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英语新课标教材课堂阅读策略研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233403124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英语新课标教材课堂阅读策略研究 广西省大化县乙圩乡初级中学 卢明胜 内容提要:我们用人教版的老教材的时候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骄人成绩但我们使用新教材后很 快发现如果用这种教法不要说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就是简单的教学任务都无法顺利完 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形成 这状况?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关键词: 英语新课标 课堂阅读 策略 一、引言 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要求初中学生应达到1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同时近几年的初中英语学业考试遵循课标要求将 阅读理解中的文章由两篇增加到三篇,并且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这对学生在120 分钟内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的效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一直以来在上英语阅读课时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以为学生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而且这种教法在我们用人教版的老教材的时候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骄人成绩但我们使用新教材后很快发现如果用这种教法不要说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就是简单的教学任务都无法顺利完成。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形成 这状况?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二、导致阅读教学困难的原因 开学初,面对新教材中突然增加的一篇阅读文章,老师们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教了,原有的教学方 法和经验不起作用了;而学生更彻底:课堂上无声无息问其原因——根本不知道老师您讲到哪里了!而在我们的平时练习中,学生面对阅读理解题也都以押宝为主,阅读理解的得分率相当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状况?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一)语篇量上升 这册教材的阅读文章中句子的结构复杂化、句子长度增加、词汇密度加大以往的初中教材阅读内容通俗具体,容量小,题型简单尽管初一的时候学生也有接触阅读文章,但是本册教材的语篇变量还是让他们感到了不适应因为不仅每单元阅读量大(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阅读文章长(阅读文章一般都有500左右的单词)而且都有大量的新语法现象:比如第一单元的阅读文章中就含有很复杂的长句一宾语从句里又含有条件状语从句;第二单元中出现了虚拟语气;第三单元又有被动语态的语法现象;第四单元出现了分词等等这些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把握语言材料整体框架的能力、理解作者观点和段落寓意的技巧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 当语篇变量对学生提出高要求时,大多数初二的学生还未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归纳、推理、演绎能力都还未形成,没有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的角色是主动的,还处于一个过度适应阶段更有学生对突然加大的阅读材料有畏惧心理,使之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局面 (三)教师使用讲解为主的阕读教学方法 以往的老教材由于课时较充足,教师可以讲得细,讲得慢对于课文和阅读材料有时间进行透彻讲解,反复强调重难点对文章常常全文翻译,练得熟在进行阅读检测时,所选材料相对较简单,篇幅少,且所占分值也不是很多因此,学生习惯围绕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仍可以得高分但本册教材仅就语法而言,都有很多不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内容,当我们对这些一一讲解的话,学生学得既辛苦又糊涂,也无意识地让部分学生对英语的阅读或产生依赖或失去兴趣 (四)学生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不能正确处理生词和合理支配阅读时间的问题字典作为英语学习的工具书,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学生不用或滥用字典新教材词汇量大,它不允许也不可能一遇生词就翻词典。

      学生在初始接触阅读材料时,往往易被一个或几个生字词影响自己的阅读和阅读速度,同时也打乱了阅读时的良好心境,难以快速体验阅读的快乐 三、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调控策略 面对课程改革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做呢?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如此重要的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和能力?在此,我想谈谈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调控策略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在导入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高效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 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常常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等等,都能使他们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学生在高效的阅读状态下通常表现为,1)阅读兴趣浓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充满好奇心,有急于获得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强烈欲望;2)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阅读中;3)对阅读材料的感知正确而迅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材料中所负载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筛选,摘取其有用的信息;4)阅读时领悟深刻、把握准确,思维特别活跃。

      阅读时,大脑能随时调用储存的信息,用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归纳、演绎,在此过程中各种思维形式都参与到阅读中,为阅读服务 所以我指导教师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1.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 例如教Unit 1中的Do you thinkyou will have your robot?时,由于学生对机器人只有较抽象的概念,就可以从网络上找来的有关机器人的图片和录像短片让学生看,并且提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s and pictures? What do these robots look tike? What can they do? 这样不仅自然引出这课所要掌握的重要的词汇,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学生还未了解的机器人的知识 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背景 2.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 料或上网搜索。

      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unit 3中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就可以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头寻找资料,在课前用幻灯片为载体用一般过去时向同学讲述刘翔和杨利伟的个人情况;马丁路德金的事迹; 美国的9ll事件和人类第一次探月活动又例如教这册Unit 4中的阅读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让每位学生查阅有关徐本禹的情况,并且每人转述你认为他说的最感动你的话 在使用(GO FOR IT》这套教材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Before You Read中的lead—in task,更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思路,设计有意义的,适合交际的活动,为后面的阅读做 好适当的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中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 根据现代英语教学理论,英语阅读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获得独立阅读能力,即能直接阅读非专业性文章,能阅读一般报纸和杂志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较多地关注了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

      在阅读理解题中强调语言的使用功能,体现新课程”用英语做事”的原则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自发形成,而是在教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形成的,因而英语阅读课上的策略指导十分重要 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1.猜测词义 猜词义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或者根据整个 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词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当然想知道单词的确切意义,必须查阅词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例如教Unit 2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时,文中有这么一句:Pushy parents are nothing new, but now parents seem to push their children a lot more.在教授时,教师拿着英汉词典让学生帮他查出Pushy的意思,当然他们没找到,但很快就有学生就叫到:”去掉y查Push!”Push用查么?那Pushy又是什么意思呢?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得到了Pushy在文中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了从构词法推测词义的阅读策略,也让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

      2.从段落中找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段 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 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句尾,但也有时候是中间句 例如,在教Unit 2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Is life for Cathy Taylor's children very busy? Are many American and British parents like The Taylor's? Do most children take part in after—school clubs? Does Dr Alice Green agree with Linda Miller? 学生们给出了答案后,问: Why did you get the answers so quickly? We only read the first sentence! 3.预测 预测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书,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 同样在教Unit 4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在预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What does she do? Who did she help?Where did she help others?我们可能带着一些问题去读如: Did she like to help others?What did it change her life?等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流,但它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双向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 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学会采用各种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