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记忆广度实验报告.docx
16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数字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实验报告 学号:02A14541姓名:庄加华日期: 摘要: 实验以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数字为识记材料来探究大学生的数字记忆广度 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数字记忆广度在9-11之间;(2)不同人之间对于顺序、逆序记忆的结果差异较大 引言: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记忆作为人大脑的重要功能,在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少位数字对人的记忆是合适的?超过多少位会使记忆受到较大影响?不同顺序下如何调节记忆信息的长度?这些在工业的设计中都要从人的切身体会出发,才能给人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本次实验将初步探讨这些问题 方法: 使用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SpanTester),在顺序和逆序两种情况下测被试能记忆的最长数字位数、所用时间、得分和错误次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收集多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 1.根据两位被试在两种测试方式下的平均得分作图如下。
由表中可以大致看出,两名被试顺答的平均分为左右,逆答的平均分为7此外,大体上顺答的平均分比逆答高约1分左右不同的人之间存在差异以及可以发现顺答与逆答的计位数都在10左右但不同被试之间顺答、逆答的计位数差异较大有被试顺答比逆答多了几近两位数字,也有被试逆答比顺答的计位数还多但数据中,不论哪种答题方式都超过了9,即高于数字记忆广度均值7±2这个结果是因为后者的测试对象是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因此能反映普遍情况,而本次实验的被试都是19岁左右的大学生,因为年龄和平常的学习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比普遍情况下的平均值高 2.前面两组数据大体反应了本次实验的均值,期间可能存在造成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有:被试的主观因素、周围环境的干扰程度、机器的系统误差等根据查阅资料,发现人的数字记忆广度与人的衰老教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测验的最高成绩在16-19岁组,回归分析表明数字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对数呈抛物线变化[2]. 结论: 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次实验选取数字作为记忆信息,在仪器的工作下,检测不同顺序下被试对于数字短时记忆的得分和计位数从而得知数字记忆广度。
实验中得到的平均记忆广度约为10±1,超过平均的7±2这个结果可能与被试的年龄、性别、职业有关系如果需要加以验证,需要寻找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被试进行测试实验中顺序对结果的影响明显,但个体差异较大除去外在条件因素,测试结果的不同还与被试采用的记忆方式有关系常见的是复述策略和组块化策略[3] 讨论: 本次试验中对于数据的选取尚有不足之处,比如两名被试的性别都是男,只能从一个方面反应实验结果严格来说,实验还不够严谨,得出的数据不全面 参考文献: [1].郭伏、钱省三主编.人因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1 [2].李德明.刘昌等.数字工作记忆广度的毕生发展及其作用因素.心理学报::63~68 [3].刘万伦.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及加工策略的研究.淮南师范学院学报.XX6:89~90 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12级心理系师范班李敏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
发现数字记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 1引言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 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不同,以汉字、图形、数字、位置4种性质特征的材料来说,数字类短时记忆容量最大,其次是图形类,再次是汉字类,位置类的短时 23 记忆容量最小。
数字记忆广度与言语记忆广度都依赖于语音编码,在早期短时记忆研究中应用广泛很多人认为它们与智力密切相关,甚至很多智力测验中都包括数字广度或言语广度的测题后来的研究表明,它们与复杂认知活动成绩相关并不高,因而常常受到批评但这种方法在记忆研究中仍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认知发展的研究中,记忆广度是描述短时记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一篇论文《神奇的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土2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米勒的组块理论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但在随后的50多年,米勒的理论受到了质疑Cowan通过总结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纯净的短时记忆容量和混合的短时记忆容量概念,并认为Miller的研究结果代表的仅仅是混台的短时记忆容量 Cowan认为虽然很多人承认短时记忆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而且可以用“块”来估计它 4 的容量,但有的时候,“块”并不容易鉴别因为人们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单个项目或者较小的“块”组成较大的“块”;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受时间限制的过程,他们不是容量限制的,但可能与容量限制的存储过程混合在一起共同回忆信息,这种情况发生时,无法估计其他非容量限制机制的作用大小,所以Cowan把此时的估计结果称为混合的短时记忆容量估计,而把不受这些因素影响的称为短时记忆容量估计。
经Cowan研究发现,有四种方法可以用来观察纯净的短时记忆容量一是使信息超载来 限制新组块的形成,由于信息过多,被试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就不会在刺激呈现的短时贱内对刺激进行复述或编码,因而不会进入长时记忆二是采取措施阻止对刺激项目在编码已形成较大的组块,如要求被试回忆序列位置或要求被试不断重复一个单词三是注意容量限制引起的操作的不连续性当被试在短时记忆任务中需要长时记忆和时间限制的储存的支持时,操作具有不连续性四是注意有容量限制引起的其他方面的效果例如,人们倾向于将4个项目组成一个“块”来回忆,2个词之间插入的项目为3个或少于3个的时候,前一个次对后一个词的启动效应会强于多于3个项目的情况 很多研究者认为相对7“块”限制的理论,4“块”限制的说法更可信但是7“块”限制理论现在被称作混合容量限制,经大量研究证实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指刺激按固定位置呈现一系列位置之后,被试能够再现空间位置系列的长度,且再现的顺序也与原来的呈现相符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区分个体空间方位知觉的一种心理指标,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它的大小主要与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相关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在实践中有重要意义,例如职业运动员、汽车驾驶员、刑侦工作人员等都需要有较好地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本实验的目的是讨论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对实验的预期假设是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数字好于字母;字母、数字及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男女被试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和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2方法 被试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生10名,5名男生,5名女生材料和仪器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材料:随机排列的大写英文字母,长度4—15;随机排列的大写英文字母,长度4—15;计算机屏幕呈现3*5的黑线方格,刺激材料为随机出现在方格里的黄色圆每次个数4—15个 程序 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先后选择实验列表中的“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设置参数,分别进行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实验 在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实验中,将会按材料数目由少到多的顺序出现一系列数字,被试需要记忆数字序列并填入后面的框内,每种长度呈现3次,被试答对至少一次,呈现的长度自动递增被试3次都答错,实验自动停止电脑将记录答对平均数 在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中,屏幕将出现3*5的黑框小方格,小方格内会在不同位置呈现黄色圆。
被试记住它们呈现的位置和先后顺序呈现完毕后请被试用鼠标点击小方格重复刚才的呈现过程呈现的起始位置数是4个,最多15个每位数随机呈现3遍,只要有一遍点击完全正确,就升1位继续呈现,直至某位数被连续3遍点击错误或正确完成15位数的点击,实验自动结束电脑自动记录数据 3结果 表1被试的不同材料及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平均值 表二以性别为因子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三三种记忆广度的相关分析 4分析与讨论 不同材料记忆广度差异的原因 实验发现,字母和数字记忆广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有三种可能的原因:其一,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编码,少量的是视觉或语义编码1970年W.金思赤首先提出,在短时记忆中,信息即便是凭视觉接收的,也都要按听觉或声学的特征编码,而不是按视觉形象编码其他研究也表明,短时记忆回忆的混淆现象主要是听觉或声学性质的这都证明了短时记忆的编码具有很强的言语听觉性质而数字0~9的汉语发音都只有1个音节,有的字母却有2个音节的发音,字母的听觉编码相对数字更复杂,记忆广度相对降低;其二,数 字材料总共只有0~9这10种不同的元素,而字母总共有26个,字母的记忆任务更加复杂,因为对于特征和顺序的加工分属不同的系统,同一次数字记忆任务出现重复数字时,被试只需再对重复的数字进行顺序的记忆,所以可以把有限的记忆资源分配给更多的数字,而字母出现重复的可能性较数字小,被试更多地要同时记住字母和它出现的位置;其三,被试均为理科生,而且处于汉语言文化的背景下,对数字的熟悉程度高于字母。
对数字、字母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间的相关及差异的解释 在表3中可看到,数字-位置的记忆广度的相关不显著,但位置-字母的记忆广度的相关性显著;数字-位置的记忆广度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但位置-字母的记忆广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为:首先从字母与数字的记忆广度来看,两者之间相关不明显,且均数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可以推测这两种记忆是相对独立的这可以解释空间位置记忆广度与字母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相关,而与字母无相关二是在比较数字、字母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之间的差异时,是通过对均数差异的比较实现的,位置与字母的记忆广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能说明记忆原理相同总之,本实验对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