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控量测要求(必测).docx
6页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1、监控量测目的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监测,是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 有力措施通过监测工作为业主及施工方提供及时、可靠的安全、质量信息,及 时准确预报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科学指导设计和施工,实现“动态设计、 动态施工”的根本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确保安全;(2)指导施工;(3)修正设计;(4)积累资料2、监控量测依据(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2014);(2)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细则》JTG/T F60-2009;(4)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监控量测内容3.1监控量测项目隧道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见表3.1表3.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序 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测试精度量测间隔时间1〜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洞内、外观察地质素描;地质罗 盘、地质锤;相机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一一2周边位移各种类型位移计每10〜50m —个断 面,每断面2〜3 对测点。
0.1mm1〜2次/d1 次/2d1〜2 次/周1〜3次/月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仪、钢尺等每10〜50m —个断面0.1mm序 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测试精度量测间隔时间1〜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4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仪、铟钢尺等出口段、浅埋段h.0W2b)0. 5 mm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3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注: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b—隧道开挖宽度,h—隧道埋深3.2监控量测频率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的量测频率主要根据规范、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 开挖面距离确定,见表3.1,当按表3.1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取较高 的量测频率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也可以参考表3.2、3.3量测间隔时间来确定 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各开挖、支护工序衔接),增加量测频率选测项目量测 频率基本与必测项目相同表3.2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位移速度(mm/d) 量测频率三52〜3次/d1〜51次/d0.5 〜11次/2〜3d0.2 〜0.51 次/3d<0.21次/3〜7d表3.3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量测频率(0〜1) b2次/d(1〜2) b1次/d(2〜5) b1次/2〜3d>5b1次/3〜7d注:b-隧道开挖宽度,d-天。
各项量测作业,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5〜20d结束4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法4.1洞内、外观察隧道掌子面每次爆破后和初喷后通过肉眼观察、地质罗盘和地质锤检查,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性、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水情况、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判断围岩级别是否与设计相符,必要时应拍照,测量地下水流量,观察支护效果4.2隧道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1)围岩周边位移量测在预设点的断面,隧道开挖爆破以后,沿隧道周边初期支护拱腰和边墙部位 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 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测桩单幅每断面2组共4根(采用二台阶施工时为4 根)一般采用钢尺式水平位移仪量测周边位移变形在选测项目量测断面位置 应有测点布置其单幅断面测点、测线布置见图 4-12)拱顶下沉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是在隧道开挖施工初期支护后的拱顶及轴线左右各2〜3m共设3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一般采用精密的水准仪、钢圈尺量测拱顶下沉,4.3隧道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布设原则表 4.1 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V5〜10帀10〜30m30〜50注:11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表 4.2 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测线数地段开挖方法 一、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CD或CRD法上部、双侧壁导坑法左右侧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4.4地表下沉监测地表下沉监测设于隧道洞口浅埋地段,沿隧道轴线方向设1〜2个量测断面, 断面间距15m〜20m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区域,首先应设一个通视条件较好、测 量方便、牢固的基准点地面测点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每个断面7〜10个 测点测点应埋水泥桩,测量放线定位,用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量测地表下沉 量测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 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地表沉降测桩布置见图4-21)变形监测项目管理基准针对隧道监控量测,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三等,其等级划分及相应基准值见表 5.1和表5.2通过对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 析来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指导施工表5.1 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IIIU VUn / 30正常施工IIUn/3WU W2Un/30加强支护IU >2Un/30采取特殊措施注:①u0为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见表5.2“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② Un 的确定: Un 的确定应考虑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条件选择。
表5.2 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埋深围岩类别〈50m50〜300m>300mII、III0.1 〜0.300.2 0〜0.500.40 〜1.20W0.15 〜0.500.40 〜1.200.8 0〜2.00V0.2 0〜0.800.6 0〜1.601.00 〜3.00注: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规定,进行围岩稳定判 别,其判据如下所示:根据位移速度变化判别:周边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 .Omm/d时,围岩处于急 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周边变化速度小于0. 2mm/d时,围岩达到基 本稳定2)二次衬砌施工条件 隧道位移监控量测结果必须同时达到下列三项标准时,才可以进行二 次衬砌施作:① 隧道周边位移水平位移速度小于 0. 2mm/d ;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 度小于 0.1mm/d② 隧道周边水平位移速度,以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③ 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 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