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驿路梨花》教案(2课时).pdf
9页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阅读法默读 2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 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3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 插叙的叙述方法, 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 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 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梨花这一意象)的理解 四、教学课时 2 课时 五、教学准备 ppt 、梨花图片(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本文 写作背景 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与意图: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 了什么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明确: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明确:第一处: 4-6 自然段 (文章的开头 ) 第二处: 27自然段 ( 文章的中间 ) 第三处: 37自然段 ( 文章结尾 ) (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 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 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 屋的主人 教学设计二:品读课文,精巧构思 (设计与意图: 理清小说的记叙顺序, 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学习 小说精巧的构思,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 (两次误会:第一次是13 和 14 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 次是 3032 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第一个是7、8 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 灯,于是发出疑问: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12 至 14 段,我们认为是瑶 族老人是主人, 老人不是 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29 至 32 段,分角色朗读 一下吧旁白+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 呢?)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 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使读者自觉不自觉 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3、本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 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有三: 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 充分,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2、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明确: (1)插叙瑶族老人借住照料小茅屋作用:写出小屋帮助很多行路人,意义重 大 (2)解放军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在又饿又累的情况 下我么进入了小茅屋, 误会了老人是屋主人, 而老人解释屋主人是梨花姑娘,那 么到底屋主人是谁 ?让我们再次深入文本 教学设计三:赏读文章,情感升华 (设计与意图: 找出文中三写梨花, 分析梨花的象征含义, 进而理解标题的妙处 以及主题 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明确: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 ,想梨花诗句 (虚 写) 一、精读文章,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明确: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 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 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明确: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 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明确: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 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 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实写,以自然环境的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也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二、精读文章,二写梨花 1齐读 27 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 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明确: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 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虚写,以梦中的 梨花衬托梨花姑娘心灵美,又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三)精读文章,三写梨花 1、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 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 即雷锋精神, “处处开”就 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引用诗句,梨花一语双关,点 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2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陆游诗句作结, 既点题又点人, 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 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因此,文章最后 一句“驿路梨花处处开”, 升华了主题,赞美了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了 神州大地 3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明确:自然界中的梨花;梨花姑娘;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驿路梨 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同 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文章主旨 明确: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 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 歌颂了雷锋精神, 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 耀着灿烂的光辉 第三次备课驿路梨花教案程福亮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阅读法默读 2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 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4.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 插叙的叙述方法, 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 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 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梨花这一意象)的理解 四、教学课时 2 课时 五、教学准备 ppt 、梨花图片(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本文 写作背景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 喜欢)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 如火的桃花, 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 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 就能引起人们 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 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 驿路梨花 (二)作者简介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 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 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 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 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 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 ( 合作) 、芦笙恋歌 ( 合作) 、绿色的网等本 文发表于 1977 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 故事。
教学设计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与意图: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 了什么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明确: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明确:第一处: 4-6 自然段 (文章的开头 ) 第二处: 27自然段 ( 文章的中间 ) 第三处: 37自然段 ( 文章结尾 ) (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 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 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 屋的主人 教学设计二:品读课文,精巧构思 (设计与意图: 理清小说的记叙顺序, 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学习 小说精巧的构思,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 (两次误会:第一次是13 和 14 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 次是 3032 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第一个是7、8 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 灯,于是发出疑问: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12 至 14 段,我们认为是瑶 族老人是主人, 老人不是。
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29 至 32 段,分角色朗读 一下吧旁白+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 呢?)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 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使读者自觉不自觉 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3、本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 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有三: 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 充分,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2、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明确: (1)插叙瑶族老人借住照料小茅屋作用:写出小屋帮助很多行路人,意义重 大 (2)解放军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在又饿又累的情况 下我么进入了小茅屋, 误会了老人是屋主人, 而老人解释屋主人是梨花姑娘,那 么到底屋主人是谁 ?让我们再次深入文本。
教学设计三:赏读文章,情感升华 (设计与意图: 找出文中三写梨花, 分析梨花的象征含义, 进而理解标题的妙处 以及主题 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明确: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 ,想梨花诗句 (虚 写) 一、精读文章,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明确: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 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 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明确: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 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明确: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 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 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实写,以自然环境的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也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二、精读文章,二写梨花 1齐读 27 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