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文:陈太丘与友期行.docx
5页相关阅读》》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文汇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南北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抛弃,舍弃 已去:已经 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二、古今异义 1、儿女 : 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 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 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三、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看) 2、信 则是无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四、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4、乃至:(友人)才到 5、戏:玩耍 6、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7、非人哉:简直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1、顾:回头看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
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
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呼应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其间,先称 “尊君”,骤然口不择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推荐阅读》初中三年上下册古诗文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