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玩***
  • 文档编号:149241771
  • 上传时间:2020-10-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1.6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习作:家乡的风俗 活 动 分 析 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 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学生随同作者一起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 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 或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旨在加深学生对家乡独特的风俗 习惯的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次习作的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 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 点内容介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教 学 目 标 1. 借鉴本单元的课文中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 家乡的风俗 2. 通过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学习描写活动现场和表达自己的 感受的方法 3. 通过写作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感受这 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4. 学习修改、完善习作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1. 抓住家乡风俗的特点,写出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2. 运用多种方法生动地展现活动场面,细致地描写自己参加活动的真 实感受 3.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记叙,做到详略得当,要写得具体,语 言形象生动。

      教 学 准 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实地调查本地的风俗 习惯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1. 谈话引入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谈风俗习惯的兴趣 导语:所谓风俗,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 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民族 风俗蒙古包,节日习俗中秋月饼,传统礼仪拱手礼在灿烂的人 类文明中,风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 族众多,故而民俗风情源远流长, 民俗文化斑斓多姿 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 2 了民俗风情画卷的冰山一角,它们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 还有的让我们赞叹同学们,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说给大家 听一听吧! 2.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预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 俗习惯,再选择其中一种说清楚这个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 3. 明确写作任务 (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二、合作探究,交流方法 过渡: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 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老师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 点,那么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习惯的独特之处写得清楚明白呢? 1. 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习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重点介绍其最主要的特 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 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2. 回顾写法,掌握技巧 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你都了解了哪些描写事物的方法?分别是从哪篇 课文中学到的?说给同学听一听 (1)回顾课文,交流写法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方法多样,描写生动,突出特点 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多方面介绍,说明与描写相结合 三、确定思路,完成初稿 3 1. 先确定习作题目,再列出写作提纲 (1)确定题目 要求:题目要新颖独特, 能突出家乡风俗习惯的特点或表达对家乡风俗习 惯的感情;题目是文章的纲要和线索,要能起到串联起全文的作用 (2)明确拟写写作提纲的要求。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想拟一个什么题目?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 (3)学生自主拟写提纲 2. 按所列提纲,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写,其他学生听一听、评一评 3. 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内容,完成初稿写作 师:前面我们欣赏和交流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可以说,不一样的习俗, 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凡响的精彩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 的笔,记下这点点滴滴,让这些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在我们的笔尖流淌吧!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 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 教师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议、 修 改 评议重点: (1)是否抓住了家乡风俗的主要特点;(2)是否写清楚了活动 的现场情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3)是否突出了重点,做到详略得当;(4)文 章是否具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2. 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 用错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 (3) 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哪些地方可以删减 3.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 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4 范文一 苗族的花山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会举办花山 节。

      花山节又叫“踩花山”,是我们苗族人民一年 一度的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花杆是“踩花山”的重要标志,以一根挺直高 大的青松或柏木制成,上面还扎有鲜花、彩旗等装 饰在节日到来前,“花杆头”节日的主要组 织者和策划者,会在日出之前把花杆立在花山场中 央,为六月初六的“踩花山”活动做好准备 到了“踩花山”这天,首先,“花杆头”会向 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伴着花山场 内喧天的锣鼓声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踩花山” 正式开始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 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 上一片欢腾 要说“踩花山”最重要的活动,那就 是“倒爬花杆”了一个个参赛者背贴花杆,双手 伸到背后,扣住花杆,倒立于花杆之上听到指示 后,他们便手脚并用,一纵一纵向上倒爬,谁爬到 杆顶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是最终的“花杆王” 为什么要过花山节呢? 苗族民间流传着这样 一个故事:传说古时苗族人民流落异乡之时,想起 自己东逃西散的苦,不禁伤心落泪一天,祖先显 灵,劝他们与其伤心难过,还不如到高山顶上吹芦 笙、唱歌跳舞,为自己求得好运气祖先走后,从 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了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 树唱歌跳舞、吹起了芦 笙。

      说来也奇,那一年 的庄 句段赏析 开门见山,介绍 了家乡的传统节日 花山节 先介绍花杆,突 出了节日的特色 总体描写节日的 景象,营造了热闹的节 日气氛 以问句引发读者 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往 下读 稼长得特别好 祖先显灵的那一天正是六月初六 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穿上盛装, 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唱歌、跳舞,祈求这一年有 个好收成,也希望能够 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就是我的家乡热 5 闹的花山节听了我的介绍, 你对花山节有兴趣吗? 有机会的话,请大家到我的家乡来看一看,与我们 一起过一次热闹的花山节吧! 介绍花山节的传说故事,使节日多了一层神 秘的文化色彩 介绍了举行这些 活动的意义,也点明了 节日的意义 结尾发出邀请,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总评:这篇习作主要写家乡人民过花山节的情形,详细具体, 表现了家乡人 民热情、乐观的生活面貌 文章不仅详细介绍了节日的过程,还加入了关于节日 的故事传说,加深了读者对苗族花山节的印象 范文二 家乡的风俗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 杀公鸡;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做甜酒” 这是流行于我的家乡的年俗民谣 其中舂糍粑是这 些活动中的重头戏。

      几年前我回老家过年,正好赶 上舂糍粑,那热闹的场面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我刚到家的时候,家中正在为舂糍粑做准备 姥姥在一口大蒸锅边准备把一盆泡好的糯米放进 去,姥爷在屋后的空地上与几位年轻力壮的表兄准 备工具,舅妈带着表姐在河边清洗木制的模具这 一切在我看来都是新奇而有趣的,我已迫不及待地 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不久以后,当姥姥把那一大盆蒸熟的香喷喷的 糯米饭端出来以后,那几个早已静候在一边的表兄 便兴奋起来,其中的两个表兄从一旁的架子上取来 两根碗口粗的木棒,一人高,想必是很重的姥姥 在两个表兄的帮助下, 把糯米饭倒进了空地上 的一 句段赏析 引用民谣开篇, 引起读者的兴趣 交代写作的重点 内容 这 句 话 总 起 全 段,点明本段主要介绍 舂糍粑的准备工作 心理描写生动、 形象 个大石槽中,随即两个表兄就围过来,一人执一根 木棒用力地捶打着石槽中的糯米饭 他们二人轮流 上阵,木棒落下的一刹那,大地仿佛都颤动了一下 雨后的乡村, 尽管天气 阴冷,两个表兄的额头 上还是渗出了密密的汗 6 珠 我在一旁看得好奇,就凑上前去问问我能否试 着打一下一个表兄停下手中的活儿,揩了把汗, 笑着说:“你的力气太小了!”但还是把手中的木 棒给了我。

      我双手合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木 棒抱起来,随即便吃力地将它移到石槽上方,两手 一松它便掉到了石槽里面,发出一声闷响这时想 把它再抬起来可就费劲了,捶打过的糯米饭具有黏 性,木棒一接触它便被紧紧地缚住一旁的大人们 见我拔不出来都笑了 那位表哥见状对他们说: “他 还小,没事的随后走过来对我说:“还是让我 来吧!”我急忙把木棒塞给他,不好意思地退到一 边儿去了 两个表兄又捶打了一会儿,这时的糯米饭已经 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球他们把那个球从石槽中弄出 来,放到一个撒了米粉的簸箕里舅妈上阵,将这 个大圆球揉成长条状,然后揪下小圆球分发给小孩 子们在模具上印花纹因为我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舅妈把揪下来的第一个小圆球抛给了我 表姐教我 把小圆球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上,双手用力按压, 当我将糍粑从模具上揭下来时,糍粑的一面已经印 上了漂亮的花纹,接着表姐用一个小小的印章在我 做好的糍粑上盖了一个鲜红的印记 白白的糍粑上 印着花卉的图案,再配上一个鲜红的印记,充分显 出节日的喜庆气氛姥姥告诉我,这糍粑所蕴含的 大家分工合作,协调有序,动作描写真是精 彩极了!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表兄年轻力壮 细致地描写 “我” 捶打糍粑的过程及众人 的反应,富有情趣。

      一家人合作的场 面 让 人 感 受 到 其 乐融 融 文中多处采用细 致的动作描写来写舂糍 粑的具体过程,让读者 有身临其境之感,趣味 无穷 7 意义可不只是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更是对亲人 来年平平安安的祝福呢! 晚上,村中的红灯笼亮了,轻轻地在夜风中摇 摆,照亮了脚下的一方土地当村子归于万籁俱静 的时候,我的脑中却在回忆打糍粑的热闹场面,忘 不掉的当然还有那糍粑被赋予的厚重乡情 ? 交代糍粑所蕴含 的意义,反映了村民的 纯朴以及对幸福生活的 期望 ? 结尾抒发情感, 升华中心 总评:文章开篇引用民谣, 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还直接点出家乡过年 风俗中的重头戏舂糍粑 接着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舂糍粑的过程,其中主 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使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本文条理清晰,结尾自然流畅,给人 回味无穷的感觉 5. 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总结本次习作活动,点评学生的表现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习作课中,我们欣赏到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同时也 品味到同样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家乡的热爱、眷恋、自豪之情我们写家乡的 风俗,便是透过这种风俗来写我们的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文化, 抒发我们心中浓浓的故乡情! 有了真挚的情感, 我们的文章就有了生命, 就能打 动人心。

      同学们写的都很好,我发现很多同学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家乡的真挚感 情说风俗,谈家乡,绕不开一个“情”字朴实的话语、简短的文字,因有了 对家乡的那份深情而动人心弦 哪怕你写的是最普通的风俗, 只要你写出了自己 独特的感受,你的习作就是成功的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都有话可说, 但要真正写出特色来, 却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 为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lesson3同步练习题(附答案).pdf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复习知识点总结.pdf 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检测卷(含答案).pdf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精打细算》优质教案.pdf 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多边形的面积》测试卷(含答案).pdf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计划.pdf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教学设计一课时.pdf 人教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日积月累词语背诵.pdf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pdf 外研版(三起)2020-2021学年五年级英语第一学期Module6测试题(含答案).pdf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_长征同步练习题(有答案).pdf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pdf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pdf 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pdf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pdf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pdf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词语专项训练(附答案).pdf 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单词表_(完整版)(含音标).pdf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单元试卷.pdf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名师教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