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口租界整体风貌保护办法 文档.docx
18页1. 汉口近代租界风貌保护街区历史沿革武汉地区古称夏汭,系古楚国云梦泽遗 迹由于地处中原腹地,长江与汉水交汇,城市地位位臵极其优越,它是中国内陆水陆交通 的枢纽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历史上素称“九省通衢”武汉的 城市建设沿长江与汉水两岸展开,由于两江穿插市区,天然形成了武 昌、汉阳、汉口三足鼎立的局势汉口租界的产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 争之后,帝国主义依持不平等条约辟汉口为长江对外的通商口岸开始 的从 1861年英国第一个在汉口开辟租界开始,依照立约时间算起 先后有英、德、俄、法和日本这五国在汉口设有租界各租界设立的 时间、面积、收回时间详见表1表 1租界 名称设立时间、面积扩展日期、面积总面积收回时间英1861年3月21日 《英国汉口租地 条约》458.3亩1898 年 8 月 31 日《汉口新增租 界条款》337亩795.3 亩1927 年 3 月 15 日,设立第三特 别区俄1896年5月21日 《俄国汉口租界 租约》414亩414亩1925年3月1日, 设立第二特别区法1896年6月2日 《汉口法国租界 租约》187亩1902 年 11 月 12 日《汉口法国租 界拓展新界条 款》305亩492亩1945 年 8 月 14 日( 1943 年2 月 23日),法国维 希政权曾向日伪 交还租界权德1895年10月3日 《中德汉口租界 租约》600亩600亩1917 年 3 月 14 日,设立第一特 别区日1898年7月16日 《汉口日本专管 租界条约》247.5 亩1907年2月7日 《日本添拓汉 口租界条约》 375.25 亩622.75 亩1945 年 8 月 14日合计2924.05 亩汉口租界范围均属现江岸区辖区;大致上起江汉路下至麻阳街,东起沿江大道西止中山大道集中在这一片沿江狭长地带,共计 2924.05亩 的范围内。
起初,汉口租界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沿江大道一线,形成 滨水地段建筑群以后随着租界区不断扩展,城市建设开始向内部纵 深发展形成块状街区汉口旧租界的特点是沿江设臵,位臵集中,背 靠京汉铁路,水陆交通都非常方便虽然各国租界的内部建设大多是 各自为政,但由于租界相互毗连,又不得不考虑内外的交通联系尤 其是因为英租界开设较早,已经形成了城市地段的基本格局导致后来 租界区在总体上统一了布局沿江边开辟码头,设仓库与货场,便于 水上运输与集散辟沿江主干道并布臵大型公共建筑,以改善江面景 观租界区西部外围(今中山大道)辟为商业街,内部行活与办公区 布臵使馆、银行、洋行、教堂、医院、学校、饭店等公共建筑与公馆、 别墅、公寓住宅等这样布局避开了喧华的商业街与江边的人流及货 流的集散,保证了租界区内部的安静,反映出近代城市功能分区的特 点②五国租界设立后,相继还有七国在汉设立领事馆(美、意、比、 丹、荷、墨、瑞)自此,西方建筑大量传入武汉,在武汉近代城市 建设史上出现了空前的营造高峰,从而基本形成目前汉口近代租界的 城市总体格局 2. 汉口近代租界风貌保护街区基本现状( 1)汉口近 代租界区位及现状设施汉口近代租界处于城市核心位臵,具有巨大的 区位优势。
汉口近代租界历来就是武汉市的核心区域,寸土寸金,区 域内部及周边交通发达,城市功能完善,是武汉市民传统的生活、工 作、臵业的地区汉口近代租界南邻江汉路步行街,西北贯穿中山大 道江汉路及中山大道沿线是汉口传统商业区,汇集了大量商业零售、 餐饮等内容一元片地区东临沿江大道,沿江大道沿线汇集了一些商 贸、银行等设施汉口近代租界现状有电影院、文化馆以及咖啡厅、 酒吧等一批文化休闲设施沿江大道整治,在沿江大道上又修建了演 艺场所等设施,汉口江滩的建成开放,进一步改善了汉口沿江城市景 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宜人的休闲、活动场所汉口近代 租界也是传统的居住区,在租界时期已经修建了大量里坊、集合住宅 以及一些别墅,为当时的城市中上阶层提供居住场所,其中包括如宋 庆龄故居、詹天佑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解放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 汉口近代租界先后兴建了一些多层及高层居住建筑汉口近代租界集 中了大量我市行政机构,包括市政府、市政协以及一批委办局等2) 汉口近代租界建筑状况汉口近代租界建筑构成,按照建设年代可以划 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建设于解放前(1949 年之前),其中主要包 括商行、商铺、银行等公共建筑,别墅、里坊、多层公寓以及当时市 民自行建设的居住建筑,生产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等。
解放前建筑 物,绝大部分是低层及多层建筑,建筑体量较小其建筑物-特别是 公共建筑的建筑风格较多为古典主义或古典折衷主义风格,采用了大 量建筑符号,造型精制,具有一定建筑艺术价值汉口近代租界大量 的里坊建筑是旧租界时期典型的住宅形式,如大陆坊、上海村、同兴 里等都各具特色同时,由于解放前建筑物,大量采用砖木结构,经 过几十年的风雨,建筑状况大多较差,有些甚至由于年久失修而成为 危房,迄待维护改造一部分是建设于解放后(1949 年之后)解 放后建筑物包括高层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多层建筑(三-九层) 及低层建筑(三层以下)高层建筑建筑质量总体较好,其建筑高度 及体量决定了其在旧城区具有主导视觉形象多层建筑中,建成时间 较早的有一部分建筑,其功能比较欠缺,建筑质量较差其它大量多 层建筑,建筑功能一般较完备,但建筑风格与一元片地区原有城市环 境及风格还缺乏协调,部分地区建筑密度及建筑容积率较大,有待进 一步改善低层建筑中,有部分建筑功能、形式及质量完好,也有一 些临时性建筑需要改造汉口近代租界建筑状况表序号分类占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百分比备注1建筑质量及艺术水平较好,具有一定保护价值旧里坊、旧建筑67.7924.1 %2高层建筑(10层以上)14.485.1 %3建筑状况较好新建筑91.8532.6 %4建筑状况较差,功能相对落后建筑36.7213.1%5暂为空地5.011.6%6道路66.2623.5%汇总282.11100%(3) 汉口近代租界人口现状汉口近代租界在旧租界时期,曾经是商 贸活跃,客商名流云集,大批当时中上层人士生活、休闲、居住的地 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其建筑逐渐破落,停车、 市政、生活等配套设施逐步成就落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新区建设了许多配套设施完善、环境较好的住 宅新区,大批汉口近代租界的高收入阶层迁出了该地区继续留在一 元片地区的大多为年级较大或收入较低人群,也有一些外来务工人群 迁进汉口近代租界从而,使居住在该地区的整体人员阶层出现下降, 居住者素质的下降,又进一步使该地区的城市环境恶化如何改善汉 口近代租界有关配套设施,优化社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吸引高收 入阶层入住并工作,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4)市政基础 设施现状一元旧城的道路等设施是在租界时期形成的雏形,由于城市 规模和交通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客观上存在路网布局不够合理 缺乏全盘考虑,道路红线窄问题,同时因为建设时间较早,使用时间 较长,人口等因素,总体上存在给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落后, 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该地区东西向交通性干道有: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沿江大道,道路红线宽度 40〜60米南北向交通性干道有:三阳路、大智路,道路红线宽度 20〜40米东西向生活性干道有:京汉大道、胜利街、鄱阳街、洞庭街、铭新 街等,道路红线宽度 20〜 40 米。
南北向生活性干道有:江汉 路、黄石路、南京路等,道路红线宽度 20 米 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 道路总长度 20.59 公里 道路总面积 0.59 平方公里 道路网密度 9.89 公里 /平方 公里 道路面积率 21.8% 人均道路面积 4.08 平方米 /人 3. 汉口近代租界风貌保护街区价值评估(重要地位、格 局功能、风貌特色)(1)重要地位《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确定的6 处重点保护地段一元片区占3 片:江汉路片、青岛路片、“八. 七”旧址片文物古迹及优秀建 筑分布密集,等级较高,保存较为完整且特色突出的区域对这些地 段的新建建筑物在高度,形式,体量,色彩,功能及与保护单位之间 的距离方面要严格依法加以控制,以保持所在地段的环境特色和新旧 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江汉路片为沿江汉 路从江汉二路至长江边,沿中山大道从交通路至黄石路的区域,面积 为17.4公顷,包括江汉关等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优秀建筑 青岛路片为沿青岛路从胜利街至沿江大道的两侧区域,面积为 9.9公 顷,包括原汇丰银行等10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优秀建 筑。
“八.七”旧址片为以珞珈山街为中心,兰陵路至洞庭小路, 中山大道至洞庭街的区域,面积为12.4 公顷,包括“八.七”会址等 14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优秀建筑2)格局功能汉口近代租 界城市格局基本延续旧租界时期格局,道路较狭窄,道旁一般植法国 梧桐道路基本沿江或与长江垂直布臵,也有部分放射形或不规则道 路汉口汉口近代租界南邻江汉路步行街,西北贯穿中山大道江汉 路及中山大道沿线是汉口传统商业区,汇集了大量商业零售、餐饮等 内容特别是中山大道沿线整治和江汉路步行街的兴建,改善了两条 道路的有关路面、排水等市政配套设施,修复美化了沿线建筑物,提 高了街道整体环境质量,极大提升了该地区的商业品质汉口近代租 界东临沿江大道,沿江大道沿线在租界时期就汇集了大量商贸、银行 等设施改革开发以来,通过一些改造、功能臵换等手段,招商银行 等一批新的金融贸易单位又重新进驻了武汉外滩沿江大道沿线的金 融商贸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汉口近代租界现状有武汉电影院、鑫 乐电影院、武汉文化馆以及大量咖啡厅、酒吧等一批文化休闲设施 沿江大道整治,在沿江大道上又修建了演艺场所等设施,汉口江滩的 建成开放,进一步改善了汉口沿江城市景观,吸引了大量武汉市民, 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宜人的休闲、活动场所。
汉口近代租界 也是传统的居住区,在租界时期已经修建了大量里坊、集合住宅以及 一些别墅,为当时的城市中上阶层提供居住场所,其中包括如宋庆龄 故居、詹天佑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解放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汉口 近代租界先后兴建了一些多层及高层居住建筑汉口近代租界集中了 大量我市行政机构,包括市政府、市政协以及一批委办局等3) 风貌特色汉口近代租界拥有巨大、独特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汉口近 代租界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其范围涵盖汉口原 “租界”风貌区,该区域曾经是近代历史上我国第二大“租界”区 是代表武汉市近现代文化,展现光荣革命历史的区域汉口原“租界” 风貌区重点保护地段为文物古迹及优秀建筑分布密集,等级较高,保 存较为完整且特色突出的区域,包括江汉路片,青岛路片,“八.七” 会址片汉口近代租界范围内有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建筑及里份共计 78 处汉口近代租界的风貌特色主要是英、法、俄、德等四大建筑 风貌同时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混合,高层建筑与低层、多层建筑混 合英国传统建筑风貌区段面积为61.6 公顷,特点为武汉近代大都 会型制的萌芽之地,方格网街道,银行,商栈等大型公建较为集中; 建筑型制多为希腊复兴的古典主义,采用尖券,柱式严谨,华贵典雅。
俄国传统建筑风貌区段面积为 23.2 公顷,特点为街道布局较为自由, 建筑型制受拜占庭风格影响,外轮廓富于变化,立面多采用壁柱、拱 券,造型生动,住宅公寓居多法国传统建筑风貌区段的面积为 2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