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压不锈钢管的施工方案资料.doc
6页1 操作工艺1.1 工艺流程: 管道支吊架安装绘制施工用单线图 → 不锈钢管道调直 → 切割 → 管道预制 补偿器与支吊架预制 → 补偿器安装 → 阀门安装 → 水压试验 → 系统管道冲洗与消毒1.2 管道敷设1.2.1 绘制施工用单线图根据工程设计图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设计,即将工程设计图纸转化为施工用的管道单线图1.2.2 不锈钢管道调直不锈钢管道调直不得使管子表面产生锤痕、凹坑、划痕或粗糙的痕迹1.2.3 划割下料不锈钢管的划割下料应根据施工用单线图标明的尺寸进行划割时可采用割管器,石材切割机,砂轮切割机,手弓锯等机具切割后的管子断面应与管子轴线垂直,且应把管口内、外端面毛刺、飞边去除干净;管材下料后,若因管材端口失圆,而无法插入管件则应使用专用整形器将管材断面整形至可插入管件承口底端为止1.2.4 管道的预制核实材料的数量和规格,在管道系统单线图上标注好下料尺寸,减少施工差错,并确定好封闭管段,留出加工富余量或待实测的管段在管道预制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按单线图上标明的管道系统号进行,而且在预制完毕的管道上也应标明管道系统号,以便安装时“对号入座”。
另外,为了管道预制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工作质量,减少工作差错,还应按预制顺序标明各组成件的顺序号管道预制与现场配管的工作性质相同,只是工作地点不同,因此,预制工作的质量也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预制完毕的管段,无论在存放期间,或是在运输过程中,外部脏物都容易进入管内,因此,当管段预制完毕后,首先应将管内清理干净,然后再封闭管口,以保证管道的安装质量1.2.5 补偿器与支吊架预制采用不锈钢管直接加工制作的补偿器,应先将补偿器预制成形后再接入管路采用成品的套筒式或波纹管式补偿器时,也宜将其与相邻管子预制成管段后再安装支、吊架的制做形式和数量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预制,图纸上没有要求的应按照相应图集和规范或本标准执行1.2.6 管道及支吊架安装1.2.6.1 不锈钢管的安装顺序: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1.2.6.2 卡压式不锈钢管的操作工艺1)画标记线:用专用划线器在管端作插入长度标记线,标记一周,以保证管子插入长度避免造成脱管插入长度应满足表4的规定表4 管子插入长度基准值(mm)公称直径1015202532405065插入长度基准值18212424394752642)检查密封圈:检查管件内密封圈是否安装、O型密封圈是否已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密封圈是否完好无损,安装时严禁使用润滑油。
3)插入管子:将管子垂直插入卡压式管件中,不得歪斜,以免O型密封圈割伤或脱落造成漏水插入后,应确认管子上所画标记线距端部的距离,公称直径10~25mm时为3mm;公称直径32~65mm时为5mm4)卡压: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端口部分有U形槽,且内装有O型密封圈安装时,把专用的卡压工具钳口的环状凹部对准管件端部内装有橡胶圈的环状凸部,对准管件管材同时进行卡压且薄壁不锈钢水管、管件承插部位卡压成六角型5)检查卡压尺寸:用六角量规确认尺寸是否正确,卡压处完全插入六角量规即卡压正确,否则应重新卡压1.2.6.3 环压式不锈钢管的操作工艺1)用管道切割工具垂直断管,切割后应去除管口内外毛刺并整圆,应保持端口平整,其倾斜度小于等于2mm2)在管材端部划出插入长度标记,采用硅胶密封圈,将其套入所需安装管材的前端,且靠近所画标记管材插入管件时应确保划线标记到管件接口端面的距离在2mm以内,密封圈装入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润滑剂且密封圈不得扭曲3)连接件按管材正方向插入环压钳头色标方向,第一次环压用液压油泵将两个半环压模块合拢至间隙为2-3mm时,松开环压模块,第二次环压,将环压钳头相对于管材管件轴线旋转30~90度后再用液压油泵使两个半环压模块完全合拢,此时通过环压工具产生的压力,使管材与管件局部内缩形成凹槽达到所需的连接强度,同时密封圈产生压缩变形而充分填充管材管件间的间隙,使管件端口内收至紧贴管材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4)环压操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压接部位质量:压接部位360度,压痕应凹凸均匀;管件端面与管材结合应紧密无间隙;管件端面与管材压合缝挤出的多余部分能自然断掉或简便去除如环压不到位,应成对更换压块或将工具送修在环压不当处可用正常工具再作一次环压,并应再次检查压接部位质量1.2.6.4 与其他管材的连接1)管材公称直径为15mm~50mm的管道系统与其他管材连接时必须采用环压不锈钢管的专用螺纹连接管件连接2)在不宜用环压处应尽可能按以下方式施工:当公称直径小于等于50mm时宜采用配套的活接头碰管当管材公称直径为65-100mm时管道系统与其它管材连接时宜采用法兰连接,也可采用卡箍连接当管材公称直径大于等于125mm的管道系统与其他管材连接时应采用卡箍连接3)薄壁不锈钢管道在与其它材质的管材或管件连接时,根据连接管材种类的不同,会产生异种金属化学腐蚀,为此必须采取防电化腐蚀措施1.2.6.5 支、吊架安装:按管道的走向与施工图标明的支吊架形式与位置,将已预制好的支吊架埋设于相应的位置上,并加以固定薄壁不锈钢管活动支架的间距可按表5确定,固定支架间距不宜大于15m,热水管固定支架间距的确定应根据管线热胀量、膨胀节允许补偿量等确定。
固定支架宜设置在变径、分支、接口及穿越承重墙、楼板的两侧等处表5 活动支架的最大间距(mm)公称直径DN10~1520~2532~4050~65水平管1000150020002500立管1500200025003000公称直径不大于25mm的管道安装时,可采用塑料管卡采用金属管卡或吊架时,金属管卡或吊架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软物隔垫1.2.7 补偿装置的安装7.2.7.1 安装“П”形或“Ω”形膨胀弯管,水平安装时平行臂应与管线坡度相同,两垂直臂应平行铅垂安装时,应设置排气及疏水装置7.2.7.2 安装波纹膨胀节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预拉伸,受力应均匀波纹膨胀节内套有焊缝的一端,在水平管道上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在铅垂管道上应置于上部波纹膨胀节应与管道保持同轴,不得偏斜安装波纹膨胀节时,应设临时约束装置,待管道安装固定后再拆除临时约束装置1.2.8 阀门安装7.2.8.1 阀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其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并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7.2.8.2 当阀门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7.2.8.3 阀门安装前,应对阀门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不合格者不得进行安装。
阀门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1.3 系统水压试验1.3.1 管道系统的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3.1.1 在暗装和嵌装管道的安装符合安装规定后,方可进行水压试验1.3.1.2 水压试验压力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1.3.1.3 水压试验前,应检验试验管道是否已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供试验的接头部位应明露;1.3.1.4 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土建施工水压试验时,工程监理人员应到场观察、做好记录,并出具验收书面报告;1.3.2 水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3.2.1 将试压管段封堵,缓慢注水,将管内气体排出;1.3.2.2 管道系统注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1.3.2.3 对管道系统加压宜采用手动泵缓慢进行,升压时间不应小于10min1.3.2.4 升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观察10min,压力将不得超过0.02MPa;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对管道外观检验,以不渗不漏为合格1.3.2.5 管道系统加压后发现有渗漏水或压力降超过规定值时,应检查管道,在排除渗漏水原因后,再按规定重新试验,直至符合要求。
1.3.2.6 在温度低于5℃的环境下进行水压试验和通水能力检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试验结束后,应将存水放尽1.4 管道系统冲洗与消毒1.4.1 管道系统的冲洗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后,调试、运行前进行;1.4.2 管道冲洗进水口、排水口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并能保证将管道内的杂物冲洗干净为宜排水管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60%,排水管应接至排水井或排水沟内;1.4.3 冲洗前,应对系统内的仪表加以保护,并将有碍冲洗工作的节流阀、止回阀等管道附件拆除,妥善保管,待冲洗后恢复1.4.4 冲洗时,以系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进行,直到出水口的水色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为合格1.4.5 直饮水管道在试压合格后宜采用0.03%高锰酸钾消毒液灌满管道进行消毒消毒液在管道中应静置24h,排空后,再用引用水冲洗直饮水的水质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2 质量控制2.1 明设管道与给水龙头连接处应采取加固措施2.2 嵌墙敷设管道管径不宜大于25mm,管道应水平或垂直布置在预留或开凿的凹槽内,并应采用管卡固定2.3 需要泄空的给水管道,其横管宜设2‰~3‰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2.4 用卡压工具进行卡压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4.1 熟悉安装所要使用的工具,施工前安装人员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4.2 每天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均应检查卡压工具是否良好,发现不良应及时送修或更换2.4.3 卡压工具钳口的凹槽应与管件凸部靠紧,工具的钳口应与管子轴心线呈垂直状开始作业后,凹槽部分应咬紧管件,直到产生轻微振动才可以结束卡压连接过程卡压连接完成后,应采用六角量规检查卡压是否完好2.4.4 压接工作前先检查钳口规格与所压管件的规格是否匹配,方向是否一致,钳口及模块回退是否灵活,液压泵工作是否工作正常,有无漏油现象2.4.5 卡压作业时可通过察看卡压工具压力表显示值判断是否卡压到位,一般DN15~25的卡压压力为40MPa,DN32~50的卡压压力为60MPa2.4.6 整个施工过程要随时检查,用六角量规随时确认卡压连接是否完好,不得有漏卡、漏检等疏忽,应确保安装质量2.4.7 管材切断后应内、外去毛刺,特别不允许有外翻毛刺,以避免安装时管材插入管件割伤橡胶O型密封圈,造成卡压后渗漏2.4.8 如管件和插入管材配合过紧,可用清洁水湿润管材和管件,不得使用油脂类润滑,以避免油脂使橡胶圈变形,造成卡压失败而漏水。
2.4.9 管道安装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预装配,确认配管长度和管子插入管件长度无误后,方可进行卡压作业2.4.10 如发现管材、管件卡压不紧,可在原位重新卡压,直至用六角量规检查合格2.4.11 如多次卡压仍达不到规定要求,应检查卡压工具是否完好、钳口是否磨损,有问题及时将工具送修,不合格工具不得勉强使用2.4.12 修正和变更时先切断配管,再按变更配管的需要加上可调对接头进行调整连接,但需注意确保管材在管件内合理的插入长度2.4.13 一端为承口的螺纹转换接头应先锁紧螺纹再进行卡压,否则卡压处容易松脱,而造成泄漏2.4.14 安装时若发现管道弯曲、不直,应在直管部位进行修正,不可在管件部位校正,避免卡压处的松脱2.4.15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文明操作,管材及管件应堆放整齐,不得与杂乱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