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
3页《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编写者梁喜单位南立村小学审稿者罗肖单位南立村小学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学情分析南立村小学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眼见还是学识都比较单薄,虽然桂林是我们广西的名胜之一,但去过的同学却寥寥无几,这篇课文正好让他们领略外面的奇山秀水,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法 讨论探究法 师生互动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
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很多学生之前没有去桂林旅游的经历,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众多的桂林山水图片会让学生惊叹,向往直观切入主题,让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本文做好铺垫二、出示目标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3.初步观察图画,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1.学生会很快划出生字,生词,并通过词典理解词意2.学生拿起老师分发的图片会比较激动,好奇3.学生会主动学习课文1.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字,生词,理解其意思2.让学生对桂林山水产生巨大的兴趣,让他们心怀向往3.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准备三、自主学习1.分组学习课文2.自己划出生字,生词3.拿老师分发的图片,感受桂林山水的水的“静”、“清”、“绿”1.学习中虽然很好奇但不知道如果总结桂林山水的特点2.几个生字词因笔划较多学生不一定能写对1.让学生会写会记能理解生字生词2.引导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水“静”、“清”“绿”的特点3.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桂林山水的山的特点做好铺垫。
四、深入探究品读作者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一开始学生基本不能自己总结出桂林山水的水的特点之一的“静”后面学生慢慢会总结桂林山水的另两个特点“清”和“绿”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水的水的特点,让他们能自主学习本篇课文自己理解桂林山水的山的特点五、拓展总结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特点之一“奇”特点之二“秀”特点之三“险”总结:孩子们,祖国的河山如此波澜壮阔,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基本能用总结水的方法去总结桂林山水的山的特点学生在兴趣激励中总结出桂林山水的山的特点,从课文的学习中产生兴趣去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六、作业布置1.巩固识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边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有感情朗诵课本1.会有几个字比较难写,难理解2.朗读中遇到那些难读的字音会磕磕绊绊3.阅读后会喜欢这篇课文,进而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1.理解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正确的写法2.从朗读中更好的体会课文的意思3.从课文的学习中产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板书设计 总述: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感悟或反思1.本文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文章,语句精练,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教师可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要给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