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生物必背的知识要点总结.doc
11页初二生物必背的知识要点总结 在初中阶段,生物这门课程只在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开设,初二的时候是生物任务最重的时期,学好初二的生物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为大家的初二生物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单有机物随着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聚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9.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拟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假设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1)即比拟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拟,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拟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说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拟,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拟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6. 掌握P55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5.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A.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要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B.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根底 C.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那么易被淘汰 D.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剧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动物的主要类群 1.识别和区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2原生动物特征:身体微小,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在动物体内。
应用:1.可以净化污水,2过量繁殖可以引起赤潮现象3能使人患病 3.腔肠动物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内有消化腔,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螅 4.线形动物特征: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寄生在牲畜体内使人患病 5.扁形动物:身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有些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使人患上寄生虫病 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蚯蚓),细长柔软,蠕动,肌肉收缩加刚毛支持进行运动呼吸:靠体表皮肤呼吸(分泌黏液), 应用:1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2促进物质循环,3可作为药用 7.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辐射对称,如:海星、海胆、海参 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局部,体外有外套膜,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9.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分为昆虫纲(蝗虫)、甲壳纲(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 昆虫的特征: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分为头、胸、腹三局部,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11.鱼纲 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外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躯干和尾部肌肉兴旺,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觉作用,3.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腹、背、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应用:1是蛋白质的,还可以制成药品饲料,蚕食蚊虫,防止疾病 著名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鱼,根据它们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的特点,进行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饲料,增加鱼的产量 12.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应用:1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多种药物的 13.爬行纲: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
应用:1可作皮制品和名贵药材2是一些有害动物的天敌;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14. 鸟纲(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鸟类适应于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成翼;胸骨突出,形成龙骨突;体表被覆羽毛等,减少空气的阻力适应于飞翔的生理功能是:气囊的存在使其具有双重呼吸的功能(具有散热作用);心脏兴旺;胸肌兴旺;食量大、粪便及时排出等有喙无齿,心脏4腔,卵生,体温恒定 应用:1、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2、是人类重要的食品 15.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兴旺,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例如兔与狼的牙齿,两者的区别是有无犬齿,这说明了它们食性不同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 淡水:水绵,衣藻 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 (2)水生生物的食物(如 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 海带 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 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 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局部储存在胚乳中如 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 8、种子和孢子的比拟: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枯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兴旺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1. 2. 3. 4. 5. 6.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