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提分精准突破专题09 实验文字简答(解析版).doc
32页09 实验文字简答核心素养题提分精准突破1.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文字简答题电化学核心素养体现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生成——通过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以及作用、原因等一致性评判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形成解题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预测在2020高考中,化学实验仍然以实验流程图的形式呈现,重点考查实验操作与作用、原因之间为主的因果关系的判定,以及考查考生语言叙述是否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是否明确,语言组织的把控和精准能力等等(语言突出原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等多方位考查本专题包括六个高频微考点和五个微考向五个微考点五个微考向涉及“目的”的简答题涉及“作用”的简答题涉及“理由”的简答题涉及“原因”的简答题涉及“操作”的简答题涉及“现象”的简答题☆以物质制备(合成)为主线的综合实验☆以物质性质探究为主线的类综合实验☆以物质成分探究为主线的综合实验☆以物质分离提纯为主线的综合实验☆以物质定量分析为主线的综合实验2. 实验文字简答题“微”解读与精准突破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因”应是指“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
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突出原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能得分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涉及“目的”的简答题一般句式:在实验过程中,施加xxx操作(或试剂)的用意(或意图)是什么答题方略:抓住题给信息、领会操作原理及意图,链接已学基本知识、主干知识,作出正确解答例如: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赶出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等;固体研细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等等☆涉及“作用”的简答题一般的句式:施加xxx操作(或试剂)对实验结果有什么作用,对比原有施加的xxx操作(或试剂)有什么优点答题方略:抓住施加xxx操作(或试剂)的特征(包括化学性质、尤其是化学特性)与施加对象性质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已有知识联系它们之间的关联点,作出正确解答如在实验过程中通入气体的作用一般是作保护气(主要是隔绝空气)、或赶出装置体系中的某些气体;在乙醇、乙酸和水的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乙酸和吸收水份。
水浴加热的优点——使受热物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普通分液漏斗改为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等等☆涉及“理由”的简答题释义: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要加入这个试剂或要那样操作、要加入那个试剂的道理一般句式: 加入xxx试剂的理由一般是防止xxx的反应,或促进xxx反应的进行或除去xxx杂质等等答题方略:要根据需要对“理由”的结论(包括现象等)作出合情合理的说明,即为什么只能用这个试剂或实施这个操作,而不能用其它的道理如要提纯溶液里Fe3+中Fe2+必须加入足量的H2O2理由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等☆涉及“原因”的简答题释义:造成某种实验结果(或现象)的条件或引起另一实验结果(或现象)发生的条件一般句式: 控制xxx条件(如温度、压强、PH等);实施xxx操作(如抽滤、趁热过滤、水浴加热等)的原因答题方略:要针对实验结论(或某现象)找出其得到(或引起)这个结论或现象的物质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如在分离乙醇和水操作中的蒸馏过程中,收集乙醇的锥形瓶不能离加热的酒精灯太近的原因是?(乙醇易挥发,易燃);再如在除去含Fe3+的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保持pH小于0.5的原因是?防止Fe3+水解☆涉及“操作”的简答题释义: 操作常见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主要包括过滤、萃取、分液、结晶、升华、蒸馏、洗涤、干燥等常见的句式及答题方略:①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再如②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或萃取-分液-蒸馏;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涉及“现象”的简答题释义:现象一般只我们人体感官能感知的外部信息如颜色、气味、声音、冷热及反应剧烈程度等一般的句式:“现象”的描述相对是比较客观性的(相对比较死记硬背),如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瓶口有白烟,集气瓶的内壁有白色小颗粒等再如以酚酞做指示剂,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终点现象为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红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答题方略:主要是平时对特殊现象的积累该背就得背,该记就得记例析1】[2019·课标全国Ⅰ,27节选]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 碱煮水洗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热水浴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分批加入H2O2,同时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原因):不引入杂质 防止Fe3+水解。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解析】 (1)除去铁屑表面油污的方法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铁屑,再用水洗2)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热,可提高反应速率温度低于水的沸点,可以用热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 (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足量双氧水的目的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发生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从生成物看,又不引入杂质铁离子对双氧水分解起催化作用,分批加入双氧水,避免反应过快、放出热量较多,减少双氧水分解,以免造成氧化剂损失;铁离子易水解,保持溶液呈强酸性,避免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4)步骤⑤是要从溶液中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故实验操作有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例析2】[2017·课标全国Ⅱ,28节选]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I2===2I-+ S4O)。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搅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水底还原性杂质进入水样中(或者防止水体中的氧气逸出)(2)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氧气及二氧化碳3)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解析】 (1)取水样时,若搅拌水体,会造成水底还原性杂质进入水样中,或者水体中的氧气因搅拌溶解度降低逸出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还需要容量瓶;加热可以除去溶解的氧气,避免实验结果不准确3)该实验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I2,因此终点现象为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典例导引】☆以物质制备(合成)为主线的综合实验【典例1】[2019·新课标Ⅲ节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如下:水杨酸醋酸酐乙酰水杨酸熔点/℃157~159-72~-74135~138相对密度/(g·cm﹣3)1.441.101.35相对分子质量138102180实验过程:在100 mL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6.9 g及醋酸酐10 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
缓慢滴加0.5 mL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 ℃左右,充分反应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 mL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5.4 g回答下列问题:(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__________加热填标号)A.热水浴 B.酒精灯 C.煤气灯 D.电炉(2)下列玻璃仪器中,①中需使用的有________(填标号),不需使用的_____________(填名称)3)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5)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____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答案】(1)A (2)BD 分液漏斗、容量瓶(3)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结晶) (4)生成可溶的乙酰水杨酸钠(5)重结晶 【解析】(1)因为反应温度在70℃,低于水的沸点,且需维温度不变,故采用热水浴的方法加热;(2)操作①需将反应物倒入冷水,需要用烧杯量取和存放冷水,过滤的操作中还需要漏斗,则答案为:BD;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物,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这两个仪器用不到。
3)反应时温度较高,所以用冷水的目的是使得乙酰水杨酸晶体充分析出;(4)乙酰水杨酸难溶于水,为了除去其中的杂质,可将生成的乙酰水杨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乙酰水杨酸钠,以便过滤除去杂质;(5)每次结晶过程中会有少量杂质一起析出,可以通过多次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也就是重结晶;☆以物质性质探究为主线的类综合实验【典例2】 [2019·北京卷]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途径2:实验二中,被氧化为进入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