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数学换元法解题思路.doc
10页中学数学中换元法的应用与常见错误分析目录第一章 引言 ……………………………………………………… 4第二章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4第三章在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应用………………………………… 53.1设元代数,化已知为未知………………………………………………… 53.2设元代式,无理变有理…………………………………………………… 5第四章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64.1分式方程…………………………………………………………………… 64.2一元二次方程……………………………………………………………… 74.3三角有理方程…………………………………………………… 7第五章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85.1三角换元法……………………………………………………… 85.2改变换元后中间变量的范围……………………………………… 9第六章换元法常见错误分析……………………………………… 96.1将复合函数与原函数混为一谈…………………………………………… 96.2改变换元后中间变量的范围……………………………………………… 106.3换元的选择不恰当…………………………………………………………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引言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
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量来代替原式的一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其简化,问题便于解决之所以说换元法重要,是因为换元思想是中学教学中要求掌握并熟练应用的在中考、高考的试卷也常出现运用换元法的试题之所以说换元法应用广泛,是因为在因式分解、化简二次根式、解方程、证明不等式等许多题型中都会运用到换元的思想同时,由于学生概念不清,在换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需要对常见错误进行分析,防止犯错本文探讨了换元法运用的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还指出了换元法运用中的常见错误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错误的方法第二章换元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因式分解是初中代数课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是分式通分、约分、解方程以及三角函数的基础学好因式分解,对以后数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教材上介绍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外,换元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例1.分解因式: (济南市 2007)分析:如果将原式变形,就会得到一个二次多项式,不利于因式分解换个角度考虑,可以将看成一个整体,则原式就变成这个整体为未知量的二次多项式解:设 原式 例2.分解因式:分析:本题如果展开,就会出现四次多项式,不利于因式分解。
因此可以尝试用换元法进行因式分解观察原式中各个局部之间的简单运算关系,有: ,将其中两部分设为辅助元,则可以表示出第三部分解:设,,则原式使用换元法的关键是选择辅助元在选择辅助元时,要反复比较式子中重复出现的整体结构,以便寻找最恰当的辅助元第三章换元法在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应用在化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根式下的式子过于复杂而无从下手,这时可以考虑通过换元将复杂的式子简单化,从而有助于二次根式的化简,下面介绍两种应用换元法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3.1设元代数,化已知为未知例3.若,求的值分析:是一个较大、带根号的无理数,直接代入较复杂,因此可以尝试用字母换元代入解:设,则,,且原式3.2设元代式,无理变有理例4. 化简(陕西省 2008)分析:本题中的式子较复杂,可以利用换元,将无理式转化为有理式,便于计算解:设,, 原式 解题时,根据需要,把较大的数字或复杂的式子用字母代换,这样会使得式子中的各种关系更加明朗,化简或计算也会更加简便第四章换元法在解方程中的应用除了课本中介绍的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以外,换元法也是解方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如果方程的左端是一个复合函数:,,而方程和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则可进行换元。
令,这样方程就转化为,方便运算但值得注意的是,换元后的方程定义域发生了变化,应考虑增根或失根的可能下面就列举三种常见的用换元法可解的方程类型及换元方法4.1分式方程形如令,原方程化为,即 解得,原方程化为两个简单方程,,注意检验根例5.解方程分析:此分式方程左边的两个分式互为倒数,可采用换元法来解解:设,则,原方程化为解得,当时,有,即,解得当时,有,即,无实数解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4.2一元二次方程形如令,原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解得,原方程化为两个简单方程,当是整式时,上述两方程的根都是原方程的跟,当是分式或无理式时,应进行验根例6.解方程(哈尔滨 2007)分析:则可以将看成整体进行换元,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解:设,原方程化为,解之得,当时,即,得,当时,即,,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4.3三角有理方程形如运用万能代换,得代数有理方程需要注意的是,因的自变量允许值是,,缩小了未知量的范围,因此用万能代换解三角有理方程时,应注意有失根的可能例7.解方程分析:运用万能代换,将原方程化为代数有理方程,再求解解:设,原方程化为,解之得因此,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换元的方法是以所讨论方程的特有性质为依据的,因此不同的方程就有不同的换元方法。
因此,这种方法灵活性大,技巧性强,适当的换元,可以将复杂的方程化简,方便求解第五章换元法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不等式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在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不等式证明中,有些问题直接证明较为困难,但如果通过换元的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就方便多了下面列举两种基本的换元方法5.1三角换元法三角换元是常用的一种换元方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在解类似这些问题时,选用适当的三角函数进行换元,把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再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例8.已知,且,求证:分析:由条件不难想到公式,假设, ,其中,,这样就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了证明:设,,其中,,则 当,或时,等号成立5.2增量换元法一般的,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的不等式,常用增量法进行换元,换元的目的是通过减元,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9.已知>2,>2,求证:<分析:因为都在常量2附近变化,运用增量换元法,设,,其中>0,>0,再运算证明证明:设,,其中>0,>0则 <0故<不等式证明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换元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具体解题时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结论进行相应的换元,技巧性很强。
第六章换元法常见错误分析虽然合理运用换元法能够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等价转化,往往会出现不易察觉的错误错误常表现为:6.1将复合函数与原函数混为一谈函数经过换元就变为这种形式的复合函数常常出现只考虑的单调性,而不考虑的单调性的情况,最终导致错解例10.试讨论函数 (<0)的单调性错解:设,则因为在上是减函数,且<0所以(<0)是增函数分析:换元过后,只考虑了的单调性,没有考虑的单调性,导致了错解正确的解答应该在考虑的单调性的同时,还考虑到的单调性,两者结合,最终得出结论正确解:设,则因为在上是增函数,又因为在上是减函数所以(<0)是减函数对于这种形式的复合函数,在考虑的单调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的单调性,两者结合,最终得出结论6.2改变换元后中间变量的范围换元后,根据原自变量的范围错误地确定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情况也常常发生例11.若,求的取值范围错解:设,则:,所以且,,又>0且,即,所以分析:在用推得时,还包含了的情况,这实际上是错解了 的范围,造成了非等价转化,从而缩小了的范围正确解:设,则:,所以且所以通过原自变量的范围求解中间变量范围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既不能扩大范围,也不能缩小范围,在遇到比较难判断的点时,可以代回原方程进行检验。
6.3换元的选择不恰当换元的选择不恰当,不仅会使得计算变复杂,很多时候还会导致错解例12.设,求的最值错解:因为,,所以设,,,即 则,两边平方得:,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分析:事实上,由已知可得,,而上题假设将原函数的定义域扩大了,且条件中没有,就导致了错解正确解法是重新换元,再求的最值正确解:因为,,又,所以,同理,即,设,,则,即又,所以,即,其中当时,即,取最小值为1,当时,即,取最小值为运用换元法时要慎重选择中间变量,一旦换元不恰当,就会导致解题错误快速而又正确地找出中间变量就需要多解题,积累经验利用换元法能使问题处理简单快捷,但由于学生概念不清,在代换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并且很难检查出以上三种最为常见,在解题时更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