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初中物理实验教材..docx
35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试验目录八年级物理分组试验目录1、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2、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3、光反射时的规律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7、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8、水的沸腾9、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流规律10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11 、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12 、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13 、怎样用变阻器转变灯泡的亮度14 、电阻上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15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6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17 、争论电磁铁18 、什么情形下可以产生电八年级物理演示试验目录1、好玩的物理现象2、空中的闹钟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4、观看波形5、观看噪声的波形6、声波传递能量7、光的传播8、光的折射9、色散10 、透镜对光的作用11 、焦点和焦距12 、投影仪原理13 、凸透镜成实像14 、凸透镜成虚像15 、自制温度计16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7 、验电器18 、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19 、比较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20 、演示电功率21 、电流的热效应22 、磁场的方向23 、电流的磁效应24 、争论电磁铁25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26 、手摇发电机27 、电磁波的产生28 、光沿着水流方向传播九年级物理分组试验目录1、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测量盐水和外形不规章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3、如何使用刻度尺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二力平稳的条件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7、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9、杠杆的平稳条件10、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11、压力的作用成效和什么因素有关1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4、斜面的机械效率15、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6、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九年级物理演示试验目录1、液体内部压强特点2、演示托里拆利试验3、功的原理4、气体扩散的试验5、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6、分子之间有引力7、做功转变气体的内能8、水沸腾后显现的现象9、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八年级分组试验:1、音是怎样发生与传播的仪器和器材:音叉、音叉槌、支架、不同材料做成的杆、量筒、水、抽气机、抽气盘、闹钟;试验方法:(1) 演示声音的发生;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稍微的声音;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说明叉股在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振动;假如紧捏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演示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质传播;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 其他物质做成长 30-50cm 、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相同的杆,插在共鸣箱上;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 播;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一个直径比量筒小 1-2cm 是软木塞, 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没 1-2cm),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留意事项:( 1) 敲击音叉必需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击,以防击伤音叉表面从而转变其固有频率;( 2) 音叉特别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击、跌落,以免断裂;( 3) 用完音叉,表面要涂油或凡士林防锈,放置于干燥处储存;并留意防止受压变形;插入与取下音叉时,应防止摇动,防止共鸣箱插孔变形;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 很强的声音惊天动地 ,我们说它响度大 ;柔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我们说它响度小;试验器材:鼓、音叉等试验步骤: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1. 鼓面上放些碎纸屑 ,依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2. 小扣鼓 ,听发出的声音 ,并观看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形 ,敲击由轻逐步加重 ,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 ,并观看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形;换个声源 ,情形又会怎样 .3. 有音叉和乒乓料 ,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试验呢 .(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试验结论: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 1/4 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 2 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 2 个),金属棒;制作方法:将贴有黄色胶面纸,画有刻度,标有角度数据的 1/4 圆的玻璃片用双面胶固定在 1/4 圆的木板上(由于只有玻璃片的面才够平) ,在水平木板台面中间(即竖直半圆的圆心处)嵌入一小块平面镜,将 1/4 圆与平面镜垂直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将金属棒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圆板背后的木底座上(与前面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将夹激光笔的铁夹固定在金属棒的另一端;使用方法: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看到入射光线;转动右边的 1/4 圆,可以发觉当两个 1/4 圆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观看到反射光线,当两个 1/4 圆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右边的 1/4 圆就观看不到反射光线,从而说明在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转动金属棒转变入射角, 同学通过观看、 记录、 分析、 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试验技巧:贴上刻字用的胶面纸,才能观看到 1/4 圆上留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传播过程路线的痕迹;试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平面镜成像目的和要求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的虚像, 像和物大小相等, 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仪器和器材 : 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一条(约 60 15 4 厘米);木板中心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心,木板的侧面从中心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试验方法 :1. 按图 2. 5- 1 组装好仪器;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似乎也点燃为止;2. 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 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 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 虚像是正立的, 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3. 观看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连线跟玻璃(镜面) 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留意事项 :1. 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试验,成效较好; 由于玻璃厚了, 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2. 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心, 玻璃假如倾斜或晃动都会转变虚像的位置, 影响试验成效;3. 试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目的和要求:观看色光的混合现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仪器和器材:三原色光源,滑动变阻器,电源等;试验方法: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 将三个灯泡串接滑动变阻器后接到电源上,如图 2. 12- 2;调剂变阻器的阻值,转变照到半透亮纸屏上三个单色光的相对亮度,使得屏上三色重叠处的颜色成白色;2. 依次只接通一个灯泡, 使得屏上先后显现三个颜色分别是红色, 绿色和蓝色的圆形光斑;3. 先后分别同时接通两个灯泡,屏上得到两个圆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叠,红光和绿光相交叠得到黄光;红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紫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青色光;4. 同时接通三个灯泡,得到如图 2.12- 4 的图案,在图案的中心,红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白光;6、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目的和要求:试验争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 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 放大的实像; 在二倍焦距以外时, 得到倒立、 缩小的实像;仪器和器材:光具组,蜡烛;光具组是专供中学进行光学试验的一种仪器; 仪器如图 2.6- 1 所示, 它包括 3 个三角形(或圆形)底座、凸透镜、烛台、毛玻璃屏及刻度尺;试验步骤:1. 组装调整仪器将各零件组装好; 然后以凸透镜中心高度为基准, 适当调整毛玻璃屏和烛台火焰的高度, 使它们的高度基本相等, 并且利用三角底座, 把它们调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步骤称为“对光轴”,这一步骤在光学试验中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应特殊重视;2. 试验以凸透镜为基点,向烛台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 100 毫米)、二倍焦距(即 200 毫米) 的距离并作出标志; 将烛台放在距透镜大于 200 毫米的位置上, 移动毛玻璃屏, 使毛玻璃屏上显现烛焰清楚的实像;观看这个实像,看它比实物是大了仍是小了,是正立仍是倒立的;测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镜的距离),它与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关系?(大于、小于或等于)转变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按表 2.6- 1 次序进行试验;把每次试验的结果记入表中;物 距 u像 的 性 质 像的位置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 vu>2f u=2f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