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思路及模板.pdf
9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地理特征描述建模和应用1、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判断依据地形地形的类型及地势起伏等高线、河流或其它与地形有关的地理要素气候气候类型及气温、降水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要素图表等水文河流水系特点及水文状况地形地势(或地貌)、气候、植被等土壤土壤的类型及特点地带性(纬度及海陆位置)、地方性特色土壤生物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纬度位置或跨度、垂直地带性2、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呈现方式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低山丘陵、山地、高原、盆地、谷地等等高线地形图;河流流向地形以为主;地势(方位)高,(方位)低地势起伏地势高低及其变化3、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衡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温和)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 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判断依据水位高低和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取决于降水特征和流域的大小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气候特征5、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判断依据流域 面积大小、跨度支流源头分水岭流程 长短陆域面积(一般岛屿河流流程短);经纬跨度;比例尺支流 支流数量、分布及形态取决于地形和降水状况流向 自向流取决于地势的倾斜方向(水往低处流)6、等值线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静态描述延伸方向沿经线(或纬线)、沿河流、沿山脉、沿海岸弯曲凹凸向南(或北)凸出、向高(或低)海拔凸出、向河流上游(或下游)凸出动态走向变化疏密变化变化范围变化常见问题分类建模大全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自然气候暴雨集中,对地面的冲刷力强;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耕牧,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采取工程措施护坡、保土,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地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流水侵蚀力强;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壤土质疏松或土层薄,易被侵蚀;人为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2、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自然气候降水稀少、日照强、大风日数多;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现象加剧;退耕还林、还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合理耕牧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力度地形地势较为平坦植被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壤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人为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3、区域(或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应对措施资源性缺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量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加强环保立法和监督,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防止和治理水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工程性缺水水利设施不完善,季节调控能力差;基础设施差,供水能力不足污染性缺水居民生产、 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导致水质恶化浪费性缺水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干旱多发地区成因的异同比较:时间相同点不同点华北平原春季 春旱 自然:全球变暖,气候恶化,蒸发加剧;人为: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用水量大、 浪费严重。
自然: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长江中下游 地 区夏季 伏旱 自然: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天气炎热干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珠三角及海 南 岛冬季自然:受冬季风影响,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云贵高原冬春季节自然:暖湿气流势力弱,降水较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失;土层薄,水源涵养能力差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4、干旱发生的一般机制及防御:形成原因解决措施降水少气候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大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革耕作制度,选择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提高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等生态生态破坏,气候恶化蒸发旺气候纬度低,气温高;或晴日多,日照强地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气温偏高生物植物的蒸腾作用强用水多规模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浪费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5、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防御措施洪水来源气候气象暴雨集中,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或分洪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流域特征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汛期集中泄洪能力河床特点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河床抬升湖泊作用湖泊淤塞,面积缩小,调蓄功能下降人为措施水利工程设施和预警系统不完善分析模式的应用 黄河、淮河、长江洪涝成因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防御措施黄河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河床抬升,泻洪能力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多凌汛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淮河流域大, 支流多、 汛期集中; 入海通道淤塞严重上游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长江流域广、 汛期长、 支流多、 水量大;河道弯曲, 泄洪能力差 围湖造田, 湖泊萎缩, 调蓄洪峰能力下降6、江河咸潮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应对措施潮汐潮势海平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调控能力;跨流域调水, 提高河流水位,以淡压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加强河床作业管理,严格控制采沙的地段和采沙量引潮力初一、十五日月引潮力大风向及风势盛行海风,助长了潮势海域的轮廓海湾陆地轮廓,外大内小,潮势叠加河流水位降水状况持续干旱,降水偏少沿岸用水量河流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河床作业无序采沙等导致河床下降水利工程大型水利工程拦截水源使入海径流量减少7、河流航运的评价模式: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径流流量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气候冰期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人文条件经济水平河流途径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人口城市水运网络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的价值8、农业区位分析模式:影响因素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通过供求关系调节生产类型和规模)交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科技:。
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特征、主要的气象灾害地形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及起伏等土壤肥力状况、酸碱性质水源气候湿润度,河流、湖泊分布社会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市场距离交通交通通达度、运输方式科技技术水平、科技投入政策现行政策指向、社会发展趋势和理念劳动力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中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 有利条件制约因素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夜雨,利于作物吸收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势高,气温低,生长期短河西走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深居内陆, 降水稀少且变率大, 水源紧缺;风蚀强烈,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季,多积雪和季节性冻土,使土壤具有良好的墒情纬度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易受洪涝(夏)、寒潮、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华北平原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处暖温带,热量相对充足春旱,多风沙;旱涝灾害频繁9、工业区位分析模式: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常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经济效益主导要素、运输费用、协作程度、市场需求和距离原料指向型:乳制品厂、制糖、水产加工、水果罐头等接近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指向型:电子(集成电路)、软件开发、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市场指向型:啤酒饮料、家具制造、印刷、食品加环境效益污染企业类型、 工业区与其它功能区的位置关系社会效益国防需要、就业需要、区域平衡、个人偏好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工等10、铁路区位分析模式:影响因素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自然气候气温、降水对工程施工难度、设计要求的影响地形地形类型、坡度大小地质地质构造、地貌状况,地质灾害暴发的频率水文河流分布状况、水文变化以及河谷、峡谷区位人文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需求状况社会需求维护国家稳定、区域经济平衡以及民族团结科学技术科技条件、技术力量支持状况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的制约因素 起点 - 终点制约因素社会经济意义青藏铁路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通达度,促进青藏地区矿产,尤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
南昆铁路暴雨集中,多泥石流、滑坡;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崎岖,河流密布,山高谷深;少数民族集中,经济技术落后完善了西南的交通网络;巩固民族团结;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3、水利工程(水库)利弊的评价模式: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有利影响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社会效益降低洪涝威胁,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产业调整,推动库区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蚊子等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严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4、自然资源状况的评价模式:(以中国土地资源为例)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应对策略资源数量总量土地资源总量大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现象加剧; 实行国土整治,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盘活现有土地人均人均占有量少资源质量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品位生产能力参差不齐资源分布地域组合土地与其它自然资源组合状况资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围海造陆,向海洋要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充分利用国外土地资源。
区域供求土地资源与人口城市的协调状况地理成因分析建模与应用1、环境污染成因分析模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