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FD工艺计算综合试题资料.doc
9页盲区计算1、计算表面盲区:若采用5MHz Φ6mm 60º探头对40mm工件进行TOFD扫查,直通波周期为1,则表面盲区高度?解:PCS=2×2/3×K×t =4/3××40=921/f=T=1/5(频率)=0.2×10-6V×T=ABC-PCS即ABC=V×T+PCS将V=5.9×106纵波声速,T=1/5=0.2×10-6代入ABC=5.9×0.2+92=93.18OB=盲区高度为==7.39答:盲区的高度为7.39mm注:如果直通波周期为2,即T=2/f(f为探头标称频率)直通波周期为n时,T=n/f2、计算底面盲区:若采用5MHz Φ6mm 60º探头,板厚40mm,X型坡口,底面焊宽20mm,求熔合线的底面轴偏离盲区?解:使用椭圆公式:式中:x为焊缝宽度的一半 y为待求值 a值= (T板厚) b值=工件厚度PCS=4/3×T×tanθ=4/3×40×tan60=92a=X=焊缝宽度/2=20/2=10b=工件厚度=40将以上值代入 即即则:轴偏离盲区高度为40-39.44=0.56答:熔合线的底面轴偏离盲区高度为0.56mm注:底面盲区通常指轴偏离底面盲区,最大检测区域处通过轴偏离扫查只能减小,并不能消除。
案例:已知条件:1、 探头:10M3mm、7.5M3mm、5M6mm、4M8mm、3.5M12.5mm、4M爬波探头,K1、K2横波斜探头2、 楔块:70度、65度、60度、55度、50度、45度(前沿:10mm,延时:5.0us)3、 工件厚度136mm,对比试块/模拟试块:156mm,钢中纵波声速5.9,材质:CF62,楔块中的声速2.4;4、 仪器的PRF=1000,扩散因子F=0.7,直通波周期1.55、 焊缝宽度40mm,热影响区3mm,要求检出底面高度大于1mm的缺陷工艺卡填写如工艺卡已填写就不要填写了,如空白就按已知条件填入即可空白处多为计算填入,具体如下:1、 检测区域:焊缝宽度+2倍热影响区+标准要求(40+2×3+2×6=58)2、 表面耦合补偿:标准规定4dB3、 扫查方式:非平行扫查4、 因板厚为136mm,按标准要求要分层扫查,分层标准见(标准100-200一栏) 分三层:第一层0~1/5t即0~1/5×136 {0~27.2} 第二层1/5t~3/5t即1/5×136~3/5×136 {27.2~81.6} 第三层3/5t~t即3/5×136~136 {81.6~136}5、 按已知条件选择探头: 第一通道应选择角度大一点:7.5M3mm 70度 第二通道应选择角度比第一层小:5M6mm 60度 第三通道应选择角度比第二层小:4M8mm 55度6、 计算PCS 第一通道:PCS=2×2/3×tan70×27.2=99.6 第二通道:PCS=2×tan60×(2/3×(81.6-27.2)+27.2)=219.8 第三通道:PCS=2×tan55×(2/3×(136-81.6)+81.6)336.67、 -12dB声束扩散角: 第一通道:7.5M3mm 70度 (1)楔块中纵波入射角: (2)楔块中声束扩散角: (3)楔块中纵波声束的上下边界角: (4)计算钢中纵波的声束上下边界角: 第二通道:5M6mm 60度 (1)楔块中纵波入射角: (2)楔块中声束扩散角: (3)楔块中纵波声束的上下边界角: (4)计算钢中纵波的声束上下边界角: 第三通道:4M8mm 55度 (1)楔块中纵波入射角: (2)楔块中声束扩散角: (3)楔块中纵波声束的上下边界角: (4)计算钢中纵波的声束上下边界角: 8、 时间窗口设置: 第一通道时间窗口:不考虑向下覆盖(21.38-24.23) 时间窗口为直通波到达时间~1/5t厚度到达时间 直通波到达时间= ==21.38us 1/5t厚度到达时间 即(厚度=27.2)的时间 = ==24.23us 第二通道时间窗口:向上覆盖25%(42.89-51.4) 时间窗口为厚度到达时间~厚度到达时间 即:20.4厚度到达时间~81.6厚度到达时间 20.4厚度到达时间= ==42.89us 81.6厚度到达时间= ==51.40us 第三通道时间窗口:向上覆盖25%(66.53-78.84) 时间窗口为厚度到达时间~t厚度到达时间 即:68厚度到达时间~136厚度到达时间 68厚度到达时间= ==66.53us 136厚度(底波)到达时间=+0.5 ==78.84us9、 灵敏度设置: 第一通道:选择根据第一通道厚度分区厚度0-27.2范围找对比试块上12.5mm和25mm深度侧孔,将其中较弱衍射波波幅设置为满屏的40%~80% 第二通道:选择根据第二通道厚度分区厚度27.2-81.6范围找对比试块上37.5mm和75mm深度侧孔,将其中较弱衍射波波幅设置为满屏的40%~80% 第三通道:选择根据第三通道厚度分区厚度27.2-81.6范围找对比试块上87.5mm和125mm深度侧孔,将其中较弱衍射波波幅设置为满屏的40%~80%10、 深度校准: 第一通道:找到对比试块上25mm深度侧孔,误差小于1.36mm(工件厚度1%) 第二通道:找到对比试块上75mm深度侧孔,误差小于1.36mm(工件厚度1%) 第三通道:找到对比试块上125mm深度侧孔,误差小于1.36mm(工件厚度1%)11、 扫查增量:一般填入1mm或0.5mm12、 平均处理次数:(一般告知)13、 扫查速度=仪器的PRF×扫查增量÷平均次数 =1000×1÷2=500mm/s14、 位置传感器校准:移动距离多少都可以 但误差<所填入距离数值的1%即可15、 底面盲区(计算): 使用椭圆公式:式中:x为检测区域宽度的一半 y为待求值 a值= (T板厚) b值=工件厚度 数据已知:第三通道PCS3=336.6工件厚度=136a=X=扫查检测宽度/2=58/2=29 将以上值代入 即即则:盲区高度为136-134.77=1.2316、 是否需要偏置非平行扫查? 要根据已知条件(因有“要求检出底面高度大于1mm的缺陷”条件),才要看计算数值是否大于(或小于)已知值。
如大于,则要进行偏置;如小于,则不要偏置 一、因:计算值为1.23,大于已知值1,所以要进行偏置非平行扫查, 二、偏置检测通道:第三通道 三、偏置量:检测区域宽度的值=58×=14.5mm 四、偏置扫查次数:焊缝两侧各1次 五、偏置底面盲区: 根据 a值为 b值为工件厚度 X为:检测区域宽度/2+偏置量 y为:要求出偏置后底面盲区高度 将已知数值: a==216.38 b=136 x=29-14.5-14.5 代入: y=135.18 则:偏置后的底面盲区高度为=136-135.18=0.82mm17、 打磨宽度:焊缝每侧最小为PCS(第三层)+探头前沿+偏置量 =+10+14.5=217mm18、 扫查面盲区:第一通道PCS=99.6mm1/f=T=1/7.5(频率)×1.5(周期)=0.2×10-6V×T=ABC-PCS即ABC=V×T+PCS已知:PCS=99.6 V=5.9 T=0.2×10-6 代入 式中ABC=5.9×0.2+99.6=100.78OB=盲区高度为==7.68答:盲区的高度为7.68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