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学案精品文档.docx
3页《探究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学案 实验目的: 、认识通过分析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可以推断微观粒子运动客观事实的方法 2、知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能扩散出氨分子,氨分子易溶于水 3、初步学会分析实验中的若干变量因素,通过假设设计进行相应的对比实验,排除干扰因素,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 4、通过交流,讨论、反思,巩固观察与描述的能力 仪器:试管、试管架、烧杯、滴管、玻璃棒、酒精灯、温度计、试管刷等 药品: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等 其他用品:火柴、抹布、废液缸等 教学过程: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1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中溶液恰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再用温度计测量此时溶液的温度 3、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现象 思考与交流: 、实验室有三瓶溶液分别是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盐酸、10%的盐酸,忘了贴标签,现只提供了无色酚酞,试管、胶头滴管,你能否帮老师用简便的方法鉴别出3种溶液,并贴上标签? 2、由此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归纳: 看课本图,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再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时,此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何变化的?若加入盐酸过量后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反思: 学生对探究的内容较感兴趣,但对具体的方法,及探究的过程,探究的结论不够理解,一是审题不够清晰,二是耐心不够,注意力易转移,多让学生动手、交流、讨论,让学生得到学习的成就感,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