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kV线路初步设计.docx
31页11.1.1.1.1.1.1.1.1.22.2.2.2.3目录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设计依据 2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23.1 建设规模 23.2 设计范围 24 建设、施工单位及建设期限 25 线路主要技术参数及经济指标 35.1 线路主要技术参数 35.2 经济指标 3线路路径 31 路径选择 32 交叉跨越情况 33 地质地貌及交通运输条件 34 路径协议情况 3气象条件 344.4.4.55.5.5.5.5.6788.8.99.导线的选择及防振措施1 导线型号和特性 42 导线使用张力和弧垂 43 导线防振措施 4绝缘配合、防雷与接地 41 绝缘配合 42 绝缘子选用及特性 43 防雷接地 43.1 线路的防雷措施 44 接地 4金具 4相位布置 4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51 导线对地距离 52 交叉跨越距离 5杆塔 51 杆头布置 59.3 铁件材料及加工 510基础 610.1地质条件 610.2水泥杆基础 611电缆部分 6 11.1本工程电缆选型如下: 6 电缆环境条件 6表 111电缆敷设标准化设计环境条件 6电缆运行条件选择 7电缆导线材料选择 7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7电缆金属屏蔽、护套、外护层选择 7 电缆结构示意图 8电缆截面选择 8电缆短路热稳定 8电缆电压损失计算 8电缆牵引力及侧压力计算 电缆线路路径选择 9 电缆选型及电缆使用条件 10 电缆附件选配 10电缆敷设 10电缆敷设一般规定 10电缆保护管 1112工作井 12 电缆工井、排管、电缆沟施工要求 电缆选型及敷设 13 标准化设计成果应用 1310kV线路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审核:校对: 编写: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根据业主需求的新建线路。
1.2设计依据(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3)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4-2005)(4)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5)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80-2008)(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7)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DL/T-401-20021.3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3.1 建设规模本工程导线选用JKLYJ/Q-10-70导线新建段全长5922米水泥杆72基新敷设YJV22-8.7/15kV-3*70电缆1080米新装真空开关2台,新建电缆井4 座1.3.2 设计范围本设计范围包括10kV线路新建工程的本体设计、工程预算1.4 建设、施工单位及建设期限 建设单位:供电公司施工单位:待定建设期限:待定1.5 线路主要技术参数及经济指标1.5.1 线路主要技术参数工程名称新建10kV线路工程电压等级10kV回路数单回路架空线路长度总长3202米,单回路4222米电缆线路长度1080导、地线型号导线新架LGJ-70导线电缆型号YJV22-8.7/15kV-3*95 电缆杆塔型式混凝土电杆基础型式直埋1.5.2 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概算为 320 万元2 线路路径2.1 路径选择本工程路径。
2.2 交叉跨越情况本工程涉及跨越低压线、10kV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各交叉跨越项目和次数如下:跨越项目普通公路河流房屋通信线等级公路跨越次数4252.3 地质地貌及交通运输条件 本工程水泥杆部分,沿线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状况地形部分按丘陵考虑,部分按平地考虑,地质情况按 60%岩石,40%普通土考 虑全线运输条件相对较好,汽车运输约为20km,人力运输0.5kM2.4 路径协议情况线路主要沿原有路径架设,原则上不会与当地规划有较大冲突原则上不会 有与当地规划有较大冲突,通过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已解决路径协议问题3 气象条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以及电力局10~35kV线路运行经验,参照浙江省电力公司《10kV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本工程参照浙A气象区设计,其具体组合如下:气象条件气温(°C)风速(m/s)覆冰(mm)最高气温4000最低气温-1000最大复冰-5105最大风速10390年平均气温1500安装情况-5100外过电压15100内过电压151804导线的选择及防振措施4.1导线型号和特性 根据黄岩区供电公司的指导性意见及使用习惯,本工程杆塔架设导线选用新 架LGJ-70导线绝缘线,安全系数取3.0,新线系数取0.95,导线的最大使用张力 为5572.07N,最大使用应力为76.71N/mm2。
年平应力按25%控制,年平控制应力 为 72.42N/mm24.2导线使用张力和弧垂 如涉及档距较大时,可适当增加导线的使用张力,以减小导线弧垂,具体施 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实际另行确定根据《规程》规定,考虑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采用减少导 线弧垂的方法进行补偿,架线时的观测弧垂按计算导线弧垂的80%架设4.3导线防振措施 水泥杆架设部分线路档距小,且全线按16%控制年平应力,根据《规程》规 定,不需要另外采取防振措施5绝缘配合、防雷与接地5.1 绝缘配合本工程位于,属于沿海地区,泄漏比距按3.8cm/kV设计本工程绝缘子使用 U70B (爬距295mm)悬式绝缘子耐张杆使用3*2片耐张绝缘子组合串,直线杆使 用柱式绝缘子5.2 绝缘子选用及特性 根据《规程》规定,在最大荷载时,悬式绝缘子安全系数不小于 2.7;断线时不小1.8针式绝缘子控制:在最大荷载时,安全系数不小于2.5;断线时不小 于 1.5在正常运行情况常年荷载状态下安全系数不小于 4.55.3 防雷接地5.3.1 线路的防雷措施根据GB50061-97设计规范规定及实际情况,本工程全线杆塔和变压器均需接 地,接地电阻应达到设计值。
防雷: 电缆登杆处宜装设避雷器 高压分段开关、 高压电器安装等处宜装 设避雷器,10kV线路宜设避雷器5.4 接地考虑线路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本工程地线均不绝缘,全线杆塔逐基接地 采用浅埋式接地,接地体采用热镀锌防腐的?10圆钢6 金具本工程采85国家标准金具,产品选用 1985、1997电力工业部编制的《电力 金具产品样本》中的型号水泥杆架设JKLYJ/Q-10-70导线,耐张线夹采用NXL-70,跳线之间采用全铝 并沟线夹连接,主线与分支线之间连接均选用异型并沟线夹连接,型为 JBY- 240/167 相位布置根据规程规定不需要进行换相,相序的排列由运行部门确定线路涉及与两 端 10kV 线搭接,由施工单位现场校核并确认无误后搭接8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8.1 导线对地距离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及《规程》要求,10kV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类别最小距离(m)计算条件居民区6.5最大弧垂非居民区5.5最大弧垂交通困难地区4.5最大弧垂步彳丁可以达到的山坡4.5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步行不可达到的山坡或悬崖1.5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8.2 交叉跨越距离本工程全线架设裸导线,各交叉跨越距离参照规程要求控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相关交叉跨越要求按如下控制:交叉跨越项目最小垂直距离(m)计算条件主干道7.5最大弧垂一般道路7.0最大弧垂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2.0最大弧垂通信线路2.0最大弧垂街道绿化树木2.0最大弧垂路灯、建筑物2.0最大弧垂9 杆塔9.1 杆头布置本工程新立?190*12M电杆11基,?190*15M电杆61基,采用单回路三角排列, 直线杆横担采用Z63*6* 1500,门型转角耐张横担采用Z70*7*3500横担。
根据舟山电力局 10kV 线路杆型布置习惯,本工程混凝土电杆架设部分,杆头布置采用三角排列,直线杆横担采用Z63*6* 1500、转角、耐张、终端采用Z70*7* 1500横担,支线采用Z70*7* 1800横担(水泥杆部分材料不列入本工程设 计)各横担、抱箍、螺栓等铁件材料表面热镀锌处理(基础钢材除外)线间距离一般参照《规程》中 10kV 及以下杆塔的最小线间距离要求控制,档 距为 60 米时,最小相间距离不小于 0.7 米,当档距较大时,应根据计算确定9.2 水泥杆杆型规划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线路所经区域风速较大(按 35 米/秒设计),最大档距 一般按 60 米控制,山区丘陵地带一般考虑采用 190 稍径 12 米电杆,个别区域地势 起伏较大,需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15 米电杆根据需要,初步规划设置直线杆、直线转角杆,转角耐张杆,十字转角耐张 杆等各杆型的设计和使用条件见《杆型一览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另行设计相应的杆型9.3 铁件材料及加工混凝土电杆所需铁件材料原则上参考电力局原铁件材料加工图纸或省电力公 司《10kV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加工采用单回路三角排列,直线杆横担采用Z63*6*1500、转角、耐张、终端采用 Z70*7* 1500横担,支线采用Z70*7* 1800横担。
其他抱箍、联板等铁件材料均按舟山电力局原使用习惯和浙江省电力公司《10kV配电线路典型设计》选用10 基础10.1 地质条件水泥杆部分,沿线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状况10.2 水泥杆基础因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同杆位之间差别很大,水泥杆一般以直埋为主,单回路电杆的埋深一般为杆高/10+0.7米,电杆埋深见下表:杆咼/m1012131518单回杆埋深/m1.71.92.02.5工程水泥杆部分,沿线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状况本工程直线杆和直线转角杆一般按直埋考虑,不考虑使用基础底盘,如基坑 开挖后,确认基底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地质承载国较差时,需用根据实际设置基础 底盘或在基坑底部回填块石,夯实平整后再立杆如杆位处为淤泥或位于水塘边等 地质条件较差时,为提高抗倾覆能国,可考虑用块石和粘土回填并逐层夯实同一 耐张段内出现边连续多基直线杆,可考虑按间隔 5-8 基直线安装一组防风拉线,防 风拉线选用GJ-35镀锌钢绞线,对杆型身的夹角一般按30度考虑,具体应根据实 际确定直线转角杆应考虑安装外拉拉线,拉线对杆身的夹角一般按45度考虑转角杆一般要求安装底盘,土质较好的情况除外直线耐张杆应考虑设置前 后方向的顺线路拉线,一般转角杆除安装顺线路拉线外,还需考虑安装外角拉线, 终端杆和直线分支杆需安装顺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