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建筑规范讲解.ppt
38页医院建筑规范 姓名:刘丹 高俊妍 学号:1101070032 1101080002 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是一种供医疗、护理病人之用的科目 较为齐全的公共建筑,综合医院必须同时具备 以下条件: ① 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儿科 、五官科等三科以上; ② 设置门诊和24h的急诊; ③ 设置正规病床 除综合医院外,还有专门治疗某类疾病的专 科医院(如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等),另外还 有专门应用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中医院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 • 地区(区域)内病床需要量的核算方法; • 1、基本核算方法 每千人口所需要的医院病床数 =年内每千人口所需要的住院天数/年内平均每张床工作日 人口平均医疗设施的最底限度 • 我国现行的标准是:一般县以上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4~7张,县及 县以下地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2~5张 每床平均建筑面积指标为60~64㎡,必要时按不超过3㎡/床适当 增加建筑面积 每床平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3~117㎡,必要时按不超过11㎡/床的 指标增加面积 • 新建医院的建筑覆盖率为25%~30%绿地率不应低于35%;改建医 院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35%,绿地率不应低于35%。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 基地选择 ① 应符合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布局要求,最好设于服务范围的中心 ② 交通便利,宜两侧面临道路(不宜临主干道) ③ 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危险区,不要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宜临绿化园林 ④接近管线(最好能近利用城市公用设施)具备可靠水源、电源等基础 设施条件 ⑤ 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高压走廊及其设备 ⑥注意发展,在满足使用和卫生防护下,应有扩建用地,基地平面力 求规整关注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规划及其对医院产生的影 响) ⑦用地完整(长宽比例不宜超过5:3,利于布置)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 总平面设计要点 ① 功能分区明确;洁污、内外、隔离与非隔离流线清楚 ,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② 医疗用房安排卫生条件好的地段;病房楼应有最佳朝 向,住院部、手术室等房间环境安静 ③ 交通组织便捷安全;出入口不少于二处,废弃物出入 口单设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停车场 ④注意传染病区、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的设置位 置 ⑤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 ⑥充分利用环境布置庭院绿化和康复活动场地等设施 ⑦应留有改、扩建余地 医院的功能结构 • 1、门诊部 • 2、医技部 • 3、住院部 • 4、后勤部 • 5、行政办公 • 6、生活服务 • 门诊是医院的前沿和窗口,接待不需要住院的非急重病 人就诊和治疗。
一般分为若干门诊科室,如内科、外科、 儿科、妇科、产科、五官、口腔、皮肤、神经、中医等, 规模较大的医院分科更细此外,还有门诊的公用部门和 医技科室,如门诊药房、收费、挂号、化验、手术室以及 门诊办公、示教等用房,急诊部也往往和门诊合设或独立 或相邻设置 • 医技部是集中设置主要诊断、治疗设置的部门,集中反 映医疗技术装备水平其中包括影像诊断、放射治疗、中 心手术、中心检验、功能检查、理疗康复、重症监护单元 (ICU)、核医学、人工肾、药剂科、高压氧舱等部门, 以及相关的教学、研究用房医技部门是医院中发展变化 可能性最大,改扩建最多的部分 门诊部、医技部 住院部、后勤部 • 住院部由出入院、住院病房及各科病房组成病房有普 内科、普外科、儿科、妇科、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泌尿科、皮肤科、消化科、肿瘤科、眼科、五官科、心 血管科等,还有传染科、整形外科病房,供需要住院治疗 的病人在此卧床诊断和治疗此外,还有针对特殊人群或 病程设置的病房,如康复病房,以接待高级干部、外宾为 主的特优病房等 • 后勤部或称医疗辅助部门,如中心供应、营养厨房、中 心仓库、洗衣房、蒸汽站、中心供氧站、中心吸引、医疗 器械秀丽,汽车库、动物房、太平间、污水处理站、编配 电站、空调机房及其他设备用房等。
有一些医院则将中心 供应划归医技部 行政办公、生活服务 • 行政办公诸如院长办、接待、会议、医教、质检、护理 、财务、总务、文秘、人事、档案、通讯、统计、计 算中心、图书馆、研究室等 • 生活服务主要是住院医生宿舍、职工宿舍、职工家属住 宅、托幼设施、商店、俱乐部或职工之家等 • 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功能关系:大型综合医院,组成复 杂,科室众多,相互间的功能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各不相同 ,一般很难全面掌握为了方便明了起见,用下面的图来 表示: 绿地配置 绿色环境不仅有滞尘、降温、保湿、净化空气、涵养 水土的作用,而且还可调整和改善人的机体功能据测定 ,在绿色环境中,人的体表温度可降低1~2.2℃,脉 搏平均减缓4~8次/分 心理学家根据心理反映理论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日常 环境中,人所感受到的心理效应有55%~85%的是良 性反应;而在城市的技术环境中则有55%~62%为不 良反映这是因为在城市中使人镇静的绿色、蓝色减少, 使人兴奋的红色、黄色增加,人的生理活动减弱 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床均面积约110㎡,其中 绿化面积35%,约为38.5㎡,而同时在院人员约计 2.5~3人/床,每人占有绿化面积12.8~15.4㎡(25㎡ 叶片面积,) 功能分析 流线组织 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辅助治疗和供应 服务等流线 要求简洁方便,避免交叉。
门诊—住院、一般 —传染、清洁—污染 水平(走道)、垂直(楼、电梯)、水平垂直结 合来组织流线 功能分析 医疗部分(门诊、辅助医疗和病房) 医技部分 供应服务和管理部分 功能分析 门诊部建筑设计 •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是接触 病人最早、最多,并对大量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场所 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是从门诊经历中得出来的 • 门诊的类型、特点和任务: 一、门诊病人类型-门诊、急诊、保健病人 二、门诊部的任务和特点-早期诊断、时间短暂、经济 方便、人流复杂 三、门诊就诊程序-分诊(问讯或导医)、挂号、候诊 、就诊、医技检治、终结离院 门诊部建筑设计 门诊部的组成及功能分析 门诊部门诊部 各科诊室诊断与治疗公用部分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中医科、 五官科、 保健科、 急诊科等 药房、 检验科、 理疗科等 门厅、 候诊、 挂号、 取药 收费处、 厕所、 楼梯等 门诊部建筑设计 • 门诊流线设计要点 • (一)、医院门诊的三级分流模式 (1)广场分流 (2)大厅分流 (3)候诊分流 • (二)门诊人次流线平均距离最短原则 • (三)房间安排与门诊流程协调一致,保证顺序流畅减少 迂回 • (四)流线设计的高“明度“、低”密度“原则 所谓的高”明度“是指交通流线,空间组织要简明易找。
视线通畅,易于识别所谓的低”密度“,是指在同一时空 的人流集聚量要明显低于计算允许量,使空间感觉舒适宽 松 • (五)特殊流线处理 外宾、高干特优,残疾人 一、庭廊式 由围绕庭院或中庭的通道来联系各门诊科室 ,是围合与放散相结合的一种组合方式庭周围 合部分布置公用设施,放散尽端部分,安排各门 诊科室 建 筑 设 计 门诊建筑类型及空间组合 • 实例——①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楼 门诊部设计 • 二、套院式 一些大型或特大型门诊,由于层数 限制在3层以下,有强调良好的自 然通风采光和庭院绿化,因此受北 方四合院民居的影响,形成较为复 杂的套院式建筑,平面多呈“日”、 “田”、“曲”等形式这种复杂的平面 有三个问题需要很好解决:1、如 何简化平面交通体系,增强环境的 自明性2、庭院围合的环状空间 如何保持科室的独立尽端3、如 何减轻不利朝向的影响 • 实例——白求恩医科大学门诊楼 门诊部设计 • (一)厅式候诊 单面、双面和中厅 • (二)廊式候诊 中廊候诊(走廊宽度3.5米左右)、外廊候诊 • (三)绿荫候诊 将外廊候诊延伸至庭院绿荫的一种候诊方式 候诊空间 候诊空间 门诊部设计 • 门诊专科诊室设计 • 1、门诊各科诊位数的确定 诊位即每位诊病医师及所属的诊病设施所占的空间位置。
诊室数量则与每室容纳的诊位有关在诊位的计算上,以 上午占日门诊人次的2/3为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诊室大小及尺度,以2.7~3.3m开间×4.2~4.5m进深为宜,教 学医院如后部有联系通道,进深可增至4.8~5.1m 门诊部建筑设计 儿科候诊 急诊部建筑设计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当前世界一种行之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 系统这种系统包括院前急救护送、院内急救、院内监护 三个部分院前急救主要由急救中心负责;院内部分则由 医院的急诊科负责目前,我国的急救中心大体分为两种 类型:一种为独立型,一种为附设型不少大医院的急诊 科一般都是急救网中的急救分中心,承担一个片区的急救 任务 • 急救中心的规划布点——应考虑交通方便,位置适中,起 城市服务半径(国内学者)认为4~6km较为理想,郊野以 15分钟内救护车或直升机能到达为原则日本东京急救反 应时间平均为4分40秒,大阪为5分30秒,法国巴黎15分 钟,北京急救中心16分钟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水平的 重要标志) 急诊部建筑设计 急诊部组成 V诊查用房:包括急 诊、诊查、抢救、 观察等; V治疗用房:包括注 射、手术、监护等 ; V附属用房:挂号、 药房、化验、X光等 。
急诊部建筑设计 急诊部建筑设计 急诊部设计要求(以附设型为例) V应位于底层,形成独立单元,有单独出入口; V便于急救车出入,室外有足够的回车、停车场地,入口 应有防雨设施,并应设坡道; V附属用房:挂号、药房、化验、X光等; V考虑24小时运营,与其他部门联系便捷; V门厅兼作分诊时,面积不应小于24平米 V抢救室直通门厅,面积不应小于24平米,门净宽不应小 于1.1米 手术部设计 手术部设计 n平面位置 在总平面配置上手术部应在医疗区的上风侧,远离 可能产生尘土、噪声、烟雾的院内或院外设施 可设于住院楼内或者医技楼内 n在楼层中的位置 低层裙房(包括地下层和一层)或者多层建筑的顶 层 手术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