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pptx

3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6156017
  • 上传时间:2018-06-23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2.62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中世纪的教育第一节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1、中世纪西欧的教育特征 2、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一、中世纪欧洲历史概述 •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进入到封建时代期间分为三个时期:(一)5—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二)11—14世纪,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 (三)14—17世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瓦解时期 • 14世纪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制度趋于解体 ,史称文艺复兴时期 • 5—14世纪也史称为“中世纪” • 本节主要介绍5—14世纪的教育情况主要包括西 欧中世纪的文化教育情况二、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状况(5—11世纪)(一)中世纪早期的社会状况封建国家的形成:日尔曼人——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843年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幻灯片 5 •日尔曼人的另一分支——昂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建立小国,即英国;社会关系:西欧的封建社会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作为土地占有者的 统治阶级有两部分,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 •世俗封建主:国王是最高封建主—公—侯—伯—子—男爵—骑士 •教会封建主:教皇最高首领—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教父—修士(女)•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意识形态:• 在西欧封建社会,教会是政治、经济的统治势力 ,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居于统治地位 • 按照恩格斯的解释: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野蛮状态发展而来,它丢 弃了一切旧有的文明,从没落的古代世界继承下 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缺不全而且失 掉文明的城市 • 僧侣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基督教成为西 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神学思想统治了整个思 想界二)文化教育特征1、僧侣垄断了教育权,文化教育权成为僧侣 阶级的特权 2、僧侣垄断了知识教育权,使教育本身带上 了强烈的宗教性 3、政治上的严格等级决定了教育必然带上等 级的色彩 4、教会学校几乎成为唯一的教学形式三)教会教育和僧侣学校1、学校性质:恩格斯指出:僧侣阶级是当时 “唯一受过教育的阶级”因此,教会教 育成为中世纪早、中期的主要形式 • 当时有三类学校:大教堂学校、僧院学校 、教区学校 • 三类学校有其共同的办学目的,一是培养 僧侣;其次是培养为教会服务的人员;再 次是向群众传播宗教2、各类学校介绍:(1)教区学校:• 设立在教区的初等学校,学生多为农民的子弟, 学校实行收费教师为牧师或教堂中的下级人员 • 用拉丁文给孩子教授神学、朗读圣书、学习写字 、唱赞美诗,只有极少数教区学校教孩子计算。

      • 学校多设在牧师的家中或教堂的门房中学习时 间短、学习时间不固定;尽管收费,但是组织得 最不好的学校n性质:n最初是培养“圣童” 的学校,儿童全部住在僧院; 后来渐渐分为内学和外学两部,内学训练住校生, 外学训练走读生n教师:n多是一些有相当造诣的、爱好教育的僧侣,他们 只担任学校教育工作,任专职神学教师n学校制度:n学校设备比教区学校要好得多,有抄书室和图书馆学习 没有固定期限,一般招收8到16岁(或20岁)的青少年这 种学校是不收费的2)僧院学校:(2)僧院学校:学习内容: • 学生学习读、写、唱歌、宗教课; • 学习浅近的文法、修辞、辩证法(前三艺 ); • 较深的几何、算术、天文和音乐四种科目 (后四艺) • 三艺加四艺成为七种自由艺术七艺” 成为中世纪教会教育的主要科目 • 宗教科处于王冠地位3)大教堂学校(主教学校)• 设在教会中心的大教堂所在地 • 其目的在培养高级僧侣 • 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此外学习七艺 • 有些大教堂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教会大学3、教会学校的特征(1)具有强烈的宗教目的 (2)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的个别教学“但信勿问” (3)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残酷、甚至致残。

      注重体罚主张“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4)与此相联系,教学中反对体育和美育 (四)骑士教育及其实质• 骑士:身披甲胄、跟敌人单枪匹马格斗的 武士世俗奴隶主子弟所受的即是骑士教 育 • 骑士教育的实质:骑士教育是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 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骑士教育的历程(1)0—7岁,家庭教育母亲对孩子进行宗教、道德教育,同时进 行身体锻炼 (2)7—14岁,礼法教育高一级的封建领主家庭中接受礼仪教育和最初的武士训练 • 陪同主妇接人待物,学取上流社会的习惯、礼貌和姿态 • 由领主委托人教授孩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角力 • 还要学习吟诗、唱歌、弹奏乐器骑士教育的历程(3)14—21岁,骑士教育开始做封建领主伺从,学习武 艺,并随封建主出征和狩猎年满21岁时,可受任骑士 • 教育内容是“武士七艺”:即骑马、游泳 、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 • 还要学习宗教和上流社会的接人待物,懂 得上流社会的礼仪和仪表风度 总括:教堂的钟声和骑士的马蹄声构 成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主旋律三、西欧中世纪晚期的教育( 11—14世纪)(一)时代背景: 10—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使其逐渐从完全封闭 的自然经济和文化教育的“黑暗时代”中走出 。

      出现城市和城市市民城市贵族:富有的手工业作坊主、房产主、银 行家、高利贷者和富商等城市平民:帮工、学徒、破产的手工业者等 11—13世纪间,城市市民和封建主之间的矛盾极为深 刻,城市开展了反抗封建主剥削、束缚和争取 自治的斗争二)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意义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为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提供了必 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 A 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使社会对具有世俗工商 业知识的人才具有日益强烈的需求,由此而调动起了人 们的求知欲望 – B 市民阶层渴望摆脱教会束缚,希望自治、参政,以使工 商业有比较顺畅的发展,需要人们有一定的社会知识 •可能性: –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可有一定的 财力投入教育 – 城市出现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2)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促进, 使古代文明重回西欧 (3)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需要世俗统治者 去寻找理论根据,培养非教会人才,削弱教会在 西欧统治势力 (4)经院哲学内部孕含着怀疑信仰、崇尚理性的新 思潮经院哲学分化:思维与存 在的关系问题 • A 唯实论,唯心主义派别,其代表人是 安瑟伦 。

      鼓吹:具体事物是概念的外在表现,概念是先于事 物而存在,个别事物不过是由概念派生出来的个 别情形,偶然现象 • B 唯名论,具有唯物主义的色彩,代表人 洛色 林 他认为:概念只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和符号,它使人 心灵中的主观的东西;事物是单独存在的,事物 先于概念而存在意义• 经院哲学产生的意义不在它本身.在提倡盲 目信仰、绝对笃从的时代,唯名论和唯实 论不同观点的出现,打破了中世纪意识形 态领域所崇尚的盲目信仰的思潮,使思想 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因素,产生了意识形态产 生了质的飞跃2、中世纪大学及其具体特征 • 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下,中世纪 大学出现了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出现在意大利、 法国和英国等国家 • 意大利: (那不勒斯南部)1131年,萨莱诺大学(医学院) (那不勒斯北部)1158年,博洛那(尼亚)大学 • 法国:1180年,巴黎大学(教会学校) • 英国: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剑桥大学从牛 津大学中分离2、中世纪大学及其具体特征 •大学与教会无关 –设立之初,大学由学者和热心学术的市民设立,也就 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设立,完全与教会无关这与教 会学校完全不同。

      •管理体制上有较大的自主权; –欧洲自古有崇理性、重学术的传统而经院哲学提倡 新柏拉图主义,以理性阐述基督教义,注重讲学论道 等到大学发达,教皇主教多出于大学之门,法、医 等高等从业人员自不待言,因此,大学享有尊崇的地 位,在社会上和政治上享有特权 –有人称其为中世纪晚期爱护教育的文明进步的标志2、中世纪大学及其具体特征•教学方式采用流动教学法 – 由于学生和教师没有国籍的限制,故游学风气 极盛 •教育内容不稳定,带有极大的适应性 – 根据实际需要,开设课程一般有医学、算学 、神学、法律四科; – 文士“七艺”是其基础课3、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发展: – 中世纪大学首先出现在个别工商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后逐 渐波及整个欧洲在13—14世纪,意大利有18所,法国16 所,西班牙葡萄牙15所– 自制性大学的发展对教会垄断教育产生了威胁与冲击,所 以,为了维持其在西欧的文教垄断地位,教会除了用团体 或个人收买的手段来控制自治大学,还进一步开办教会大 学,重新垄断已脱离教会影响的科学知识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性日渐减弱, 最终改变3、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推动了当时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

      大学的出现也影响到一 般教育的普及 –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学生流动) –蔑视教皇权威,减弱了教会对文教的垄断力 –在一定意义上,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思想条件和人才条 件 •辩论风气和崇尚理性思潮为文艺复兴作了思想准备 •但丁(Dante)、马丁˙路德、伽利略、哥白尼、牛顿 、培根等都是由中世纪大学培养而成三)城市学校• 1、城市学校的产生 • 城市学校是由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合并而成的 • 行会学校是由手工业者联合会创办的,是一种艺 徒教育 • 基尔特学校是由商人联合会创办的 • 两类学校应需而生,故学校注重本民族的语言和 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知识和业务知识,为 本行业培养人才后两种学校合并为城市学校2、城市学校的特点(1)学校归市政机关管理市政机关供给一部分经 费,任命校长和教师由城市中贵族市民代表组 成领导集团 (2)经济来源:校舍和经费由行会资助,教师工资 学费承担 (3)教育内容:本民族语言(利于文化普及)、计 算和具体行业知识(便于实用)、神学、拉丁语 (国际外交和大规模商业买卖所需)3、作用和意义(1)城市学校代表着城市新兴工商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城市学校的开办,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 育的垄断权,使教育得以日渐普及和发展 四、中世纪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性和阶段性 –封建制度的等级性决定了其教育必然具有等级性 •教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教会垄断教育) •教育发展极为缓慢,但并非停滞不前 –漫长的1000多年的发展,到12、13世纪时,整个欧洲 仅有大学12所 •中世纪早期教育内容偏颇仅以神学为主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