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教案模板教学准备(多篇).docx
128页生物教案模板教学准备(多篇)推荐第1篇:生物教学论教案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实物】 石头、菊花(带有枯枝)、树叶、蝗虫、蚯蚓、杯子、水等 【提出问题】 老师:观察并区分以上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区分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1:菊花、蝗虫、蚯蚓因为它们是植物与动物,属于生物 学生2:树叶不是,树叶不能自己生长 老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书本找寻答案 二、问 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 老师:什么是生物? 学生:有生命的物质 老师:那在你知道的有生命的物质中,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举例说一下。
学生1:动物进行生长繁殖 学生2:植物需要吸收养分和气体交换 学生3:排泄废物 老师:还有吗?从它的组成来看 学生:都由细胞构成 老师:那病毒呢,它也由细胞组成吗?那它是生物吗? 老师:除了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组成还有一点同学们没想到,含羞草有什么特征? 学生:应激性 老师:对,这些就是生物的特征 西面看一下教材中的10幅图片各说明生物的哪项特征? 学生: 老师:观察一下教室,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 (人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菊花的枯枝是生物吗? )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 惑 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 (1)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呼吸、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 (2)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方式不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气、排尿 【你说我辨】 下列现象,各反映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1、蟑螂捕蝉,黄雀在后。
2、葵花朵朵向太阳 3、蜻蜓点水、金蝉脱壳 4、望梅止渴 5、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课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 1、阅读以下短文,说出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毫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2、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粒小麦种子、一棵小树苗,它们都是生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落 B.北雁南飞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二)、拓展题 1.请说出散曲名家马致远的《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判 断依据是; ___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 【知识网络】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生物的特征 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能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生物科学1001班 梁佳 20222513253 推荐第2篇:生物教学论教案 动物的节律行为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课描述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阐明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说出生物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区别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推理能力。
尝试练习画概念图,应用学生的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学生进行运用一定的认知技巧 3.关注动物的节律行为,联系人体生物钟,学生确立生命运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学生形成讲科学、不迷信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 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从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 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 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新疆,离海洋最远的地方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需要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辅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可以以秋季大雁结队向南飞为例,通过头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组织和通讯方式复习动物的社群行为,并为动物的季节节律埋下伏笔 2.引入新课: 从大雁南飞适应季节变化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引入新课也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引入新课 3.阅读、比较和画概念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②慢而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划下来,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比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尝试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图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的有关生物钟的例子,比较书上所介绍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异同,记下其中的差异 ⑤思考书上“动动脑”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 ⑥阅读书上《课外读部分》,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讨论在阅读课文时各组员提出来的问题在巡视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对该问题的假设。
②组内交流概念图的画法通过交流概念图,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的认识,对生物钟的认识,相当于进行自学本节的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发现了哪些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可以强调发现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书本中、从实际生活中、从社会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②交流概念图,可以将部分学生的概念图画在黑板,讨论概念图设计的想法,进行自学交流 6.请学生对本课做小结教师可以用学生画的被公认较好的概念图做本节的板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时完成板书 四、【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各种节律行为 1.动物的昼夜节律 举例:夜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和昼行性动物(麻雀、蝴蝶等) 概念:动物在一昼夜中有节律的活动 2.动物的季节节律 举例:候鸟的迁徙行为(大雁等);鱼类的洄游行为(鳕鱼等);动物的冬眠行为(蛙、蛇等) 概念:动物随季节改变而发生的周期性行为 3.动物的潮汐行为 举例:招潮蟹、牡蛎、珊瑚等。
概念:海洋生物与潮水涨退的变化相适应的节律行为 (二)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步形成的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意义: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避开不良生活条件、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产生节律行为的原因——生物钟的调节作用 概念: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举例:“调拨”蟑螂的生物钟 五、小资料 1.鸽子的飞行定向 鸽子擅长飞行认路 晴天,鸽子靠太阳和生物钟定向如果人为“拨乱”鸽子的生物钟,鸽子就不能正确地依靠大阳导航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鸽子关在暗室中,每天夜间0时照 明,中午关灯,将鸽子的生物钟拨快6小时过一段时间后,早6:00于鸽舍西方80.45km处放飞该鸽没有向东飞回鸽舍,其飞行的方向是东北方这是 由于该鸽子的生物钟此时是中午,鸽子误以为太阳在南面,按中午该飞的方向,故向东北方向飞去 阴天,鸽子靠地球磁场定向若阴天在鸽子颈上系一块磁铁,它们会迷失方向 2.生物钟的位置 生物钟不是具体的形态结构,而是以生化过程为基础的生理机制,很难确定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
用蚕蛾做脑组织的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