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12内环境及其稳态(含解析).doc
18页专题12 内环境及其稳态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答案】B【分析】下丘脑的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⑤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详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
故选B2.(河北高考真题)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答案】ABD【分析】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除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参与水盐平衡的激素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B、高盐饮食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可以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C、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细胞外液总量,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
故选ABD点睛】3.(河北高考真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过敏 防卫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VarV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道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3、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4、分析坐标图形,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第一剂次VarV接种率开始基本持平,2014年后下降;第二剂次VarV接种率逐年增加,水痘发病率逐年下降。
详解】(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VZV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点睛】本题以“VZV”为载体,主要考查内环境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1.(2020·广东珠海高三其他)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是外界环境相对稳定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答案】A【解析】【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错误;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D、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正确2.(2020·全国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性腺、胃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B.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组织水肿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D.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时,机体定会处于稳态【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详解】A、胃腺属于外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由导管排到胃腔,不进入内环境,A错误;B、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与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密切相关,B正确;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红蛋白发生改变,因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不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C错误;D、内环境稳态包括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如果只有组成成分达到稳态,机体不一定就处于稳态,D错误。
故选B3.(2020·河北邯郸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pH仍维持相对稳定C.组织液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D.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多时,可导致组织液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人体的内环境,淋巴最终汇集进入血浆,所以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均为血浆和淋巴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调节血浆的PH详解】A、血浆、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因此血浆和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B、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其pH仍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C、组织液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C正确;D、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少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从而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各成分的关系和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4.(2020·安徽高三其他)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pH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气肿患者会因呼吸不畅,致使血浆的pH升高B.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C.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Na+和Cl-等无机盐有关D.细胞向内环境释放的有机物,将不会再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pH稳态的维持:①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②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肺气肿患者会因呼吸不畅会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供氧不足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致使血浆的pH下降,A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