相关的问题后,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头腔共鸣,这样可以让歌唱者在演唱高音的时候不再有害怕的感觉通过教学中实践,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对任何演唱,能唱好高音以及声音宏大响亮不只需要歌唱者在声音上的先天条件,同时还要求对歌唱的方法掌握到位,并且要充分地发挥声音的共鸣共鸣是发声能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声主要靠的是共鸣,而不能靠强力发声共鸣让声音进行增大与洪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与发声器官没有关系的肌肉一定要松弛,只有放松了肌肉才能够得到好的效果二、正确使用共鸣的根本方法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歌唱者最好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发挥共鸣腔体的能动条件,这样才能够让演唱中的发声有丰富的、色彩的变化,同时还能减少声音的单一同时我们还应该将音色的变化当成表现的有力手段,让演唱进行的时候,按照歌曲表达的思想情绪变化,对上述共鸣器官加以调节,使共鸣色彩的变化效劳于歌唱艺术的表现参考文献:【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2】唐福珍.谈歌唱中的共鸣及其教学.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1(02).【3】薛良.歌唱的方法.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4】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5】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1.【6】薛良.歌唱的方法.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2021.【7】高师.声乐根底教程(第1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