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docx
3页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一、 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 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 问、民歌等)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 史料的分类:1、 根据载体来分:(1) 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 称浩如烟海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 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① 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② 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③ 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④ 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 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 法⑤ 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 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 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2) 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 生活、及观念等等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其重 要在于直接性实物史料的地位:① 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② 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③ 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实物史料的局限:① 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② 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3) 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 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口述史料的局限:①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 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所以有人说口述史料如云雾,其真相不易见,但是不能不珍惜这类史料2、 按时间与价值分(1)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 始资料。
因此又叫直接史料,它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当事人直接的观察与直接的回忆2) 第二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 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地位:① 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② 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3、 按形成目的分(1)有意史料(记述性史料):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作者的目的就是 让当代和后世之人了解历史有意史料还包括墓志铭、碑文和口述的神话、传说、历史歌谣、历史故事等2)无意史料(遗留性史料):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从其最初形 成就不以讲授历史为目的的,而是因别的目的或原因形成的、给人们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 史信息的史料无意史料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实物遗留”,如古建筑、生活用品、生产工 具、艺术品、货币、及人体遗留如骨骼、牙齿等;二是“抽象遗留”,风俗习惯、语言、地 名等;三是“文字遗留”,如私人信件、诏令敕诰、法律法规、条约、证件证书、谈判或审 讯记录、账簿等地位:无意史料的可靠性要高于有意史料三、 获取史料的途径和方法1、 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2、 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3、 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4、 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5、 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6、 利用网络资源。
四、 史料的运用(一) 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 靠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图略)某同学想从 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A. 人物年龄 B.尺寸大小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 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 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二) 史料价值的分析在对史料的分类和甄别的基础上,就要对史料价值进行分析如何分析史料的价值呢应注意以下要点:(1) 原始史料的史料价值比二手史料高一般而言,历史事件、人物当时的相关文物和记载等原始材料史料价值高有时候历史当 事人的叙述可能因立场问题而有作伪成份,因此,口述史料在某些问题中有特殊价值,应作 具体分析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2) 二手史料的价值应结合记载者的身份、时代进行具体分析。
如,《资治通鉴》和《魏书》同样有关于南北朝历史的一些记载,相较而言《资治通鉴》的 可靠性就要强一些,因为司马光很重视历史考证,有“无征不信”的精神,而《魏书》的作 者魏收治史态度就不甚严谨;但是魏收处于南北朝的当时,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距南北 朝有几百年的时间,因此,有些问题可能《魏书》的记载更符合历史真相因此,在论证问 题时要遵守“孤证不立”的原则,广泛收集史料3) 文艺作品和传说的史料价值应结合问题作具体分析文艺作品和传说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应注意其适用范围小说等文艺作品必然带有作者 生活时代的痕迹,所以就反映某一时代社会生活而言,许多小说是一种难得而可靠的“无意 史料”4) 学者研究成果的史料价值学者对史料的考证、解释、整理和分析,虽然是二手史料,但常常比较全面、客观,是对史 料的统计分析,有很强的证明力学者研究的具体结论,不属于史料,但可以作为问题探讨 的参考三)史料论证的基本方法(1) 求源法考证史事,就要追寻史料的来源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 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f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 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 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 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 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 “秦”还是“瓷”的信息(2) 反证法。
即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梁启超把它形象地比喻为“以矛陷盾”有学者根据材料一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 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 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 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 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3) 以诗证史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 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 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 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 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4) 旁证法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 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二、 哪种史料属于一手史料为什么xx史料,属于xx史料类型,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观察记录、回忆或留下的资料(遗物、 遗迹)等原始资料,是当时当事的史料,所以属于一手史料xx史料,属于xx史料类型, 是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是根据其他史料而形成的,是比较间接的证据, 属于第二手史料三、 判断所给史料属于哪种史料类型四、 史料实证:(1)从史料引出结论一一能够从史料中体会作者意图;(2)用史料说明一一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3)用史观对历史现象、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