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研究 - 戏曲.docx
4页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研究 - 戏曲 戏曲木刻版画叙事空间时间动态人物 绪论人物是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的主要构成元素在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中,人物造型处理处在最重要的位置,人物题材也极为普遍和常见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的关键在于其运动形态这种运动形态在叙事上具有一种启发性的视觉思维导向这些动态图像作用于视觉神经系统时,就会引起视觉思维上的动作因此,任何一个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造型就是一个图像运动的叙事清代戏曲木刻版画的色彩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色彩本身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演变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淳朴鲜明的色彩格调清代戏曲版画是以叙事为主的绘画图像首先,戏曲不同于诗词,诗词中由于动词的缺失或减少而叙事性较弱,戏曲的故事情节性很强,清代戏曲版画的原型多数直接来源于戏曲,由此其对清代戏曲木刻图像叙事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清代文学主要是小说,小说自然是叙事性的文本,这对于木刻图像叙事性特征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再者,由于中国古代民众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清代戏曲版画也客观增强了人们对于图像叙事性的需求,尤其是民间群众,在观看中接受中国的人伦教化观念。
由此足见,戏曲版画具有强烈的叙事性是自不待言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的视觉材料既是沉着随意,又是独居匠心,对于“形似〞的安顿呈现了其自身独有的形式和视觉意味而这种视觉材料所承载的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视觉的意味,从语义学的范畴已远远超出了绘画领域单幅定时的图像叙事保持了对戏曲情节开展连贯性的视觉关注这种木刻图像叙事视觉材料并非附庸于木刻图像意味,而是承载和拓展木之本性与绘之本色的绝配结合,是定性与非定性的互生清代戏曲木刻版画造型叙事艺术格调是受当时的时代风气和地域性文化习俗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清代特色的戏曲木刻图像叙事格调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清代戏曲与木刻版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生动而意味深长的故事,既有戏曲图像,又有戏曲文本和小说;戏曲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花样曲和木刻版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清代戏曲版画图像叙事性的研究正是基于当下现实之需要,因为当下是一个所谓的“图像转向〞(海德格尔语)的时代,图像充满着我们的生存世界,网络世界、图书印刷等几乎无处不有图像图像不仅作为符号向我们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同时它还充当着叙事的“文本〞向我们讲述故事本文以清代戏曲版刻绘画的叙事性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重要意义也正在于此。
自从人类能够用方言来叙述情感和传播信息以来,叙事传播媒介的成长演变经历了一个波折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的符号、图形、文字记事、表达事件和故事,开展成为今天的影视动画等,图像和文字担任了主要的角色,其中文字在历史上充当了主流图像和文字并存,图像是处在附属的地位随着元、明以来的通俗文学样式的演变和迅速的开展,为木刻图像的开展提供了广大的天地,从而促进了戏曲与木刻的有机结合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拉奥孔》中论述诗画的界限之时,认为语言是时间性艺术,擅长于叙事,绘画是空间性艺术,适合于形象的描绘和呈现然而,莱辛的这种划分只是相对而非绝对纵观中西美术史,有不少图像具有很强的叙事能力如西方中世纪的绘画、中国秦汉绘画及明清时期的木刻版画,都有着较强的叙事性特征就中国美术史中的图像而言,清代戏曲版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叙事图像在清代,戏曲木刻插图、木刻年画蕴含着丰盛的叙事性,木刻图像与文字共同表达着故事情节,叙事性是清代戏曲木刻版画的重要特性,帮忙群众增强对内容的兴趣和理解本人童年时代受戏曲的影响颇大,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经常骑着自行车带领我去镇上看戏,并且我的家乡也是地方戏“淮剧〞之乡盐城每天走在大街小巷里,耳边飘着戏曲的声音,在我记忆里一局部的故事是来源于戏曲故事,如?九件衣》、?红楼梦》、?王宝勒与薛平贵》、?五女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也是我选题的原因之一。
从自己对戏曲实际的感受和思考,结合本专业我发现国内外对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叙事性研究还很少,接近空白我认为有必要作一个系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第二章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叙事性…………8第一节关于图像叙事…………8第二节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题材、构图与叙事…………10第三节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动态造型与叙事…………13第四节清代戏曲木刻版画的色彩与叙事…………17第三章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成因探析…………19第一节戏曲文化对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的影响…………19第二节文学对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的影响…………19第三节民间文化传播对于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叙事性的影响…………21第四章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的技法特征及美学格调…………25第一节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叙事性与其技法特征…………25第二节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美学格调…………331.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地域性造型格调…………332.清代戏曲木刻版画的时代性造型格调特征…………36结语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文明长河中,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的形成绝不是单向度的,它是文化的多维的融合,有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清代戏曲版画图像的叙事中传达的是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美学,是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营建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代表着本民族的审美生活理想与审美情趣,并且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的开展、演变是与清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文学样式——小说等的开展密切联系的,通过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叙事性的演变演绎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戏曲木刻版画图像的叙事性从高雅走向平俗,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意识的转变也从被动走向积极,赢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根底但在图像叙事形式上那么根本沿袭传统的方式,体现出具有继承性为特征的叙事手法,虽然图像艺术造型有一些创新,但就其戏曲图像叙事本身并没有较大的突破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通俗的审美追求,是与清代的政治气候和消费者、创作者的审美习惯分不开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清代中后期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形式语言的视觉化变化也是必然的,也丰盛了我国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的样式和语言,对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开展的影响非常深远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蕴含各种大量叙事信息需要探寻和分析通过研究和开掘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起到的重要的社会价值,可以了解当时戏曲文化遍及以及民众的文化生活本文所述的只是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领域的冰山一角,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的规律及其本质的研究,对于图像的意义和戏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仅对清代戏曲木刻版画图像叙事性进行初探和分析只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束随着人们对于图像叙事研究的深入,对于清代戏曲版刻绘画的研究也必然会更趋深入和细致当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加到对清代戏曲版刻绘画的研究队伍中来,这样我们才能够对其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才能够为中国版画的民族化创作实践的开展提供持续的修养与动力但由于时间紧凑,资料匮乏等原因,其间难免出现遗漏和错误加之对清代戏曲版画的认识尚浅,存在诸多缺乏之处还希望各位专家批评谅解参考文献1、吕胜中.中国民间木刻版画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2、刘听.中国古版画--人物卷戏曲类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3、刘昕.中国古版画--人物卷绣像类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4、刘昕.中国古版画--人物卷小说类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5、刘昕.中国古版画--人物卷教化类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6、傅惜华.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上)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7、傅惜华.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下)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8、李致忠.古迹版本鉴定 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9、张国标.徽派版画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2210、周芜.中国古代版画百图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