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一年级下册《金色的草地》教案设计.doc
8页2019年一年级下册《金色的草地》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墙鹕恼馐窃趺椿厥履兀课颐且黄鹄炊量挝摹?br> 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送:2019年一年级下册《长歌行》教学设计寨后小学 陈志红一、教材分析:《长歌行》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十三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时间”为主题,告诉学生要树立时间意识,珍惜时间本篇课文是节录自我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名篇《长歌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是许多人少年励志的座右铭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在听力强、记忆力强的黄金时期,能很快地背下一首诗但同时他们也表现出自制力较差,缺乏时间意识如果要摘出诗中生字,他们大多不认识,对诗意也基本一无所知。
而且背起来像小和尚念经似的,缺乏诗韵这样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应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了解诗意和感知诗的韵律美上三、设计思路:对本篇课文的教学处理,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本校是所内山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现实,充分利用一些传统的教具,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朗读比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图文结合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已有的识字、写字的基础上,通过“认识新朋友”等游戏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认识、书写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读懂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2、 过程与方法:(1) 猜谜激趣,质疑揭题,图文结合,自读古诗2) 自学展示,读通诗句,把握节奏,理解内容3) 练习巩固,指导背诵,识字学词,练习书写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五、教学重点和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懂得珍惜时间六、教具准备:《长歌行》教学课件七、教学用时: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质疑揭题,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1、出示课件,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时间)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3、质疑: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有没有听过关于时间的故事呢?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板书课题:长歌行)(二)、图文结合,自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1、出示课件,朗读仔细观察;出示小黑板,讨论:(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小组讨论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4、与同桌赛读,展示自读成果三)、训练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课件出示标明停顿 2、学生根据停顿,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3、朋友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4、老师过渡:小朋友们越读越好了,那你们知道诗句的意思吗?5、出示译文,学生自读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就来不及了6、将译文与诗句相结合,逐句说意思 7、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四)游戏识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生字2、 “认识新朋友”游戏,看谁认的朋友多——扩词、造句。
3、把“新朋友”带回家——写生字:川、努、力(1)川:第一笔是竖撇,中间竖较短,最后一笔竖长2)努:上方“奴”写紧凑,下方“力”居中写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认识了本课生字,还书写了3个生字;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背诵古诗板书设计:长歌行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珍惜时间 从小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