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典岩土工程勘察勘察规范1ppt课件.ppt

100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86318557
  • 上传时间:2024-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3MB
  • / 10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了解与实际 讲授内容如何编制勘察纲要￿2工程实例33三个根本概念3 1 涉及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2021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19〕;<湿陷性黄土地域建筑规范>〔GB50025-2019〕;<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范>〔GB50007-2019〕<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岩土工程勘察承载力地基变形三个概念第一部分￿￿三个概念 ￿岩土工程勘察的定义: 根据建立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立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摘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2021年版〕岩土工程勘察 场场地工程地地工程地质质和水文地和水文地质质条件条件场场地地震效地地震效应应场场地内不良地地内不良地质质作用作用查￿明场场地地环环境工程地境工程地质问题质问题场场地地稳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定性和建筑适宜性分析、分析、统计统计、、选选定岩土参数定岩土参数计计算岩土体算岩土体变变形、形、强强度和度和稳稳定性定性分析评价结论结论和建和建议议编制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报告告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等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的类型、赋存条件、埋藏深度、水位变化幅度;补径排条件、层间水力联络、化学成分、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等见下页 分析评价1分析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成果和已搜集的资料;2分析室内土工实验结果;3分析原位测试、工程物探成果;4评价场地适宜性;5评价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6评价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7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8评价场地水、土对建筑资料的腐蚀性。

      岩土工程勘察 常用的勘察手段1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2勘探与取样3原位测试4室内实验岩土工程勘察 勘察规范强度性条文规定的勘察报告内容1勘察目的、义务要求和根据的技术规范;2拟建工程概略;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程量布置;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5各项岩土性质目的,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7土和水对建筑资料的腐蚀性;8能够影响工程稳定和不良地质作用的描画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GB50021-2019〔2021年版〕岩土工程勘察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报告内容1￿拟建工程概略;2￿勘察目的、义务要求和根据的技术规范;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及其完成情况;￿4￿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5￿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岩石的产状、构造和风化情况;￿6￿埋藏的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7￿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断定水和土对建筑资料的腐蚀性;<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岩土工程勘察 8￿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9￿分析和评价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10￿分析和评价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建议天然地基持力层,并提出承载力等参数;11￿选用桩根底时,应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必要时估算单桩承载力;12￿需进展地基变形计算时,应提供变形计算参数,必要时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13￿需进展地基处置时,应提出地基处置方案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岩土参数;<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岩土工程勘察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报告内容 14￿存在特殊土的场地,应满足相关专门规范的要求,提供相关参数,分析、论证及评价工程建立适宜性,提出治理措施的建议;15￿存在能够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应对其进展描画、分析,评价对工程的危害及工程建立适宜性,提出防治建议;16￿当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时,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展评价;17￿边坡工程应提供边坡稳定计算参数,评价边坡稳定性,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的建议;18￿基坑工程应提供边坡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施工所需岩土参数,提出支护措施、环境维护和监测任务的建议;。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岩土工程勘察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报告内容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报告内容19￿有季节性冻土的地域,提供场地土的规范冻结深度;￿20￿必要时,预测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运用期间能够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21￿规范或义务要求的其他内容<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岩土工程勘察 承载力承载力￿承载力:￿￿￿￿￿￿￿￿￿￿地基土接受上部荷载的才干￿允许承载力:￿￿￿￿￿￿￿￿￿确保地基不产生剪切破坏而失稳,同时又保证建筑物的沉降不超越允许值的最大荷载￿￿￿￿￿￿￿￿￿￿￿￿￿￿￿￿￿￿￿￿￿￿￿￿￿￿￿￿￿￿——摘自<岩土工程根本术语规范>〔GB/T￿50279-2019〕￿ 允许承载力一词实践包括了两种概念一种仅指取用的承载力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尚处于弹性形状或仅部分出现了塑性,取用的承载力距极限承载力有足够的平安度;另一种概念是指不仅满足上述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也必需满足建筑物允许变形的要求,即同时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前一种概念完全限于地基承载才干的取值问题,是对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控制规范,是相对于极限承载力而言;后一种概念是对地基设计的控制规范,地基设计必需同时满足强度和变形两个要求,缺一不可。

      承载力￿承载力特征值:￿￿￿￿￿￿￿￿￿￿由载荷实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摘自<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范>〔￿GB￿￿50007-2019〕承载力 s平板荷载实验平板荷载实验沉降曲线沉降曲线• P0——比例界限压力• Pu —— 极限压力OABP承载力特征值确实定承载力P0Pu 地基规范规定的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5.2.4〕<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范>〔GB￿50007-2019〕5.2.4条,当根底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实验或其它原位测试、阅历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5.2.4〕式进展修正承载力 黄土规范规定的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5.6.5〕<湿陷性黄土地域建筑规范>〔GB￿50025-2019〕5.6.5条,当根底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1.5m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5.6.5〕式进展修正承载力 b—根底底面宽度〔m〕,当根底宽度小于3m或大于6m时,可分为按￿￿3m或6m计算;d￿—根底埋置深度〔m〕,普通可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为填方时,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方在上部构造施工完成后,应自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型根底或筏形根底时,根底埋置深度可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其他情况下,应自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两规范深度修正中起始埋置深度不同,我以为并没有太多理由可以解释,很能够压根儿就没有查对,抄来抄去抄错了￿￿￿￿￿——摘自<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高大钊￿著承载力 关于根底埋置深度d的了解:1〕普通情况从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室外地面标高不同时,按较小值计算承载力 关于根底埋置深度d的了解:2〕填土整平地域:假设填土先于上部构造施工,按填土地面标高算起;假设填土在上部构造施工以后,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承载力 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是指填土宽度大于根底宽度两倍的质量控制严厉的填土地基,质量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填土地基深度修正系数应取1.0. 关于根底埋置深度d的了解:3〕对于地下室:采用箱型根底或筏形根底时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适用于根底底面地基反力的平均值不小于挖去的原有土重的情况当为超补偿根底,即建筑物的分量小于挖去土重,应按建筑物分量的等效土层厚度计算根底等效埋置深度de,并取d=de承载力 关于根底埋置深度d的了解: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根底或条形根底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也就是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算起承载力 关于根底埋置深度d的了解:4〕对于主裙楼一体的构造,对于主体构造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宜将根底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裙楼根底两侧的超载思索,当超载宽度大于根底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根底埋深,根底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

      承载力 ￿根底等效埋置深度de的计算方法举例:有一筏板根底埋深10m,一侧建筑一个同深度的三层地下车库,每层自重25kN/m3;上部覆土重度20kN/m3;设计抗浮水位距设计地面3m,水上土的重度为18kN/m3;水下为20kN/m3;计算根底等效埋置深度de1〕假设没有地下水:￿de=〔3×25+20×1〕÷18=5.3m;2〕因存在地下水,应思索地下车库本身遭到的浮力,水位以下按土层的浮重度计算:￿￿￿￿de=〔3×25+20×1-7×10〕÷10=2.5m;根底旁边有个洞 ￿￿￿￿根底等效埋置深度de的计算时,应思索车库与建筑物根底型式、尺寸大小、衔接方式、施工方法与次序等￿￿￿￿如以下图所示,有三种情况:1〕假设车库与建筑物根底为整体筏板,尺寸也不大,能否二者可以当作一个整体的建筑物,承载力按基底以上的实践土层厚度d计算; 2〕假设二者根底是分开的,或者设有后浇带,主体建筑开工后,才浇筑后浇带车库的宽度①小于地基整体破坏的范围,那么实践的根底旁侧超载不止车库的自重,还包括一部分基地以上的地基土重,承载力会高一些3〕假设车库尺寸很大,整体性也较好,车库②的宽度大于地基整体破坏的范围,那么实践的根底旁侧超载是整体车库的总自重,承载力也会高一些。

      讨论1:￿￿￿￿￿￿￿如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承载力 1￿载荷实验￿2￿其它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实验、旁压实验等3￿公式计算￿￿￿￿￿￿￿如规范5.2.5￿当偏心距e小于等于0.033倍根底底面宽度时,根据抗剪强度目确实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5.2.5〕4￿工程实际阅历￿￿￿ 讨论2:￿￿￿￿￿某基坑深8.0m,开挖基坑底面,进展浅层平板载荷实验,所得到承载力特征值,能否需求修正?￿￿￿￿￿￿￿承载力 讨论3:￿￿￿￿￿土的强度与以下哪些目的或参数有关?含水量、液限、塑限、孔隙比、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承载力 液限公式:库仑定律: 地基变形地基变形:￿￿￿￿￿￿￿￿￿￿￿是指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岩土体被紧缩而产生的相应变形地基变形由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蠕变沉降〔次固结〕所组成￿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地基变形允许值:￿￿￿￿￿￿￿￿￿￿为保证建筑物正常运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摘自<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范>〔￿GB￿50007-2019〕•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地基变形特征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部分倾斜 地基变形计算的规范方法 沉降计算实例￿￿￿￿￿￿柱下单独矩形根底,根底底面尺寸为2.0×3.2m,埋深2m,作用于根底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①层粉土fak=180kPa;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根底剖面详见以下图用<规范>法计算根底中点最终沉降量 ￿￿￿￿￿￿〔1〕基底压力计算￿￿￿￿根底底面以上,根底和填土的重度ϒ0=20kN/m3.￿￿￿￿p=(N+G)/F=(1250+2.0×3.2×20×2)/(2.0×3.2)=235.3kPa￿￿￿￿￿￿〔2〕￿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从基底标高算起:z=0m,Pc=19.5×2=39kPa￿z=1m,Pc1=39+19.5×1=58.5kPa￿z=3m,Pc3=58.5+20×2=98.5kPa￿z=5m,Pc5=98.5+〔20-10〕×2=118.5kPaz=7m,Pc7=118.5+〔18.5-10〕×2=.5kPa￿￿￿￿￿￿￿￿￿￿￿￿￿￿￿￿￿￿￿￿￿￿￿￿￿￿￿￿￿￿￿￿￿￿￿计算步骤详解: ￿￿￿〔3〕基底附加压力计算￿￿￿p0=p-￿ϒD=235.3-19.5×2=196.3kPa￿￿￿￿￿〔4〕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根据规范公式〔5.3.8〕￿Zn=b(2.5-0.4lnb)￿￿￿￿￿￿￿￿￿￿￿￿￿￿￿￿￿￿￿￿￿￿￿￿￿￿￿￿￿￿￿￿￿￿￿￿￿￿￿￿￿￿￿￿=2.0×(2.5-0.4ln2.0)=4.5￿￿￿￿￿第③层黏土为脆弱土层,暂定沉降计算深度取做第③层黏土的地面,即暂定Zn=7.0.￿￿〔5〕根底中心点下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用角点法计算,￿￿￿￿￿￿￿￿￿￿l/b=1.6/1.0=1.6,z/b=z/1.0 〔6〕按照<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范>〔GB50007-2019〕公式〔5.3.5〕￿计算根底中心点最终沉降量￿￿￿￿￿￿计算过程见下表.￿￿〔7〕根据〔GB50007-2019〕5.3.7条的规定,验算沉降计算暂定深度:B=2.0m,Δz=0.3m,￿自6.70m~7.00m,￿￿￿￿￿Δsn`=1.02mm,1.02÷120.19=0.0085≤0.025,满足公式￿￿￿￿￿￿￿￿￿￿￿￿￿￿￿￿￿￿￿￿￿￿￿￿￿￿￿￿￿￿￿￿￿￿￿￿￿￿￿〔5.3.7〕￿￿￿￿￿￿那么计算深度取做7.0m满足要求￿ ￿￿〔7〕￿计算￿￿￿￿￿￿￿￿￿￿￿￿￿￿=3.43,查表5.3.5,因P0>fak￿查沉降计算阅历系数,￿￿￿￿￿=1.34￿￿〔8〕￿根底中心点下的最终沉降量=120.19×1.34=161.05mm 公式5.3.8的讨论:对于柱下独立根底,b应按等代正方形边长计算,上题中等代边长为2.53m,按照规范公式5.3.8计算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为5.3m。

      根据〔GB50007-2019〕5.3.7条的规定,验算沉降计算深度:B=2.0m,Δz=0.3m,￿自5.00m~5.30m,￿￿￿￿￿Δsn`=2.15mm,2.15÷111.93=0.019≤0.025,满足公式￿￿￿￿￿￿￿￿￿￿￿￿￿￿￿￿￿￿￿￿￿￿￿￿￿￿￿￿￿￿￿￿￿￿￿￿￿￿￿〔5.3.7〕￿￿￿￿￿￿那么计算深度取做5.30m满足要求111.93/120.19=93.1%〔沉降比〕在计算深度5.30m时,计算附加应力/自重应力=19.63/121.1=16.2%〔应力比〕 思索:￿￿￿￿￿现规范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变形比法与应力比法的关系? 地基变形计算需留意的其它问题•计算地基变形时,应思索相邻荷载的影响,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当建筑物地下室根底埋置较深时,需求思索开挖基坑地基土的回弹工程技术担任人在勘察纲要中应留意该项要求,选取土样进展固结回弹再紧缩实验,以计算回弹再紧缩变形量地基变形 讨论:￿￿￿￿￿￿￿￿土的紧缩模量如何取值? 一￿￿编制勘察纲要前应搞清楚的问题第二部分￿￿如何编制勘察纲要 (一〕勘察阶段可行性研可行性研讨讨勘察勘察初步勘察初步勘察详细详细勘察勘察施工勘察施工勘察勘察阶段 可行性研讨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符合以下要求: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阅历等资料;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根底上,经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3￿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详细情况进展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任务;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展必选分析。

      勘察阶段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展以下主要任务: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的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2￿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构造、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开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4￿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5￿季节性冻土地域,应调查场地土的规范冻结深度;6￿初步断定水和土对建筑资料的腐蚀性7￿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能够采取的地基根底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展初步分析评价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根底方式、地基处置、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展以下任务: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构造特点、根底方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开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3￿￿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展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在季节性冻土地域,提供场地土的规范冻结深度;8￿断定水和土对建筑资料的腐蚀性。

      勘察阶段 4.1.13￿详细勘察应论证地下水在施工和期间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对情况复杂的重要工程,需求论证运用期间水位变化和需求提出抗浮设防水位时,应进展专门研讨 条文阐明防水设计水位是很重要的设计参数,但要预测建筑物运用期间能够发生的最高水位有时相当困难,不仅与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要素的变化有关,有时还涉及地下水开采、上下游水量调配、跨流域调水等复杂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重要工程,勘察单位可建议进展专门研讨有时,根据工程需求和水文地质条件,需分别思索地下室防渗水位、抗浮水位和地下室侧墙水压力 施工勘察￿￿￿￿￿￿￿￿￿￿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需查明的异常情况时,需进展施工勘察,多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详勘阶段无法处理或留待施工勘察处理的问题勘察阶段 讨论:￿￿￿普通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鉴别孔、￿￿技术孔 勘察任务量布置•布置原那么:应结合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拟建建〔构〕筑物平面布置、荷载情况;拟采用的根底类型等•勘察手段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和取样、原位测试、室内实验等勘察任务量布置 初勘阶段勘探点平面布置勘察任务量布置1￿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限布置;2￿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3￿在地形平坦地域,可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留意:1￿表中间距不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2￿控制性勘探点宜占钻探总数的1/5~1/3,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初勘阶段勘探点深度1￿勘探孔包括钻孔、探井、原位测试孔等;2￿特殊用途的钻孔除外 初勘阶段取样及原位测试的要求4.1.9￿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取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构造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2￿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展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详勘阶段勘探点平面布置1￿勘探点宜按照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2￿同一建筑物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详勘阶段勘探点平面布置3￿艰苦设备根底应单独布置勘探点;艰苦的动力机器根底和挺拔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4￿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性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域,宜布置适量探井 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根底底面算起,应符合以下规定: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根底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根底不应小于根底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勘察任务量布置 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2￿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越地基变形验算深度;高层建筑的普通性勘探孔应到达基底下0.5~1.0被的根底宽度,并深化稳定分布的地层;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需求; 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脆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4.1.19￿￿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4.1.18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紧缩性图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高紧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自重压力10%的深度; 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2￿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部分〔或当基地附加压力P0≤0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化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以下0.5~1.0倍根底宽度; 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3￿当需求进展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详细条件满足验算要求;4￿当需求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临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覆盖层厚度的要求;5￿大型设备根底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根底底面宽度的2倍; ￿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当需求地基处置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置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桩基工程的勘探点布置〔GB￿50021〕4.9.3￿桩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宜采用钻探和触探以及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展,对软土、黏性土、粉土和砂土的测试手段,宜采用静力触探和规范贯入实验;对碎石土宜采用重型或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

      桩基工程的勘探点布置〔GB￿50021〕4.9.2￿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对端承桩宜为12~24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为1~2m;对摩擦桩宜为20~35m;当地层条件复杂,影响成桩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桩基工程的勘探点深度〔GB￿50021)4.9.4￿勘探点的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普通性勘探孔的深度应到达估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越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桩基工程的勘探点深度〔GB￿50021)3￿钻至估计深度遇脆弱层时,应予加深;在估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4￿对嵌岩桩,应钻入估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5￿对能够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勘察规范对取土及原位测试的要求4.1.20￿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以下要求:1￿采取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构造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初步勘察阶段可占勘探孔总数的1/4~1/2,详细勘察阶段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且取土孔数量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延续记录的精神触探或动力触探作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组。

      3￿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于厚度大于.50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进展原位测试4￿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添加取土和原位测试数量勘察任务量布置 条文阐明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数量以及实验的工程,应由岩土工程师根据详细情况,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规定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最低限制最正确数量应视详细情况确定,￿必要时可全部勘探孔取土试样或做原位测试 条文阐明￿￿￿￿￿￿￿取多少土样,做什么实验,应根据工程要求、场地大小、土层厚薄等详细情况确定,6组数据仅是最低要求 条文阐明本条第2款前半句的原位测试,主要指规范贯入实验以及十字板剪切实验、扁铲侧胀实验等,不包括载荷实验,也不包括延续记录的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载荷实验的数量要求<规范>另有规定本次修订添加了后半句,延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6组取土实验数据和3个触探孔两个条件至少满足其中之一 条文阐明〔3〕不同测试方法的数量不能相加,例如取土实验与规范贯入实验不能相加,静力触探与动力触探不能相加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4.1.2￿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平面布设,应根据高层建筑物平面外形、荷载分布情况进展,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高层建筑物平面为矩形时应按双排布设,为不规那么时,应在凸出部位的角点或凹进的阴角点布设勘探点。

      •2￿￿高层建筑物层数、荷载和建筑物体形变异较大位置处,应布设勘探点天然地基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3￿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物应在中心点或电梯井、中心筒部位布设勘探点•4￿￿单栋高层建筑物的勘探点数量,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不应少于5个勘探点,乙级不应少于4个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5￿￿高层建筑群可按建筑物并结合方格网布设勘探点相邻的高层建筑物,勘探点可相互共用￿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4.1.3￿根据高层建筑勘察等级,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35m范围内,并符合以下规定:•1￿甲级宜取较小值,乙级可取较大值;•2￿在暗沟、塘、浜、湖泊堆积地带和冲沟地域;在岩性差别显著或基岩面起伏很大的基岩地域;在断裂破碎带、地裂痕等不良地质场地;勘探点间距宜取小值并可适当加密•3￿在浅层岩溶发育地域,宜采用物探和钻探相配合进展,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孔间地震CT或孔间电磁波CT测试,查明岩溶和土洞发育程度、范围和连通性钻孔间距宜取小值或适当加密,溶洞、土洞密集时宜在每个柱基下布设勘探点￿ 勘探点深度箱型或筏板根底:控制性勘探孔深度:dc=d+acβb普通性勘探孔深度:￿dg=d+agβbd–￿箱型根底或筏形根底埋置深度〔m〕;ac￿￿ag–￿与土紧缩性有关的阅历系数,根据根底下的地基主要地层选取;β￿–与高层建筑层数或基底压力有关的阅历系数,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物可取1.1,对乙级可取1.0;b￿–箱型根底或筏形根底宽度,对圆形根底或环形根底,按最大直径思索,对不规那么外形的根底,按面积等代成方形、矩形或圆形面积的宽度或直径思索〔m〕。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 〔JGJ72-2019〕表4.1.4￿￿阅历系数AC￿￿AG值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 复合地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勘察方案:勘探点平面布置同天然地基勘察孔深度应符合桩基勘察的要求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4.2.1￿对于端承桩,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勘探点应按柱列线布置,其间距应能控制桩端持力层层面和厚度的变化,宜为12~24m;•2￿￿控制性勘探点不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桩￿￿￿￿￿基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4.2.1￿对于摩擦型桩,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勘探点应按建筑物周边或柱列线布置,其间距宜为20~35m;•2￿￿勘探等级为甲级单栋建筑勘探点数量不少于5个,勘探等级为甲级单栋建筑勘探点数量不少于4个.•3￿￿控制性勘探点应占勘探点总数的1/3~1/2.•.桩￿￿￿￿￿基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端承桩勘探点深度￿ ￿1￿普通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进入估计桩端持力层或估计桩端入土深度以下不少于3m;2￿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群桩桩基沉降计算深度以下1~2m,群桩桩基沉降计算深度宜取桩端平面以下附加应力为上覆土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或按桩端平面以下〔1~1.5〕b〔b为假想实体根底宽度〕的深度思索。

      勘察任务量布置〔JGJ72-2019)摩擦型桩勘探点深度￿ 高层勘察规范对取土及原位测试的要求4.1.7￿采取岩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应符合以下规定每栋高层建筑每一主要土层内采取不扰动土试样的数量或进展原位测试的次数不应少于6件〔组〕次;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或进展原位测试;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添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次数;岩石试样的数量各层不应少于6件〔组〕;地下室侧墙计算、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或锚杆设计所需的抗剪强度实验目的,各主要土层应采取不少于6件〔组〕的不扰动土试样 ￿￿￿￿￿￿￿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9〕,勘探点测设的平面误差:陆域初勘阶段为0~+0.50m,详勘阶段为0~0.25m￿￿￿￿￿￿￿实践任务中,勘探点可挪动间隔不大于±10%勘探点间距,且应重新丈量勘探点的坐标勘探点平面位置调整的规定 ￿1.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估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它勘探孔到达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能正确定名和判明其性质〕3.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堆积土等〕时,除控制性钻孔应到达规定深度外,普通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少;4.当预定深度内有脆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添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脆弱土层或到达估计控制深度。

      5.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构造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添加勘探孔深度勘探点深度调整的规定 讨论:1￿￿勘探点间距和深度与勘察等级能否有关?2￿￿为什么要进展勘察等级划分? 1￿￿对于高层建筑,勘察等级甲级,勘探点间距取小值,勘探点深度取大值1〕与勘察手段有关;￿￿￿￿￿勘察规范规定: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区别进展对丙级岩土工程勘察,可根据临近工程阅历,结合触探和钻探取样实验资料进展;对乙级岩土工程勘察,应在详细勘探、测试的根底上,结合临近工程阅历进展,并提供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目的;对甲级岩土工程勘察,除按乙级要求进展外,尚宜提供载荷实验资料,必要时应对其中的复杂问题进展专门研讨,并结合监测对评价结论进展检验￿￿￿￿￿￿2〕与工程量的多少;￿￿￿￿￿￿高层规范规定,勘察等级为甲级的单幢高层建筑采取不扰动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点的数量不宜少于4个￿￿￿￿￿￿3〕与勘察取费有关￿￿￿￿￿￿岩土工程技术任务费:甲级120%,乙级100%,丙级80%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