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患者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康复科资料.docx
9页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体位就是指人的身体位置,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并保持适 当的身体姿势和位置常用的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半卧位、 俯卧位等同时某些伤病的临床处理还需要身体或肢体局部采用一些 特殊的体位摆放患者在家庭中的正确体位摆放和活动中体位的转移是确保患者安 全,并且是功能康复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提出要特别注意的是,用来支撑肢体及保持正确体位的枕头 垫子等必须是柔软有一定弹性的尤其对于神经伤病的患者,由于皮 肤感觉功能障碍,长时间的压迫会造成褥疮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 须选择弹性好的柔软物品、垫子,有条件时可购买专门的充水或充气 的垫子,以取得更好效果,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神经及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保证至少每2 小时翻身或变换体位 或肢体摆放姿势一次这样可以使身体与支撑物的接触面经常变化, 受压部位不会持续过长时间,也是避免褥疮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必要 方法一、正确的体位摆放1. 踝关节的功能位摆放踝关节功能位的姿势就是双腿伸直平放床上,脚尖可以正直指向 正上方的姿势此位置对于站立、行走等具有重要意义脊髓损伤或腓总神经的患者,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胫骨前肌无力或 小腿三头肌及跟腱的痉挛时,都会产生所谓“垂足”的现象,也就是 脚尖不能勾起来,在重力的作用下长期处于下垂的姿势,最后僵直在 这一位置。
如果踝关节长期处于错误姿势,就会造成小腿三头肌及跟腱的挛 缩(也称短缩,就是通常所说的变短了)使脚尖不能勾起,站立时 只能用前脚掌着地,足跟不能落地,是严重影响功能并使患者非常痛 苦的问题严重的跟腱挛缩经常需要手术解决以延长跟腱长度所以最重要 的是在伤病发生的早期采取正确的体位摆放,使踝关节处于功能位, 避免跟腱挛缩的发生此类患者正确的踝关节摆放是,首先下肢伸直,脚尖正直指向正 上方,在足底垫枕头或衣物等,使踝关节保持此姿势不变(上图)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定制专门的支具随时佩带,可以更好的保持 正确体位,同时能方便日后的行走时使用,以利于尽快恢复功能2.下肢的正确体位摆放下肢伤病或术后的体位摆放同样至关重要除特殊要求以外,一 般应该以患肢垫高的伸直位为宜因疼痛等原因,患者一般会不自觉地将下肢放在外旋屈曲位,即 膝关节稍微弯曲一点,脚在“外八字”的姿势这样长期保持稍屈曲 位,会造成膝关节后侧关节囊的挛缩及大腿后群腘绳肌的短缩,使下 肢不能伸直在站立和行走的时候下肢不等长,患侧由于挛缩不能伸 直而变短,严重影响下肢的各项功能正确的体位应该是,用枕头等将整个下肢垫高,使下肢在平卧的 时候稍高于心脏,以利于肢体远端淋巴和血液的回流。
但膝关节下面 应空出来,使膝关节在肢体自重的作用下自然下垂伸直,尽可能长时 间的保持伸直位某些伤病或手术对体位的摆放有特殊要求,就必须使用支持物等 尽量保持其特殊的固定姿势如跟腱断裂缝合术后,一般需佩带踝关 节柘屈及膝关节屈曲30°位长腿石膏后托4周左右此时就应注意 在体位摆放时在膝关节下面垫枕头,使下肢保持稍屈曲的位置,避免 石膏后托断裂,下肢伸直,跟腱受到牵拉,再次损伤或影响愈合3.上肢的正确体位摆放上肢伤病或手术后,通常需要三角巾或悬吊带将手臂悬吊在脖子 上,以使上肢不受重量,减少或不活动,以保护组织的安全因此只要注意在保护姿势不随便移动即可仰卧时小臂搭在腹部 以支撑上肢的重量,侧卧时注意不能向患侧翻身,以避免压迫局部位置比较高的截瘫患者,因上肢功能也受到影响,为避免关节、 肌肉、肌腱、韧带的挛缩造成关节的僵直,应摆放成功能位,即双上 肢象举手“投降”的姿势一样摆在头的两侧同时在手里塞一塑料饮 料瓶粗细的柔软弹性物品,以确保手处于功能位,避免挛缩的发生4.髋关节术后(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为例)的体位摆放髋关节术后,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的体位摆放是确保手术效果,避免危险发生所必须的。
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如果下肢内收外旋,假体将有可能脱位,需要重新手术,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侧下肢应该保持外展位同时避免 外旋仰卧时下肢伸直,双腿分开,患侧的小腿下及足部内外侧均垫 枕头等,保持下肢在外展及脚尖正直指向正上方的中立位置(左图)狈9卧(侧躺着)时,注意不能患侧卧即如果右侧下肢手术,则 只能左侧卧,左侧下肢手术,则只能右侧卧同时也必须保证患侧下 肢的外展中立位正确的体位摆放是健侧卧时在两腿中间垫足够高度的枕头等,将 患侧下肢稍屈曲垫高在枕头上(右图)其他髋部的手术术后,如无特殊要求,也可以借鉴这种体位的摆 放,以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二、正确的体位转移所谓体位转移,也就是身体位置的变化体位转移可以分为主动 转移和被动转移患者在接受康复教育掌握正确方法后,在保护下自 己完成体位的转移,称为主动转移尚不能主动完成而需要家人帮助 或完全依靠他人完成则是被动转移1. 体位转移的顺序和方法(1)先练习和完成床上的体位转移先从床上的仰卧位开始练习和完成左右翻身至侧卧,熟练后练习 从仰卧至俯卧之后开始尝试从仰卧或侧卧至坐起至半卧位,随肌力 提高,可稳定控制上身时多练习在床上或床边的坐位。
正确的翻身动作中,避免再次受伤至关重要的!下肢伤病或手术 的患者在翻身的时候可以用健侧下肢勾住患腿的脚腕,帮助完成翻身 动作或先弯腰坐起,用手帮助下肢摆放好适当姿势,再完成翻身动 作如果是颈椎腰椎伤病或手术的患者,应采用“整体翻身”的动作, 即翻身前(以向右翻身为例)先伸直右腿,尽量屈起左腿,左脚蹬住床面,左手伸到身体右侧抓住床边等左手和左腿同时向右边发力, 翻身时脊柱必须保持呈一条直线,不得弯曲和旋转,完成整体翻身动 作(下图)早期可由家属帮助,在病人身后托住腰背部协助完成翻身动作, 熟练后自彳丁完成正确的坐起动作应根据不同手术情况由专业人员决定何时开始坐起的时间,绝对不能自行尝试!方法是在正确翻身后,从侧卧位开始(左上图),用一侧手臂的 力量将身体撑起(右上图)直至坐起坐稳(左下图),整个过程中脊 柱必须保持呈一条直线,不得弯曲和旋转早期可由家属帮助,在病 人身后托住腰背部协助完成翻身动作,熟练后自行完成2)逐渐离床站立应根据不同手术情况由专业人员决定何时开始站立的时间,绝对 不能自行尝试!下肢伤病或手术后患者在站立时下肢能否负重,负重 多少也应严格遵循医生规定在可适应床边坐位后,逐渐尝试在床边保护下的站立,逐渐增加 时间,通过相关练习强化身体的控制能力及下肢的负重等功能(练习 详见第七章第八节下肢髋膝关节的常用练习)。
三、功能性练习中: 1.左右向负重及平衡;1.前后向负重及平衡的练习),至完全适应并可 以稳定重心后,再开始尝试步行卧床数天后初次下地时,可能由于体位性低血压产生恶心,晕眩, 甚至极个别人眼前发黑的感觉属正常现象,注意保护不要发生摔倒 等意外逐渐增加站立及行走的时间,数天后即可缓解3)恢复步行功能保护下使用适当支具、或拐等逐渐恢复步行功能用拐的正确方 法详见第七章第十二节正确的用拐方法2. 被动转移的原则所谓被动转移,也就是家属等将病人抬起进行的各种转移在这 样的被动转移中不但需要家属的协调配合,还需要患者自己的主动参与1) 应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患者对帮助转移的帮助者具有足够的 信任,才能充分放松自己,配合转移搬运2) 在转移的过程中患者应该看要移动的方向,不要看向地面或帮 助者3) 在转移过程中,患者应始终保持应有的便于搬运的姿势,不能 中途变换姿势,或突然活动等,以避免发生危险4) 转移前先应仔细检查与转移有关的床、椅子、垫子、轮椅等等 是否安全稳定,以及搬运过程需要经过的空间,是否通畅无障碍物5) 如果多人同时完成转移过程,必须事先商量好搬运转移的过程中如何配合,并由一个人发出口令以便于大家配合,避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