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闽南方言的文化特性.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7446020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7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 0 0 7年第十二期 ( 总第四十期)2 0 0 7年 第 十 二 期东南传播文/陈梓生闽南方言的文化特性【内容提要】 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 超省界、 超国界的 汉语方言, 它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 被许多语言学家称 为“语言活化石“唐宋以后, 闽南人大量外迁, 在输出自己 语言的同时,也吸收不少外来词语, 故闽南方言具有融合性的 特点闽南人还有强烈的中原文化认同感, 造就了强大的文 化凝聚性和向心性 【关 键 词】 古老性海洋性融合性凝聚性闽南方言, 也有人叫河洛话或福佬话, 是一种超地区、 超 省界、 超国界的汉语方言, 它主要通行于闽南、 粤东、 台湾省 的大部分地区, 海南省、 广东的雷州半岛以及浙江、 江西、 广 西、 江苏和东北一些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千余年来, 闽南 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外移居, 人语相随, 故在如今的东南亚 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语言交 际工具 闽南方言分布如此之广, 究其 “正宗” , 应是福建的泉州、 漳州和厦门地区, 而泉州方言则是早期闽南方言的代表这 是由泉州在闽南地区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地位所决定的早 在唐宋时期, 闽南就已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工商 业的发展有雄厚的基础, 经济十分繁荣当时, 泉州位居全省 五个州府 (福州、 建宁、 延平、 汀州和漳州) 之首, 尤其是宋元, 泉州刺桐港海外交通贸易达到鼎盛时期, 泉州成为闽南地区 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明清之后, 月港、 厦门港先后兴起, 并获得了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厦门人是泉、 漳两州的 移民, 厦门话则是泉州和漳州腔混合的结果, 也因此逐渐扩 大影响, 并取代泉州音, 成为闽南话的代表 一、 闽南方言的文化特性 (一) 古老性: 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 闽南方言是 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闽南方言保留了较多上古汉语的特 点, 在语音、 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许多与上古汉语相同或相 似之处, 因此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 “语言活化石” , 其古老性 表现如下: 1、 语音方面 ⑴古全浊声母字今读一部分变为送气清音, 一部分变为 不送气清音如:“病、 条” 等古全浊声母字今闽南方言读不送 气清音,“皮、 头” 等古全浊声母字, 今闽南方言读送气清音 ⑵古非母字 (轻唇音) 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为 双唇音 (重唇音) 如 “飞、 蜂、 肥” 等字, 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 声母读为 〔p〕 〔p‘〕 。

      ⑶古知组字 (舌上音) 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为舌 尖音, 如 “直、 柱、 竹” 的声母读 〔t〕 或 〔t‘〕 ⑷有 〔-p、-t、-k〕 四个塞音韵尾和 〔-m、-n、- N(疑) 〕 三个鼻音韵尾例如 “急、 出” 和 “饮、 专” 等 ⑸有浊音声母b、g这两个全浊声母分别来于古次浊 声母明微母和疑母, 如 “武” 、“义” 等 ⑹没有撮口呼韵, 只有开口、 齐口、 合口三呼, 例如 “鱼” , 在闽南方言中其韵母或读为 〔u〕 , 或读为 〔i〕 , 不读 〔y〕 2、 词汇方面 ⑴保存了古汉语的词语例如: 糜[ b e 2 4 ]稀饭 《礼记·月 令》 :“行糜粥饭食 《释名·释饭食》 :“糜, 煮米使烂也⑵有些词语的古义闽南方言至今仍然沿用, 而普通话或 其他汉语方言已转义, 例如: 走 〔t s a u 5 3〕 闽南方言仍保留着古 义 “跑” , 如 “伊~来~去” (他跑来跑去) 3、 语法方面 闽南方言在词法和句法方面都具有自己的许多特色, 以 下略举几例: ⑴用 “内部屈折法” 构词这种构词法是通过改变语词的 读音来产生新词的构词方法例如: 泉州话的三个单数人称 代词 “我”〔g u a 5 5〕 、“汝”〔l i 5 5〕 、“伊”〔i 3 3〕 分别换上或加上鼻 音韵尾 〔-n〕 可产生新词“阮”〔g u n 5 5〕 、“恁”〔l i n 5 5〕 、“音” 〔i n 3 3〕 。

      这三个代词很特别, 既可表示复数, 也可表示单数 例 如, 在 “阮尽卜去北京”(我们都要去北京) 中,“阮” 表复数; 在 “伊是阮兄”(他是我哥哥) 中,“阮” 表单数 ⑵“阿” 可作人名和称谓的前缀, 表示亲昵例如: 阿琴、 阿母、 阿兄 ⑶“有” 可以与形容词组合表性质例如: 有厚、 有红、 有 感、 有甜 ⑷“未” 、“无” 置于句末, 表示疑问例如:“汝食未?”(你 吃了吗?)“汝去泉州无?”(你去泉州没有?) ⑸“乞” 在闽南永春方言中可置于句中构成被动句例 如:“伊乞人拍一摆他被人打了一次) 从上举数例中, 足见 闽南方言在语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二) 海洋性 操闽南话的闽南族群是中华民族中面向海洋并善于航 海的一个族群唐宋期间, 闽南地区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地区 为了寻求发展, 闽南人大量外迁, 外迁的路线先是向南, 沿着 大陆海岸向粤东进发, 而后又登海南、 台湾两个大岛, 其次是 向北, 沿浙江沿海, 到了苏南等地, 中国的海岸线约有三分之 二被闽南人占据, 后来又远渡重洋到达东南亚各国 向海洋扩展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迫于无奈, 人多地少, 生活无着; 另一方面, 也因为有了造船和航海技术。

      闽南人之 所以善于航海, 与闽南人大量融入古越人有关中国海洋文 化最早是夷越人创造的,《汉书·严助传》 说, 古越人 “处溪谷 之间, 篁竹之中, 习于水斗, 便于用舟《越绝书》 说:“夫越性 脆而愚, 水行而山处, 以船为车, 以楫为马, 往若飘风, 去则难 从, ⋯⋯” 秦汉以后, 夷越海洋文化主要继承者与开拓者应当 是疍家人, 疍家人就是古越族的后裔, 长期漂泊于沿海各地, 以船为家、 以渔为业随着疍家人融入闽南人, 闽南人逐渐掌 握了疍家人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 从而形成闽南方言的海 洋文化特征 明代, 因随郑和七次下西洋, 多有闽南人到南洋定居, 但 闽南人大批出洋则是在清初清初的闽南是郑成功抗清的基 地,“小刀会” 、“天地会” 等秘密组织大量发展, 在清政府的残 酷镇压之下, 许多人走投无路, 被迫出洋鸦片战争前后, 殖 民主义者贩卖华工出洋, 仅从厦门运出的就有3 0万人其中 2 0万人运往东南亚荷印殖民政府于1 9 3 0年对印尼人口作 了全面调查, 据1 9 3 5年版 《1 9 3 0年人口调查》 一书统计, 全 印尼华人1 2 3 3 2 1 4人, 其中福建籍5 5 4 9 8 1, 接近半数, 这5 5 万闽南人的后裔中有4 2 7 9 6 2人是在当地出生的“峇峇” , 占 总数的7 7 . 1 %①。

      陈烈甫所著 《东南亚洲的华侨、 华人与华裔》学术平台—文化传播1 0 92 0 0 7年第十二期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 D 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东南传播一书援引台湾侨务委员会上个世纪7 0年代的统计数字表 明, 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共有1 6 0 0多万人, 其中华人5 0万 以上的国家中,除越南1 5 5万人是广东帮占多数、泰国的 3 6 5万人是潮州帮占多数外, 其余各国都是福建帮 (即说闽 南话的) 占多数: 菲律宾5 5万人, 马来西亚3 9 1 . 6万人, 缅甸 6 6 . 5万人, 新加坡1 6 8 . 9万人, 印尼3 6 1万人② 在这些国家, 闽南话是华人社会的共同语华侨华人在 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新加坡 (占7 6 %) 、 马来西亚 (占3 3 %) 都 是说闽南话的人占多数,在新加坡占4 2 %,在马来西亚占 3 6 % 时至今日,估计闽南人到东南亚的后裔应有1 5 0 0万之 众, 大体上和闽南本土的人口数相当, 在闽南侨乡, 例如晋 江、 南安一带, 外出人口比在家人口更多的村子比比皆是 三百多年来, 闽南移民从祖籍地带去的风土民情、 宗教 信仰、 生活习惯、 历史文化等, 一直代代相传, 成为民众生活 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教育、 交流、 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也主要是 闽南方言。

      (三) 融合性 唐宋以来, 泉州经济发展的日益鼎盛, 海外贸易的频繁, 使得域外文化输入泉州、 泉州文化也流向海外文化交流和 影响必然要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在输出自己词语的同时也采 用音译、 意译或借词的方法吸收外来词语丰富自己的词库 1、 马来 (印尼) 语中闽南方言借词 马来语向闽南话借词最多的是日常生活中有关衣食住 行和风俗习惯的用词例如: 食品:豆芽t a u g é润饼 (春卷儿) 器具用品: 茶鼓 (茶壶)t e k o桌布t o p o 居处服饰: 楼顶l a o t e n g纺丝p a n g s i 风俗习惯: 清明c i n g b i n g佛公 (菩萨)p e k o n g 职业称谓: 引公 (祖父)e n g k o n g我g u a 其它:福气h o k k i讲古 (聊天)k o n g k o 2、 闽南话中的马来语借词 闽南人到了南洋, 哪怕是吃尽苦头, 也总要混出模样来, 挣钱回来养家糊口, 一旦发迹, 便要回家购田建屋、 修桥造路 ⋯⋯每次回到故乡, 便带来许多新闻、 见识和经验, 包括所学 的马来语据统计, 在闽南沿海地区较常听到的马来语借词 约有近百条③。

      例如: p a s a r巴刹[ c P a s a t ]市场S a b u n雪文 (肥皂)[ S a pb u n ] S u k a私甲 (中意)[ c S u k ] 3、“番” 字的方言词 闽南人的足迹遍及东南亚,闽南方言在东南亚的流播, 不但带来了闽南话和马来语 (印尼语) 的交流, 也给闽南话留 下了大量带 “番” 字的方言词例如: 番邦—国外番客—出洋的人 (又分新客、 旧客) 半南番—洋人来此娶华妇所传后代, 又引申为不明事理 者 番银—南洋货印番仔字—洋文 4、 闽南方言对其它国家的影响 文化交流包含着双向性, 域外文化对闽南地区的影响在 闽南方言中留下了痕迹, 闽南方言也同样对其它国家有较大 的影响 闽南方言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要数 “茶”[ t e 2 4 ]1 6世纪 下半叶, 茶叶开始传入欧洲,“茶” 这个词也被借入西方语言 现代英语 “茶” 叫t e a, 法语叫t h é, 德语叫t e e, 都源于泉州 方言 “茶” 的读音, 英语中有b o h e a(武夷茶) 、o o l o n g(乌龙 茶) 、c o n g o u(功夫茶) , 都是从闽南方言中翻译过去的。

      菲律 宾他加禄语中也可以找到许多闽南方言的借词例如:d i k o(二哥) 、b i h u n(火粉, 即粉干) 、k u g a(姑爷) 、c a i p o(菜脯, 即萝 卜干) 日常食用的菠菜, 闽南话叫 “菠伦菜”[ p o 4 4 l u n 2 4 t s ′ a i 4 1 ],“菠伦” 源于古国P a l i n g a(即今尼泊尔) (四) 凝聚性 闽南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闽南 人漂泊四方, 造就了闽南人江湖义气、 相互提携、 协作团结、 勇敢拼搏精神和强烈的汉文化认同感 闽南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中原文化认同感他们 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原士民的后裔, 遍及各地的闽南住宅大门 门额勒石记载的 “族望” , 如 “颖川传芳” ,“荥阳衍派” ,“陇西 传芳” 等等, 无不表白自己的中原文化认同台湾的闽南人更 进一步表白自己是福建人更是中原人, 他们不但到福建寻祖 认根, 更进一步到河南诸地市寻祖认根这种寻祖认根还表 现在宗教神祉上, 如妈祖信仰遍及台湾及东南亚, 但各地妈 祖信仰都认福建莆田湄州为祖庙甚至地名, 许多地方都用 原住地地名为新住地命名, 如台湾彰化县的 “同安村” 、 台南 县的 “同安寮” 。

      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强烈程度, 在其他民系和 民族中都是很少见的有了这种强烈的文化认同, 就必然产 生强大的凝聚性、 向心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