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说课稿——第四章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doc
3页高中地理说课稿——第四章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讲述了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两部分内容是工业区位论部分内容的延伸,又是新旧工业区部分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较为简单,没有过于繁琐的理论和记忆性内容,只需学生掌握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即可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效益而采取的经营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释相关产业现象 德育目标:看待事物要全面,分析问题要顾及利弊两方面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即知识目标,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教学难点:即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释相关产业现象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 三、说学法 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在于对例子的引述和理解,学习难度不是很大,一般掌握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即可,并且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释一般的工业现象。
因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工业地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简单的机械拼凑,无论是在工序上存在工业联系还是仅仅在空间上存在工业联系,它们都一同构成了具有协作关系的工业地域所有工业集聚的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取更大的效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工业分散的现象,它往往发生在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生产领域,是现代交通、通信技术发达以后产生的工业现象,目的是为了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以节约开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工业集聚不一定就要优于工业分散,而工业分散也不见得就比工业集聚来得高级,它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四、说过程 课文引入前有必要对上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作为本章基础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在本节中提到,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学的进程接着针对本节课所讲述的两个重点内容分别提出现实生活中所对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例如,电子产品的原件标示了许多生产国的名字;工厂总是集聚在工业中心而非平均分配在每个地块上两个例子分别是对工业分散和工业聚居两种现象提出来的,很具有代表性我们往往很忌讳在正式的课堂上掺杂有考试的内容,这就如同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一样,其实不妨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问题的转述更加契合教材的内容,让常见的考试内容化作案例融汇在课堂中,将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接下来需要讲授的是工业集聚的内容首先要对工业集聚的两种模式进行讲解对于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只需一语道破它的关键所在:一家工厂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生产原料即可而对于空间上的工业联系,学生在理解方面很容易出现纰漏,将这种联系看作是布袋里的沙子,彼此间并没有什么关联,都是人为撮合在一起的其实地域上的工业联系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需要彼此间的合作而一定的工业区域内也并非任何企业都是可以进驻的,这往往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导,制定一定的准入制度,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类似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工业区内,它们共同打造着一个文化品牌因此对于本段内容的教学我将尝试着将工业园区的先进理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这一工业集聚的现象 下面要针对工业地域内部的工业联系进行讲解,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在这段文字的处理上,我会将钢铁、石化、机械加工等工业部门分散成一步一步的工序,便于学生理解这种工业上的联系方式与构造,进而对于工业的发育程度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相对简单了 紧接着需要讲述的是工业分散的内容工业分散是建立在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与手段上的它主要针对的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生产领域,目的是根据原件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生产地域,利用其各异的优势条件以节省开支。
由于案例都是针对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而提出的,因此在这段教材的教学中我会注意避免将工业分散这一现象描述得更为高级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它们之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最后将进行课堂小结,由于本节内容较少且相对简单,可以在最后适当添加部分练习题,重点考察一二两节的相关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