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财政课后.docx
3页地方财政复习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2013.1.31. 简述各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和其基本特征:(具体课本P63)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财力和资金的无偿转移1)无条件拨款(2)有条件非配套拨款(有条件整额拨款)(3) 有条件不封顶的配套拨款(4) 有条件封顶的配套拨款2. 分析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的经济效应具体课本p65)(1) 无条件拨款效应:它在增加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同时,也影响着私人产品的供求它具有收入效应, 也具有“漏出效应”,主要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2) 有条件非配套拨款(有条件整额拨款)效应:它不需要地方政府承担自有资金有间接的“漏出效 应”,补助效益较为明显3) 有条件不封顶的配套拨款的效应:它规定了资金的用途,并要求地方政府在得到转移支付的同时, 也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会带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但可以校正外部效应4)有条件封顶的配套拨款方式的效应:规定了资金的用途和最高界限,有利于不宽这对预算的控制3.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 纵向和横向财政失衡,地方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税收划分中存在不足4. 西方学者如何解释粘蝇纸效应的?粘蝇纸效应是指给予政府的无条件整额拨款与一笔等值的社区成员个人收入的增 加相比,前者将产生更多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西方学者对粘蝇纸效应大多是从中位数选民对信息的不完全掌握而产生的财政幻 觉来解释的5. 我国财政拨款是否存在粘蝇纸效应?为什么?粘蝇纸效应是指拨款与税收削减相比,其对收补政府支出的作用要大得多信息不对称、政府官员和 利益集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产生该效应的主要原因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也确实存在粘蝇 纸效应因为在我国现有的公共决策体系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公共决策透明度还很低, 监督机制也不完善,因此,粘蝇纸效应在我国更容易产生第一章导论 2013.1.41. 试论述地方政府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任何有一定规模的国家都必须建立地方政府 因为地方政府是为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在有一定规模的国家里(如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事务复杂),完全由一级政府来管理社会,是无论如何都管不好的只有按行政区 划分建立地方政府,实行分级管理,并与中央政府联合,形成完整的国家机构及多级政府,才能实现国 家严密而有效的阻止和管理而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地方政府调节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 手段2. 地区间的流动性和差异性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地区间的差异性是各地区多样性的体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而出现的差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地区之间还存在着流动性,如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居住和工 作的场所两者关系:没有地区间的差异性作基础,流动性就会失去意义;地区间的流动性还会使得地区间的差 异性更加复杂;如果没有流动性,地区间的差异性可能就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地区间的差异性和流动 性结合起来,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和财政政策产生较大的影响3. 为什么说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不存在地方财政问题?怎样理解市场化改革与我国地方财政问题凸 显出来之间的关系?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我国虽然设立有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但是由于一些限制,各种要素是不能 自由流动的;各地区间存在差距,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全国一盘棋”,属于受命行为所以中央政 府占主导,地方政府无自主权利也基本不存在地方财政问题了市场化改革使得我国地方财政问题凸显,主要由于:(1)市场化改革并没有消除地区间的经济差异,(2)使得我国各地区间要素的流动性越来越强,(3)使得地方政府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4) 市场化改革使得我国各种要素的流动性越来越强第二章 地方财政的职能 2013.1.41. 与全国性公共产品比较,地方性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 地方性公共产品主要由地方政府提供;且的受益范围大体上等同地方行政区划面积;受益人为本地区 居民。
而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全国居民都能受益2. 论述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和其理论价值 蒂博模型,及“以足投票”理论主要内容:人们之所以愿意聚集在某一个地方政府周围,是由于他们 想在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与征收的税收逐渐寻求一种精确组合,以便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当他们子 啊某地发现这种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时,便会在这一区域居住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以足投票” 尽管该模型是以最优理论为背景的,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但是该理论也有其价值贡 献之处:(1)该模型为地方性公共产品偏好的揭示提供了一种“以足投票”的准市场化方 式;(2)它揭示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充分竞争的理论;(3)它为分析地方财政收 支政策变化及其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3. 地方辖区的最佳规模是如何决定的?地方辖区的最佳规模涉及到俱乐部理论的运用主要由既定公共产品下最佳居民规模的决定,既定居 民规模下最佳公共产品的决定,最佳组合的决定4. 简述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是建立在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的1)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和规范,省政府监督指导,省级以下具体实施;2)在决定某项公共服务由哪一级地方政府具体实施时,要考虑规模效益和受益范围3)某些服务由自营部门来生产和提供给可能会更有效率。
第三章政府间税收划分理论 2013.1.61. 我国税收划分原则是什么?(中央税和地方税)我国实行分税制,分税制最基本的原则为“事权与财权相适应”具体来说,我国税收划分中以下五 种原则:(1)适应政府行政权力体制 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规模原则在总体规模上确定中央税和地方税大的框架比例(有多少税种归中央),若政府权力体制较集中,则 要求较多的税种都划归中央;若国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达程度差异较大,中央政府就需要较多的财政税 收收入,实行大规模的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应当集中适当的必要的财力,且税收比重恰当2)受益原则纳税人缴纳的某种税款与政府提供的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受益关系,若该产品由 中央政府提供,那么作为其成本补偿的税收主体就为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比 较明确的受益区域和受益对象范围,有大致可测量的受益数量,外溢性不是很强的就该缴纳给地方政府 ——合理性与实际意义(3)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原则其体现方面:一是税种划分应该有利于,至少不损害或少损害资源的优化配置(看该资源的流动性); 二是能影响产业、部门结构的税种应划分中央,否则地方政府会用来优化本地区的部门结构而促成封闭 式的地方经济体系的形成;三是中央提供更有效、投入产出效益更高的公共产品,作为相应税源的税种 则划归中央。
4)体现政府职能分工原则 体现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的税种一般划归中央(如关税、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划归地方的 有如车船税用水和土地使用税5)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原则税收科学规划,用最少的成本征收,如为调动地方积极性,农业税、土地税、财产税等回归地方2. 我国现行的中央和地方间的税种划分有何利弊?利:为新型的财政体制初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新的税收划分促进了产业结构 调整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弊:地方政府缺乏正式的收入自主权,又存在过多的非正式收入自主权;政府间税种划分不合理;政 府间收入分配的纵向横向不平衡;省级及以上政府财政集中度过高,而升级一下政府缺乏正式的财政分 配制度3. 如何进一步晚上和改革我国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划分?有以下几点改革建议:(1)增加地方收入自主权;(2)加强对地方政府收费制度的管理和监督;(3)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4)在省以下确定政府正式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章财政体制——我国的分税制(课本) 第六章地方财政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支农支出和行政支出(课件和课本) 第八章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公共收费 2013.1.61. 公共收费与税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执收主体都代表国家或授权机构;本质上都是以国家权力来筹集财政收入;收入都用于满足公共部门履行职能所需。
不同点:立法层次不同;执行主体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款项使用方法和用途不同2. 公共收费的功能:筹集财政收入,保障公共服务的正常提供;提高公共商保障特定公共事业和基础产 业发展的资金需要;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资源品的供给效率3. 我国公共收费制度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的地方政府不具有相应的税收立法权,为促进本地经济改革和发展筹集资金,又面临着费养人的压力,分权化的结果,我国地方公共收费存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公共费收入数额较大,规模日益 膨胀现行的许多收入都不合理收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政府收费不能游离于法治之外,公共财政只能以税收作为基本的收入手段,费收入应该是局部的少量 的对于晚上我国的公共收费制度,应该理顺征税与收费之间的关系,规范地方政府公共收费行为,建 立一个规范的收费定价体系并完善公共收费制度的配套改革第九章地方财政管理——部门预算(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