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梯井开挖及支护(2次修改).docx
17页电梯井开挖及支护(2次修改)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图纸2、《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人民教同出版社5、《地基与基础》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相关文献进行编制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9、现行相关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施工规范二、工程概况温州锦绣假日大酒店位于温州市区车站大道8#地块,基底面积6888㎡;地上建筑面积33944.07㎡;地下建筑面积12335.66㎡(其中地下一层至二层建筑面积各为6167.83㎡)该工程由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地质勘察、浙江大学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基坑设计单位为浙大岩土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由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表层地下水为潜水型,主要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流水补给在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0.29m~1.05m绝对标高为3.22m~3.33m2、电梯井开挖部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在钻孔位置11处(即Z11),根据施工图纸电梯井开挖深度最深为3.1m(从标高-11.7m开挖至-14.8m)。
从地质勘察报告Z11工程地质柱状图来看,电梯井开挖部位属于3-2淤泥层(标高-10.73~-19.33m)3、电梯井部位土质主要技术参数四、施工方法1、本工程电梯井长度为20.84m,宽度为13.64 m;电梯井从基坑地面标高-11.70m开挖至标高-15.45 m,局部开挖16.15m电梯井开挖过程支撑体系参照设计围护支撑施工电梯井砖胎模下部采用370厚,上面用240厚砖墙砌筑(见附图)2、土方开挖至基础底板板底标高后开始松木桩施工,离电梯井坑边50㎝处打入一排6m@300㎜松木桩,然后进行钢支撑施工3、松木桩、钢支撑施工完成后进行6~13轴/A~C轴基础承台垫层施工,防止电梯井土方开挖过程中土体位移,造成电梯井基坑扭曲变形,该部位施工完成再进行电梯井土方开挖施工4、电梯井土方开挖采用分块施工,其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5、在电梯井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沉降观测,每天至少测三次,沉降观测点设置如图所示五、施工组织措施1、准备工作(1)电梯井土方开挖前,将电梯井控制点线标桩做好,并做好标高工作基准点2)在出土路线上铺上钢板,并在路周围备放部分石块;备好水泵等应急设备2、挖土要点(1)开挖过程采用1:2台阶式放坡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5m,二次放坡可以对边坡滑裂面进行分解,减少基坑塌方的机率。
2)挖土前由技术负责人对挖土司机及配合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采用多层接力开挖法”挖土机设在不同作业高度上同时挖土,尽量加快施工速度4)由专人对基底标高进行控制,机械挖土留30~50㎝厚土由人工配合铲平严禁超挖后用松土回填;如果发生超挖现象应用砂石填平并夯实5)加强基坑底的排水措施,在基坑底部人工挖好排水明沟,并在基坑边角或转弯处,布置一定数量的集水井,再由水泵抽至基坑外,做到排水畅通6)挖机在挖土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严禁挖机碰撞工程桩7)挖土过程中应加强对桩基的保护,在装密集的地方应放慢挖土速度,严禁破坏桩体8)严禁将人工铲下的松土贴在边坡上,边坡形成后马上打入松木桩9)基坑开挖后,加强对工程桩的桩顶位移监测,并加强雨季的防护措施,发现位移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支撑或拉结措施10)基坑周侧滑动圆弧处要经常用1:2水泥砂浆补裂缝,确保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六、质量保证措施1、工程开工前,由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班长以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每道工序质量要求的质量标准,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和预防措施,然后由现场施工人员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二次交底2、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人定点定责任,做好施工质量自检工作。
工程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整个电梯井施工的质量,施工员跟班作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好隐蔽记录,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3、严格把住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电焊条等原材料的质量关,按规范要求进行复试,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并使用4、做好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工作,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每天测一次,特殊情况多测几次并做好记录,及时通报有关人员,做到信息化施工5、工程技术人员需对工程进度、质量和边坡安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密切注意边坡位移和地面沉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七、安全生产措施及文明施工措施1、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是安全生产全方位管理的负责人,各管理组、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安全指导每个工种、每项作业及每个环节2、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及安全奖惩制度,确保每个员工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责任及安全目标3、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提出指令、要求、批评及表扬;坚持班前安全活动制度,签定安全责任书4、贯彻三级教育,开工前进行全员安全作业规范教育,施工前对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针对各专业组进行岗位安全责任教育5、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各类设备、器材的配备、性能状态、防护装置、电缆的布设等进行全面检查。
6、施工安全措施如下,人人必须严格遵守(1)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2)非本人操作的机械设备未经许可,不准动用3)安全用电、电线接拆必须由专业过电工操作4)各工种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文明施工5)坡顶或坡边不准堆土或堆载,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时,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m;基坑0.8m范围内不得堆土6)做好基坑的防护工作,基坑四周及时设置1.8m高的钢管防护栏,上下基坑设有专用通道及登高措施7)大门内外铺设钢板,并排专人对出门车辆的轮胎进行冲洗清理如遇雨季施工,更应做好清洗工作,尽量减小对周围道路的环境影响八、电梯井土方开挖及支护的计算方法(一)土方边坡计算1、参数信息:坑壁土类型:淤泥坑壁土的重度γ(kN/m3):16.10坑壁土的内摩擦角φ(°):11.0坑壁土粘聚力c(kN/m2):11.0坑顶护道上均布荷载q(kN/m2):20.0基坑开挖深度H (m):3.1土方边坡角度(°):302、挖方安全边坡计算:挖方安全边坡按以下公式计算:其中θ-土方边坡角度(°)h —土方开挖深度(m)γ—坑壁土的重度(kN / m3)φ —坑壁土的内摩擦角(°) c —坑壁土粘聚力(kN / m 2) h=)21130(sin 1.1611cos 30sin 1122-??? =24.5mH=3.1 m <h=24.5m ,因此按300进行放坡可保证边坡稳定和施工操作安全。
3、坡度:1 / tan θ =1.7本工程的基坑壁土方坡度为1:1.7(垂直:水平) (二)松木桩稳定性计算 1、参数信息 重要性系数:1.00; 开挖深度度:3.10m ; 基坑下水位深度:3.00m ; 基坑外侧水位深度:4.00m ; 桩嵌入土深度:4.00m ; 2、基坑外侧土层参数: 3、基坑以下土层参数:4、主动土压力计算:K ai=tan2(450-11.000/2)=0.68;临界深度计算:计算得z0=2×11.00/(11.00×0.681/2)-0.00/11.00=2.43;第1层土计算:σajk上=0.00 kPa;σajk下=0.00+11.00×3.10=34.10 kPa;e ak上=0.00×0.68-2×11.00×0.681/2=-18.14 kPa;e ak下=34.10×0.68-2×11.00×0.681/2=5.04 kPa;Ea=(0.00+5.04)×(3.10-2.43)/2=1.70 kN/m;第2层土计算:σajk上=σajk下=34.10 kPa;σajk下=σajk下=34.10+11.00×0.00=34.10 kPa;e ak上=34.10×0.68-2×11.00×0.681/2=5.04 kPa;e ak下=34.10×0.68-2×11.00×0.681/2=5.04 kPa;Ea=(5.04+5.04)×0.90/2=4.53 kN/m;第3层土计算:σajk上=σajk下=34.10 kPa;σajk下=σajk下=34.10+11.00×0.00=34.10 kPa;e ak上=34.10×0.68-2×11.00×0.681/2=5.04 kPa;e ak下=34.10×0.68-2×11.00×0.681/2=5.04 kPa;Ea=(5.04+5.04)×3.10/2=15.61 kN/m;求所有土层总的主动土压力:∑E ai=21.84kPa;每一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ai;则所有土层总的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a;根据公式计算得,合力作用点至桩底的距离ha=1.28m。
5、基坑下的被动土压力计算:根据公式计算得K p1=tan2(450+11.000/2)=1.47;基坑下土层以上的土层厚度之和与水位深度进行比较∑h i=4.00>h wp=3.00,经比较可知,水位在本土层中;上层土压力计算:上层土的计算高度为:3.00m;上层土的土压力为:σp1k上上=0.00kPa;σp1k上下=0.00+16.10×3.00=48.30kPa;根据公式计算得e p1k上上=0.00×1.47+2×11.00×1.471/2=26.69kPa;根据公式计算得e p1k上下=48.30×1.47+2×11.00×1.471/2=97.77kPa;式中c1----第一层土的粘聚力;根据公式计算得第1层土上层土总的土压力为E p1上=(26.69+97.77)×3.00/2=186.68kPa;本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H pi1上=2.21;下层土压力计算:下层土的计算高度为:1.00m;σp1k下上=σp1k上下=48.30kPa;σp1k下下=48.30+(4.00-3.00)×22.00=70.30kPa;下层土的土压力为:根据公式计算得e p1k下上=48.30×1.47+2×11.00×1.471/2=97.77kPa;根据公式计算得e p1k下下=70.30×1.47+2×11.00×1.471/2=130.14kPa;式中c1—第一层土的粘聚力;所以,第1层土下层土总的土压力为:根据公式计算得Ea1下=(97.77+130.14)×1.00/2=113.95kPa;本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H pi1下=0.48;∑E pi=300.64;每一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则所有土层总的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根据公式计算得,合力作用点至桩底的距离hp=1.56m。
经过计算得出图如下:土压力分布简图(单位:kPa)(三)验算嵌固深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的要求,验证所假设的h d是否满足公式;1.56×300.64-1.2×1.00×1.28×21.84=434.08>0;满足要求四)结构计算1、结构弯矩计算弯矩图(KN.m)变形图(m) 悬臂式支护结构弯矩Mc=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