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案 川教版.doc
3页第15课 长城与北京城导学提纲一、秦长城1.前期: 时期,一些诸侯国在领地边境修筑长墙作为防御工事,史称“ ”2.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西起 (今甘肃岷县),东到的长城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二、明长城1.目的:明朝建立后,为加强对 族和 族的防御2.起止点:西起 ,东到 ,全长6000多千米3.地位: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 工程它和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三、北京城1.背景: 登上皇帝宝座后,迁都 2.营建:明朝北京城在元 基础上营建3.特点:宫殿是明朝北京城的主体;整个建筑群庄严凝重、气势恢宏4.地位: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 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巩固训练1.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是在什么时候( )A.秦朝 B.明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西汉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 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4.中国古代的长城( )①是为了遏止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而修建的②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④是中华民族智慧、勤劳的象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5.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观察下图,紫禁城应位于图中的( )A.外城B.大城C.皇城D.宫城6.朱棣称帝后,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将都城迁到( )A.开封 B.北京 C.洛阳 D.西安7.下面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C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D.故宫建于明朝,是我国和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8.古代的许多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著名建筑和始建朝代搭配不准确的是()A.赵州桥——隋朝 B.长城——明朝C.紫禁城——明朝 D.外八庙——清朝9.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A.设立军机处 B.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派郑和下西洋10.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材料二:据媒体报道,2016年黄金周前六天,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累计游客人数达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人工制造的垃圾“长城”大煞风景1)材料一所示为( )A.六朝古都南京 B.唐朝都城长安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2)材料一图中中央的宫城又叫什么?该图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3) 八达岭长城是哪个朝代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其整个的起止点在哪里?(4)节假日火爆旅游的背后,环境污染、乱刻乱画现象触目惊心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感想参考答案:1.C 2.C 3.D 4.A 5.D 6.B 7.B 8.B 9.A10.(1)D(2)紫禁城(或故宫)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的时代特征3)明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4)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作为新世纪的靑年学生,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社会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损害提高公民遗产保护的意识;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等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
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