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 社 会 正 义.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48179800
  • 上传时间:2023-1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容摘要正义问题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人类很早就产生了正义的观念并把正义作为一种普 遍追求的价值目标电影《纽伦堡大审判》促使我们不得不思索到底什么是正义?法律和 正义关系如何?这两个问题是本文所要关注的关键字:正义;分类;关系AbstractJustice is a common topic,human kind get to known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n ancient time,and justice is taken as a goal to persue.after see the movie“Nuremberg trials”,we are forced to face the question that what justice 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w.and in this issue,these two questions will be answered.Key word: justice classification relationship一、正义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正义”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正义”与“公平”、“公正”、“正直”、“合理”等是近义词,可以说含 义相当,但意义强弱、范围大小可能有所差别,所以,在不同场合下应选择较合适的词。

      然而正义并不是一个意义十分明确的概念正如美国法理学家E.博登海默所说:“正义具 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1有 人把正义理解为个人德性,有人则把正义理解为社会制度;有人把正义认为是神性、天理 和人性的体现,有人则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或者弱者的利益;有人认为正义是一种超验 的客观存在,永恒不变,有人则认为正义只是人的一种带有主观性或主体性的价值二)西方传统的正义观念西方的正义观念主要渊源于古希腊的正义观念柏拉图的其《理想国》中讨论的核心 问题之一就是正义,他首先批判了一系列错误的正义概念,然后才提出了自己的正义概念: “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我想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 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这条原则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 职务2柏拉图把正义看成是与智慧、勇敢、节制并列的“四主德”之一,并且是其他美 德实现的最高境界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继承了这种理论品质,而且把柏拉图的正义观念 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正义自身是一种完全的德性,它是未加分化的,而且是对 待他人的3迄今为止,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概念具有最大的影响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正义论是中世纪的公平观念的典型形态他说:“正义是一种习惯, 依据这种习惯,一个人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意愿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4阿奎那认为, 自然法的观念及其表示的自然秩序与神的秩序之间是和谐一致的,自然法不过是上帝的永1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一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38页2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9页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第90页4 转引自谢成鹏:《基本法律价值》,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第62页恒法的一部分三)中国传统的正义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正义观念中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是对立的两个思想体系法家主张严格 按照成文法,认为只有成文法才是体现和实现正义的唯一标准儒家则主张依据伦理原则和道德原则作出判决,其衡量正义的根据是情和理自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法文化的主导思想,历时整个漫长的封 建社会但是,无论是各家并存还是独尊儒术,正义观念一直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在 礼法观念深入人心的状态下,正义一直处于“”礼、“仁”等观念的从属地位。

      这主要表 现在:法的制定,以儒家的道德诉求为法德价值追求;法的实施,以儒家典籍为断狱的依 据中国传统的正义观念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内在要求,即从自己的内心、良知、善性中发 掘正义的内容;而西方传统的正义观念则主要是外在要求,即从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中去寻求正义的内容四)近现代正义观念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正义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价值取向上,从对神的信仰转 到了对人的尊重;在内容上,从要求人们各守其位转到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在 标准上,从以《圣经》为标准转到了以人的理性为标准这就使西方的正义观念走出了古 代,走进了近代近代西方正义观念的第一种倾向表现为,把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正义的首要价值 如康德提出“可以理解权利为全部条件,根据这些条件,任何人的有意思的行为,按照一 条普遍的自由法则,确实能够和其他人的有意识的行为相协调5第二种倾向表现为,把 秩序作为正义的首要价值;第三种倾向的典型代表是功利主义19 世纪上半叶,人类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出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转折:一是马克思主义 正义理论的产生,二是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正义观的兴起它们的出现,使正义理论呈现5 [ 德]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40 页。

      出与近代正义理论截然不同的特征和风格,从而标志着西方正义观念由近代向现代的演 变二、正义的分类分类是理解和把握事物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基于不同的理论框架和 研究的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每一分类或者体现了人们对正义概念的具体把握,或者体现了 人们理解正义的独特角度和方式,或者体现了正义存在或发挥作用的不同领域及其不同原 则大体而言,正义有如下几种分类一)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对正义的基本划分他认为国家和个人具有相似的结 构,它们都由三部分组成对国家来说,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社会成 员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 如果上述三个等级各尽其职而不互相干涉并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表现出 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些德性,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具有了正义的美德与此相应,个人也有 三种心理功能和三种美德:理性及其智慧、意志及其勇敢、欲望及其节制如果三者和谐 地发挥其职能并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些德性, 个人就表现出正义的美德因此,对个人来说,正义就是表现为灵魂各组成部分和谐协调 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

      但是,如果各个部分之间相互混淆、彼此干涉、争斗不和,那么 不正义和邪恶就会发生概括起来,国家正义指的是国家各个等级各居其位,各享其有, 并依据各自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各尽其能个人正义指的就是“心灵的美德”, 这种德性通过两种方式表现:一方面,心灵的每一部分安于各自的适当位置,并由此展示 智慧、勇敢和节制等德性;另一方面,个人安于自身所处的等级,展示相应的德性,做相 应的事情6柏拉图认为,一切现实的国家都是不完善的,因此,现实的国家比例变动不堪,不会 长存,只有“理想国”才是完美,万世不衰,才会实现他的政治理念其“理想国”的核6 胡水君:《法律的政治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5 页心就是正义为此,柏拉图对正义进行了以系列的论述第一,正义本质上是永恒的,不 存在任何的暂时性和相对性柏拉图指出,正义不应该是暂时的,具体的和相对的东西, 不能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他说,万物之于正义,不应该是“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 们无用,正义就有用”7第二,正义应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绝非强者利益柏拉图认 为,正义既然是永恒的、完美无缺的,那么它就不该是个别的、强者的利益,而只能是全 体的、共同的和人民的利益。

      他指出:“在任何政府里,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 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的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8第 三,正义应该是各尽所能、各守其职柏拉图认为,正义产生于人们的交易之际,而国家 的正义就是维护这种分工和交易的秩序,一实现人类的利益基于这种思想,他指出:“每 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合适他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 的事”9第四,正义就是国家等级制的实现如前所述,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应 该严格的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这三个等级各尽所能、各尽其职就是 正义反之,这样的国家就违背了正义,其亡日可待二)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对正义所作的多种划分中最著名的一种 分配正义是一种涉及分配关系的正义,当我们在若干个人或群体之间对某种东西进行分配 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分配原则或者分配方案的公正性用于分配的东西可以是某种利益, 如报酬、荣誉等,也可以是某种负担,如税务、家务等矫正正义是一种涉及私下交换关 系的正义,它为人们的相互交往提供是非准则它可以由人们自愿采用,如在买卖、借贷 等契约中;也可以是强迫适用,如对于偷盗、侮辱等错误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划分的分配正义理论和矫正正义理论其实都是一种中庸之道,都是为了达 到均衡分配正义旨在通过各取所值的原则来分配公共财富,平衡社会中实存的各种利益 和价值,达到均衡的社会效果矫正正义则旨在达到增益与损失之间的均衡它们各具特 点,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适用主体不同分配正义的适用主体一 般是立法者,矫正正义的适用主体一般是裁判者分配正义的适用主体必须通过积极的价7 [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11 页8 同上,第 154 页9 同上,第 58 页值建构或者对现存的价值秩序积极维护,来维持各种社会利益、价值和成员之间的整体平 衡;矫正正义的适用主体只需依据法律作一视同仁的消极仲裁第二,适用领域不同一 般而言,分配正义主要适用于立法和公法领域,矫正正义主要适用于司法和实践领域第 三,适用原则不同分配正义适用“几何比例”或乘除法则,矫正正义适用“算术比例” 或加减法则分配正义的关键在于公共福利的分配与各社会成员的属性成比例,具体表现 为根据贡献授予回报、根据付出授予收入、根据才德和功绩授予公职等各取所值原则;矫 正正义的关键在于增益与损失相当,具体表现为平等交换、罪行相当等原则。

      10(三) 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前文所述的个别正义和国家正义、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都是抽象的原则在现实生活 中落实这些原则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涉及到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的问题然而,正义的多 重属性使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经常发生冲突,代表普遍正义的法律应用到某些特殊案件会 出现普遍正义抹杀个别正义的情形,产生不公正的审判结果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之间的划分与法律的属性,特别是一般性、普遍性和刚性联系在 一起法律通常针对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和典型情况作出一般性的规定,中间因此可以蕴含 适合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场合的、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价值,这些价值在大多数案件中的 适用通常能够带来个别正义的实现但由于法律忽略了特定人和具体事情的诸多细节,它 不能适用于一切事情正如徐国栋所说:“普遍正义是由事物具有共性决定的法律规定适 用中的广泛妥当性”,“个别正义是由事物具有个性决定的法律适用中对特别案件的具体妥 当性”11(四)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普遍正义主要体现在制定法中,它要求社会成员一体遵守,也要求法院一律平等适 用,从这方面讲,它是形式的:个别正义主要体现于个案之中,它考虑到法律之外的一些 因素,从这方面讲,它是实质的。

      法律有实体法和程序法之分法的正义价值就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其中,10 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 卷),中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