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pt
28页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学习提要本章学习提要n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n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任务第一节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古代哲学心理学时期(一)西方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一)西方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n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n2、裴斯、裴斯泰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莫依曼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莫依曼(二)中国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中国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人性论与教育的功能、人性论与教育的功能n(1)孔子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来源于遗传,但是人的本性来源于遗传,但是“中人以上可以喻上中人以上可以喻上”,环境使人的习性发生变化教育对于人是必要的,,环境使人的习性发生变化教育对于人是必要的,它具有改变人的性情的功能它具有改变人的性情的功能n(2)孟子孟子——“性善论性善论” 人有善端,顺乎人性发展,可形成合乎教育理想人有善端,顺乎人性发展,可形成合乎教育理想的仁、义、礼、智的行为。
的仁、义、礼、智的行为 要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善端要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善端--内发论n(3)荀子荀子——性恶论(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天生性恶,必须由学习来矫正其本来性恶人天生性恶,必须由学习来矫正其本来性恶 教育具有教育具有“化性起伪化性起伪”的功能,借助教育的外烁力的功能,借助教育的外烁力量来改变人性量来改变人性--外烁论2、道德教育与知识学习(德育与智育)、道德教育与知识学习(德育与智育)n((1)道德教育:知、情、意、行四者并重)道德教育:知、情、意、行四者并重“未知,焉得仁未知,焉得仁”(道德认知是先决条件)(道德认知是先决条件)“仁者不忧仁者不忧”(有道德的人有道德情感)(有道德的人有道德情感)“苟至于仁,无恶也苟至于仁,无恶也”(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意志的作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道德言行一致)(道德言行一致)n((2)知识学习:同样知、情、意、行并重)知识学习:同样知、情、意、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荀子后来做补充,特别强调荀子后来做补充,特别强调“知知”之后的之后的“行行”二、教育科学取向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一)教育科学运动(一)教育科学运动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点:美国地点:美国代表人物:桑代克代表人物:桑代克标志性事件:标志性事件: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年出版《教育心理学》n实证主义取向促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走向科学化实证主义取向促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走向科学化n四项著名四项著名研究研究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计划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计划n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n(二)进步教育运动(二)进步教育运动n时间:时间:20世纪初期世纪初期n发起国家:美国发起国家:美国n核心人物:杜威核心人物:杜威n基本主张:基本主张:①①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②②学生中心学生中心③③ “做中学做中学” ④④教育本身无目的教育本身无目的n“八年研究八年研究”计划失败计划失败三、心理科学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偏离正轨n20世纪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放年代以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放弃了对学校教育实际问题研究的初衷,走弃了对学校教育实际问题研究的初衷,走上了心理科学研究之路上了心理科学研究之路——偏离了自身的偏离了自身的目的,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
目的,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n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n20世纪世纪30年代到年代到60年代年代n斯金纳:行为主义斯金纳:行为主义n心理学失去人的灵魂之后又失去人的心,最心理学失去人的灵魂之后又失去人的心,最后人的意识也丧失了后人的意识也丧失了n心理学研究演变到既心理学研究演变到既“非人非人”又又“无心无心”四、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学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窄化n20世纪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学科学取向转变为认知年代以后,心理学科学取向转变为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学取向发展与教学心理学取向n三个重要原因三个重要原因n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改革运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改革运动n过于偏重知识教学,忽视人格的培养过于偏重知识教学,忽视人格的培养五、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研究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n背景:人本主义,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信息技术环境背景:人本主义,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信息技术环境n20世纪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逐渐迈向了全人发年代以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逐渐迈向了全人发展的轨道展的轨道n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n成就动机、班级社会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成就动机、班级社会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n一、研究对象n研究儿童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研究儿童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n(一)基础(一)基础n(二)重点(二)重点n(三)目的(三)目的二、研究内容n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环境n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反思过程1.学生n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n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n教师应该是协调学与教的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协调员,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3.教学内容n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n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4.教学媒体n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n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教学环境n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n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三个过程1.学习过程n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n教师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并且,教师要进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有效性教学过程的三个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n评价和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n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三、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家型教师课堂讨论:课堂讨论: 新老师与老教师有哪些不一样?新老师与老教师有哪些不一样?新手教师易存在的三类错误:新手教师易存在的三类错误:n((1)认为教学就是传递知识)认为教学就是传递知识n((2)认为具有某种学科的知识就能教授这门学科)认为具有某种学科的知识就能教授这门学科n((3)认为学会教学仅仅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认为学会教学仅仅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和专家水平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n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n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n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n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