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计算机网方案项目实施方案.doc
20页目录目录1. 项目简介1.1 网络结构1.2 应用需求1.3 流量分析2. 项目设计目标3. 网络现状3.1 传输网络现状3.2 路由器网络拓扑和结构3.3 应用协议3.4 IP地址范围3.5 外部网络4. 网络设计要求及要点5. OSPF网络设计5.1 拓扑结构原则5.2 ATM端口建议5.3 FRAME RELAY端口建议5.4 OSPF路由协议总体建议5.4.1 OSPF BACKBONE建议5.4.2 OSPF AREA描述5.5 IP地址分配5.6 应用OSPF后的网络情况5.7 OSPF认证5.8 OSPF配置1. 项目简介中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以下简称综合网)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采用先进的邮政作业手段和业务处理摸式,实现电子化支局与所在中心局、中心局与中心局、以及生产部门与相关各级管理部门的联网,形成全网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与共享,达到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竟争力和讲究效益的目的综合网覆盖的邮政业务不仅包括现有的各种邮政业务,还包括有邮政混合邮件、电子商务、代收代缴、信息服务等各种电子类、信息类邮政新业务,涉及到邮政通信的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各个生产环节及各级邮政部门的管理。
综合网覆盖到全国各级邮政生产和管理部门:包括一个全国邮政信息中心(简称全国中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信息中心(简称省中心)、全国236个邮区中心局(其中包括7个一级中心局、63个二级中心局、166个三级中心局)、全部电子化支局和各中心局所辖的地、市、县局1.1 网络结构根据邮政业务和管理特点,邮政综合网设置全国邮政信息中心(以下简称全国中心)、省邮政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邮区邮政信息中心及基础接入节点等四级作为入网节点网络的组织采用互相衔接的三层网络结构:省际网、省内网和邮区网三层网络的规摸如下:>省际网:由全国中心节点和31个省(区、市)邮政信息中心节点组成>省内网:由省中心节点和本省其它各中心局所在城市的邮区邮政信息中心(以下简称邮区中心)组成>邮区网:由邮区中心节点与本邮区所在的地、县(市)局、电子化支局等基础接入节点组成省际网的广域互连采,省内网和省际网的广域互连使用统一的邮政专用网通信平台1.2 应用需求用户在网络上的应用包括邮政混合邮件、电子商务、代收代缴、信息服务等各种电子类、信息类邮政新业务等各种业务都是采用TCP/IP 为通信协议在应用系统的结构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全国中心的集中式结构,另一种是各个省间自己的分布式结构。
要求网络能够提供快速高效的TCP/IP传输和路由功能,即能保证全国中心的快速数据收集和发送,又能保证省间通信的高效畅通1.3 流量分析根据与邮政总局用户讨论应用系统组织结构和信息流量,在信息的流向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全国中心的集中式应用,另一种是各个省间自己的分布式通信应用两种信息的流量各占一半所设计的网络系统要求即能适应各省访问全国中心的应用需求,又要适应各省间互相访问答要求2. 项目设计目标针对邮政综合网的组织结构和应用特点,本骨干网络在全国中心的统一设计与管理下,各省与全国中心,各省与各省之间的通信频繁,要求网络适应这种体系结构,构成一个便于统一管理会规划,本网络系统内路由收敛迅速,快速反应路由变化基于上述情况,本方案要设计一个基于OSPF路由结构的网络,做到全国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收敛,并且有冗余备份路由将来可以方便的扩展到很 规 模3. 网络现状目前网络情况的来源是:a.邮政综合网骨干路由器网标书b.与邮政总局用户和郑州设计院用户讨论c.郑州设计院IP地址分配计划3.1 传输网络现状邮政综合网是一个以广域网ATM/FRAME RELAY交换机为传输核心, 外接 路由器构成IP骨干网。
邮政综合网交换机网由Newbridge 36170, Lucent 160和ascend 9000三种共237 台广域网交换机组成其中由位于31个省和直辖市中心和1个全国中心的32台Newbridge 36170 ATM交换 机构成骨干网络,下连省内ATM/Frame Relay交换机每台骨干ATM交换机有2个 E3 ATM接口,一个用来连接骨干路由器,另一 个连接位于省中心的省内路由器 交换机之间采用E1线路以内部协议互连根据物理线路连接情况,32个省和直辖市中心及全国中心分为两类,一类是8个C1节点,C1节点间有方便的物理线路连接,形成半网状网另一类是24个C2节点,每个C2节点同时有2条线路连接到2个不同的C1节点上保证当通往其中一个C1节点的线路出现故障情况下,还可以保持与其他省的连接如图1:骨干ATM交换机连接示意图另外由96台Lucent 160 交换机构成长江以北省份的省内网络由109台 Ascend 9000 交换机构成长江以南省份的省内网络其中位于各省中心的省内交换机有ATM和Frame Relay接口,其中有2个E3 ATM 接口一个E3 ATM接口用来连接 骨干Newbridge 36170交换机,另一个E3 ATM 接口来连接省中心路由器。
向下通过专线连接省内Frame Relay交换机非中心省内交换机为Frame Relay交换机,通过Frame Relay端口连接省内 路由器交换机间采用64K或128K线路,专有协议连接如图2:省内交换机连接示意图3.2 路由器网络拓扑和结构依照交换机网络的结构,在每台交换机边连接一台路由器,通过交换机提供的PVC连接服务,构成以路由器组成的IP骨干网络其中由32台BLN路由器以E3 ATM 接口连接位于31个省/直辖市中心和1个 全国中心的32台骨干Newbridge 36170 ATM交换机,构成骨干路由器网络 根据交换机连接的情况,32个省和直辖市中心及全国中心路由器也分为两类,一类是8个C1节点,C1节点间通过ATM PVC连接,形成网状网另一类是24 个C2节点,每个C2节点同时有2条ATM PVC连接到2个不同的C1节点上保证当 通往其中一个C1节点的PVC出现故障情况下,还可以保持与其他省的连接这32台BLN同时通过E3 ATM接口连接位于同样位置(省中心)的Ascend或 Lucent ATM/Frame Relay交换机,并通过这些交换机下连省内ASN路由器在交换机的结构上,另外由96台Lucent 160 ATM/Frame Relay 机构成长 江以北省份的省内Frame Relay 网络。
由109台Ascend 9000 ATM/Frame Relay 交换机构成长江以南省份的 省内 Frame Relay 网络而相应的省内路由器都由 ASN组成,平均每省4-10台,共205台由于位于省中心的交换机是通过E3 ATM端口连接到BLN路由器上, 而省内 的交换机是通过 Frame Relay连接到ASN路由器上,需要将Frame Relay的PVC映 射到ATM的PVC,映射工作由交换机遵守FRFM 8标准协议完成如图3:省节点路由器连接示意图3.3 应用协议在应用系统中,所有协议都基于TCP/IP,没有其他协议的应用在局域网类型上,都符合以太网协议在广域网类型上有2类连接,一种是ATM PVC,另一种是Frame Relay PVC两种PVC的连接方式都为点对点方式3.4 IP地址范围a.采用A类10.0.0.0保留IP地址 b.省间广域网地址:10.0.0.0/16-10.3.0.0/16 ·七大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互联广域网占有10.0.0.0/24地址块 ·七大中心至各省会的广域网占有10.0.1.0/24地址块 ·为NEWBRIDGE预留B类地址10.1.0.0/16地址块 c.省内局域网、广域网地址:10.4.0.0/16-10.223.0.0/16 ·全国信息中心和31个省市,每一个分配4-8个连续的B类地址块省内地址分配从第一个B类地址块开始,每个辅助C2或C3地市分配一个包含64个C类IP地址的局域网地址块,省会占有第一个B类地址的第一个64个C类地址块,其它辅助C2或C3依次使用连续64个C类地址块,没有分配的地址块为今后扩展作保留。
省内的WAN可划分为三种类型:a C2节点BLN-2至C3节点ASN2为WAN1b C3节点ASN2至C2节点辅助ASN2为WAN2c 辅助C2节点ASN2至邻省的C2节点BLN-2为WAN3省内最后一个B类地址中的最后4个C类地址分别分配给WAN1,WAN2, WAN3和CIRCUITLESS IP ADDRESS 由于所有连接都是点对点类型,所以一条连接对应2个IP地址OSPF环境下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将WAN1,WAN2,WAN3地址段再进分段,用255.255. 255.252的30位子网掩码这样,每个地址段可以支持64条连接 d 保留B类10.224.0.0/16-10.255.0.0/16地址块备用每个城市的IP地址范围中,最后4个C类地址留作接入路由器广域网互连的地址及CIRCUITLESS IP ADDRESSIP地址的分配见 5.5 IP地址分配章节3.5 外部网络对邮政网袋骨干路由器网络来说,外部网络有两种:A 连接INTERNET,真正的外部网络B 各省的接入节点与核心广域网的分界线是边缘的OSPF骨干网路由器, 省 内的接入节点对OSPF骨干网来说也是外部网络。
当连接INTERNET时,使用BGP4协议,引入BGP外部路由连接省内接入节点时,采用RIP2协议,引入RIP2外部路由4. 网络设计要求及要点以下所述为本方案中的要点:了解目前网络的条件与现状了解用户的行政组织结构和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组织结构 完成OSPF网络的设计,网络设计中包括AREA的划分,端口参数的说明,重要全局参数的说明并且提供逻辑结构图和网络地址的规划方案中的IP地址规划要简洁有效,包括了网络地址的Summary和可变长子网掩码的规划包括以省为单位的网络结构图包括网络将来扩展时的实现原则所有的Frame Relay PVC采用点对点Direct Mode.5. OSPF网络设计本章将对OSPF网络设计中的重点做详细说明5.1 拓扑结构原则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划分,主要目的是减少OSPF LSDB数量和缩小路由表 并且将网络广播信息限制在适当地范围内以达到减少CPU和内存使用率,节省网络带宽的效果主要实现手段是通过OSPF Backbone范围的选择和AREA的划分 本方案中 以7大区中心及全国中心和24个省中心为OSPF BACKBONE,以全国中心,直辖市 及每个独立地省份为独立的AREA。
AREA划分从AREA1到AREA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