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44文言虚词-八年级语文知识点精讲课件(部编版).pptx
29页知识精讲知识精讲】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初二 语文 DIRECTORY目目录录1.什 么 是 文 言 虚 词2.文 言 虚 词 的 考 查 形 式3.常 见 的 文 言 虚 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19个分别为: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一什么是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二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三常见的文言虚词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三常见的文言虚词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三常见的文言虚词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三常见的文言虚词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义,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三常见的文言虚词 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三常见的文言虚词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三常见的文言虚词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三常见的文言虚词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三常见的文言虚词而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三常见的文言虚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义,一般不译例:既而儿醒,大啼口技)三常见的文言虚词 于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三常见的文言虚词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4、表示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5、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三常见的文言虚词 其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2、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三常见的文言虚词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4、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三常见的文言虚词5、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6、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7、作指示代词,远指。
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8、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三常见的文言虚词则1、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三常见的文言虚词(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三常见的文言虚词2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三常见的文言虚词乃1、副词(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三常见的文言虚词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三常见的文言虚词下列划线的文言虚词中,其用法属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一项是()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下列划线的文言虚词中,其用法属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一项是(A)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PART 01请举例说明文言虚词请举例说明文言虚词“之之”作助词的几种用作助词的几种用法法请举例说明文言虚词“之”作助词的几种用法1)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2)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译为“的”如:古之学者必有师3)补足音节,不译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4)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句读之不知5)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