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近代科技期刊出版寿命调查分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49243319
  • 上传时间:2024-04-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代科技期刊出版寿命调查分析 摘要:以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近代科技期刊为样本,统计分析其出版寿命分布、各分类刊物平均寿命、长寿命刊物情况分析内容显示了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出版寿命的大致轮廓,既反映了当时科技期刊的状况,也对当代科技期刊的开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近代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寿命;调查分析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作为近代文献之一,在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史和科技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刊从创刊至停刊的时间,我们称之为期刊的出版寿命期刊的出版寿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期刊的实力、权威性和受欢送程度本文那么在统计结果的根底上,对科技期刊的寿命分布,各分类刊物的平均寿命,长寿命刊物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1统计样本与结果 本文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的分类,从自然科学总论开始至综合性刊物中的综合性学报为至,从上海图书馆馆藏期刊中统计得到合乎条件的刊物为1908种本文统计了每一种科技期刊的出版寿命,根据时间长短进行归类,得到的分布情况列于表1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分为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平安科学和综合性刊物等十一大类。

      本文据此也对各大类期刊的平均出版寿命进行了汇总统计,见表2本文还对中国近代出版寿命超过20年的科技期刊情况作了调查,见表3表1至表3的刊物寿命均统计至1949年 2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出版寿命调查分析 2.1科技期刊的出版寿命分布分析 根据表1可知,出版寿命在1年以内的期刊数量为1147种,占总期刊数量的60.12%;寿命在2~5年的刊物有499种,占26.15%;寿命在6~10年的期刊为163种,占8.54%;寿命在11~15年的刊物有57种,占2.99%;寿命在16~20年的期刊为27种,占1.42%;寿命在21~25年和26~30年的刊物各有6种,各占0.31%;寿命在30~35年的刊物有3种,占0.16%可以看出,期刊的品种数随出版寿命的增加而快速递减出版寿命在1年以内的期刊数量,到达了总数的六成,5年以内的占了八成多,10年以上的仅为5%左右这表明我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寿命普遍较短,寿命较长的刊物少之又少这与我国近代动乱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对我国文化科技事业的开展造成了重创,科技期刊也不能幸免战争期间,人们的生命与财产都不能得到保障,更遑论坚持出版刊物了另外,战争原因造成人员的内迁与流失,办刊的人力物力都得不到保证。

      不稳定的时局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可见一斑 2.2各分类科技期刊平均寿命分析 根据表2可看出,科技期刊各分类刊物的平均寿命在1.7~5.3年之间,总平均寿命为2.8年其中,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刊物平均寿命最长,为5.3年;其次是生物科学类,为3.6年;接着是自然科学总论类,为3.3年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包含了天文学、地质学、海洋学和自然地理学,这些领域均与人类的根本生存条件息息相关,包括是否合适居住、是否适合出行等;生物科学类的植物学、动物学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关联,包括是否合适种植、是否适合饲养等;自然科学总论类研究科学原理,遍及科学知识,为改善人们生活所必备这说明波及人类根本生存领域的刊物较受欢送,寿命较长 2.3中国近代长寿命科技期刊分析 由于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出版寿命普遍较短,能够坚持20年出版的刊物可谓是长寿命期刊了由表3可知,共有15种期刊的出版寿命到达20年以上,仅占总期刊数的0.7%左右从这些长寿命期刊的内容来看,天文学、地球科学类5种,医学、卫生类3种,农业科学类3种,工业技术类2种,自然科学总论类和综合性刊物类各一种,多为各领域有影响的刊物从出版者来看,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为11种,高校为3种,杂志社为1种。

      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在学术上一般具有权威性,尤其是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更具有代表性,而且这些团体和机构轻易不会解散,所以它们出版的杂志往往较受欢送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同样地,学校也属于比拟稳定的场所,所以刊物的寿命也长也即出版机构的稳定,导致了所出版期刊的稳定,表现出来就是刊物的寿命较长从创刊地来看,上海有6种,北京有4种,南京有3种,广州有2种在我国近代,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的出版中心,相应地长寿命刊物数量最多北京的历史底蕴深厚,在近代曾是北洋政府的所在地,也有高水平的高等学府,所以长寿命期刊也较多南京在近代曾是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广州也常得风尚之先,因而也有长寿命的科技刊物这四地由于各自的历史原因成为了我国近代长寿命科技期刊的出版城市 3结语 上海图书馆收藏了约3/4的我国近代中文期刊,以其馆藏来分析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已根本显示我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大致轮廓根据统计结果,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出版寿命普遍较短,在5年以内的高达86%,总平均寿命为2.8年;平均寿命较长的期刊类别为天文学、地球科学类,生物科学类和自然科学总论类;长寿命期刊的出版机构多为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和高校,分布于上海、北京、南京和广州等地。

      研究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出版寿命状况,也对我们当代有所启示:1〕我国近代大局部科技期刊的寿命较短,这与当时动乱的局势有关,随之也与不稳定的人员和物质条件有关当今我们要做好期刊,必须要有稳定的环境和投入,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要合乎刊物生存和开展的需要,使投入和开展相匹配2〕我国出版寿命较长的科技期刊,以各自领域有影响的权威刊物居多我们当今也应精耕细作,做精做强一批期刊,打造一流杂志,使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人类文明的开展史上留下印记,作出应有的奉献 参考文献 【1】冯志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出版研究.中国出版,2008〔4〕:37-41. 【2】姚远,谭秀荣,亢小玉,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回忆与前瞻.编辑学报,2008,26〔2〕:117-12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