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孝文化发展脉络概要.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839739
  • 上传时间:2021-08-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6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孝文化发展脉络概要 摘 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以尊老敬老为核心的孝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孝文化从始至终都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从先秦时期开始,历代君主就提倡尊老敬老,用孝道来教化万民;各个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自己关于尊老敬老的思想,同时也著书立说以此来宣扬在封建社会制度高度繁荣的时期,尊老敬老与政治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时至今日,尊老敬老已经内化到中国民族的文化骨髓中,成为社会的主流和核心价值观同时,一个人的孝德已经成为一个人思想品行的代表本文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发展历程,上至其起源,下至其发展,整理出孝文化的发展脉络概况,总结出孝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点 关键词:孝;文化;孝德教育;治国 引言 尊老敬老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世代传承中华民族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一个农耕部落,并且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所形成的社会组织血缘关系产生了不同的辈分,随之形成了成员之间的等级关系,并且有了各自的分工从三皇五帝,经历封建王朝,一直到现代社会,崇祖敬老的风尚也一脉相承世代相沿,因为只有凭借老者的经验与智慧,才能习得生产的技能,获得生活的幸福,从而推动部族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历史上关于尊老敬老的记载,最早是从三皇五帝时代开始的有虞氏养国老于上痒,养庶老于下痒;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痒,虞痒在国之西郊①可见,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的孝文化历史悠久不同的朝代对于尊老敬老出发点可能不尽相同,对待身份地位不同的老人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但是“畏祖敬老”的传统却一直没有改变 根据史书的记载,夏商周时期就一直尊老敬老传承了尊老敬老的传统,并且一步步发展周武王平定天下后,重新分封天下,使社会秩序又重新恢复正常在这样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关于尊老敬老的制度建设也随之展开周代不仅传承了前朝的传统,而且还开创了关于尊老敬老的风俗和节日比如“乡饮酒”礼,就是周代独有的乡村聚会形式,用敬酒的方式来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宴会上要演奏古曲或者《诗经》中的篇章,颂扬老人的德望在这样的氛围中,让人们不仅感受到礼乐的教化,而且使人们明白父慈子孝 在周代,对于三老五更之类的老者,不仅普通人要表示自己的尊敬,就连天子都要对他们礼遇有加这样做一是为了咨询政务,匡扶社稷,而是为了向天下做出敬老的表率。

      从国家制度层面上,赋税制度也针对老年人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刑罚规定中也有关于老人犯罪的特殊处罚办法,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一曰幼弱,再曰老耄,三曰蠹愚②这样统治阶级从法律的层面,对老年人也给予了尊重③ 另外,在史料典籍中,也出现过关于敬老侍亲的故事,比如“郑庄公黄泉见母”、“灵辄为母遗食”等等纵观整个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从夏商周时代开始了文明的篇章,尊老敬老的传统也开始形成虽然这个时期内物质不是很发达,但是淳朴的风气为以后中华民族的文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 提到中国的思想文化,不得不说到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之初,就提出了关于尊老敬老的思想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孟子继承了这一观点,提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儒家认为,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人活于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比孝敬长辈重要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一切的核心,引导着人的善念和善心在儒家思想里,一个人有了孝悌之心,并把这种孝德从家推及到社会中,这样才能使整个人类感受到爱 汉初,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与此同时,朝中的君臣钟情于黄老学说,政府提倡宽刑减税,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④这就形成了西汉特有的三老制度,三老在县域之内德高望重,县的管理者遇事也必须与三老商量正是由于汉朝政府在宽政持国的政策架构中把尊老敬老的政策作为基本国策 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敬老尊贤思想的影响更为广泛,孝事父母传为美德,敬老尊老成为风尚皇帝也多次颁诏书表达对忤逆行为的不满,令其俭省自行,善事老人不仅如此,朝廷还通过受粥、赐杖等活动抬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以此弘扬社会上尊老敬老的风气国家对老人有一定的补贴,同时赐予一定的赏赐,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 魏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以孝治国,把孝作为治国之本统治者亲力亲为的侍奉自己的母亲,为天下臣民做出了表率魏晋的统治者对于《孝经》极其重视,不仅让大儒们讲授,而且还亲自作注皇帝在讲授《孝经》的时候,必须有重臣在一旁相陪,并且分工明确,分别有侍坐、侍讲、执读、执经和摘句由此可见,讲授《孝经》的隆重和皇帝的重视程度。

      南朝梁武帝更是一个孝文化的坚定推崇者他不仅和大臣们讲解《孝经》,而且撰写了《孝经讲疏》和《制旨孝经义》,同时要求太子也出席重视孝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汉族统治者,五胡十六国的北方少数民族也同样重视孝文化对于《孝经》的研究,他们不仅作为教化外民的范本,而且作为汉化的手段之一北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和孝文化紧密联系起来魏晋南北朝继承了汉朝“举孝廉”的制度,又设立了九品中正制其中中正官是用来评价人才的等级,以此来甄选官员以孝选官,为人事任免制定了标准,这样将国家的意识形态推广开来并制定了奖罚 唐高祖李渊在高举义旗的时候,就提出了“乞言将智,事属年高老人等年馀七十,匍匐垒壁见我义旗,子饣魅馈=盍χ礼,知不可为肉帛之资,虑其多阙式加荣秩,以Q其养,节级并如前授自外当土毫隽,以资除授⑤到了唐太宗时期,李世民大力推行孝道把孝作为百行之本,作为个人道德最基本的素质在唐朝统治期间,唐太宗赏赐物品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唐玄宗两次执笔注释《孝经》 在政治方面,朝廷对高龄老人授予一些荣誉性的官职,以此来表达国家对老人的尊崇这种授官制度是一种非正规的任官制度,因为这些官职不掌握实际的权利,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

      唐朝设立“悲田养病坊”来救助病弱孤苦的老年人,并将悲田养病坊的范围推广到全国各州县,充分发挥扶弱救贫、赡养孤老的作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并逐渐成为唐朝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唐朝政府颁布了“侍丁养老”的法律诏令,为高龄而无子女者配备专员,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四、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的孝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顶峰从孝文化本身来说,无论是封建政策,还是理论思想体系,都已经臻于完善;从影响范围来说,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宋代统治者不仅继续推行“以孝治国”的方略、而且更加重视《孝经》的推广和教育,另外推行尊老的国策,表彰孝子的行孝事迹,树立孝行模范民间则有大量的劝孝诗、劝孝文和劝孝故事用来使人们行使孝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正是这样比较简单的形式才使得孝道文化能在民间流传开来因此宋代的孝文化呈现通俗化的特点,且劝孝对象趋于民间化 到了元明清时期,孝文化的扩展空间已经非常小在国家层面,各种尊老敬老的政策也基本沿用历朝的传统,没有较大的创新这一时期主要对历朝历代的孝行事迹以及尊老政策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另外,由于戏曲的高度繁荣,很多孝行事迹也被写进戏曲里,成为独有的“孝子戏”。

      元明清时期孝文化与前朝相比,内涵和内容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传播形式和途径上变得多样性明清孝子戏的戏文不但有对李朝历代孝行的收录,而且还有戏曲家的构思创作 明清时期,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化,都十分重视孝德的教育在家庭方面,出现了家谱、家规、家训以及族谱、族规等诸多的教育形式,旨在教化族内或家人明教义、知礼仪、尊老幼,从而使孝德教育有一个指导性的规范在社会教化方面,基本延续了历朝历代所流传下来的乡礼、祭礼、堂会、旌表孝子等手段,并创作了大量贴近大众的劝孝诗歌、评述及小说等孝德的宣扬在这一时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阶级,语言的大众化和形式的多样化把孝德推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点 总结 “孝”始终作为治国方略从三皇五帝到明清,“以孝治国”一直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从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收服民心,提出一系列仁政的措施,尊老敬老就成为最基本的政策从最简单的社会结构家庭来讲,老人是一家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生活经验的传授者尊老行为从家到国,有助于家庭的进步,从而促进国家的蒸蒸日上纵观历朝历代,建国的国策都会有关于优待老年人的政策 孝文化与法制和政治紧密联系,对古代司法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从汉朝开始,各个封建王朝就制定了惩处不孝行为的法律条文,并详细的根据情节处以不同的处罚,老年犯罪者可以从轻处罚,犯罪者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的情况,可以酌情转变服刑时间和方式在古代,孝文化与官员的人事任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开始,孝文化就开始与古代官员任免联系起来,并一直在封建王朝中延续下去孝德是一个官员不可或缺的基本品德素质,也是考核官员的一项指标 孝文化的传播载体趋于多样性,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随着物质载体的出现越来越强孝”文化传播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先秦时期,主要依赖于人们口口相传的孝行典故;秦汉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著书立说,并把孝也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魏晋至唐时期,关于孝的著作开始流行开来,同时出现宣扬孝德的碑文雕塑;宋元时期,孝德思想和儒家理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儒家著作传播,并且出现了家族内的纲领性规范,比如族规族谱;明清时期,孝文化和文学作品紧密结合起来,出现了大量有关孝德的传记、通俗小说及戏曲文本等,并随着戏曲广泛传播开来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西安工程大学) 注解: ① 崔高维校点.里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② [明]董说.七国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7. ③ 林尹.周礼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56 ④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⑤ [清]董浩:《全唐文》卷一《授老人等官教》,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第一册,第 17 页。

      参考文献: [1] 张敏. 汉代的敬老文化及启示[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1:32-36. [2] 王建云. 敬老文化的东西方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22-25. [3] 张鸿浩. 唐代之前“敬老”文化的发展及其法制化进程[J]. 理论月刊,2012,08:157-160. [4] 张鸿浩. 唐代“敬老”法律制度透析[D].烟台大学,2011. [5] 关开华. 魏晋南北朝孝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 李建业. 孝文化与汉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7. [7] 徐玲. 汉代孝治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4. [8] 王娟. 宋代孝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9] 余新忠. 明清时期孝行的文本解读――以江南方志记载为中心[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00:33-59. [10] 单侠. 宋代《孝经》学研究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90-91. [11] 范红娟. 明清顺孝戏曲和传统孝道的文化解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法律援助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社区关于2025年夏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材料.docx 2025关于转型实践中汲取发展思考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教育系统党徽党旗及其制品使用管理情况自查自纠报告.docx 熔铸忠诚之魂夯实平安之基 锻造政法铁军在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县委2025年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市关于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共青团县委2025年全体团员干部会议上的党课讲稿:用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docx 在2025年片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市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县自然资源局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县委办公室“病灶”清除行动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docx 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2025年全区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在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