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从巫史文化的起源看巫与史分离的原因和影响.docx
9页从巫史文化的起源看巫与史分离的原因和影响郭金标 摘要: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于巫史文化,巫文化笼罩下的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其史 料的丰富性和历史的悠久是很多国家都望而兴叹的但是中国史学在产生和发展 过程中却经历了一个同巫文化艰难剥离的过程,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最终走上了独 立化发展的道路,并大放异彩那么,巫史文化是如何诞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 展变化过程,中国的史学又是如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的呢?本文将通过对这些 问题的分析找出巫与史分离的过程及其原因,并阐明巫与史分离后史官文化对于 中国社会的影响关键词: 巫史文化 ;起源;史官文化;原因;影响一、巫史文化的起源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历经几十万年的风雨变化,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却只有 几千年,其中还有我们至今都没有充分挖掘和认识的文字,虽然说文字的产生是 人类真正进入文明世界的标志,才给后人一个有了充分了解和借鉴当时的机会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值得我们敬仰而非常想去探索的,我们愿意 抓住每一个考古学史料和文献史料来了解当时的历史,弄清中国历史的最初发展 脉络由于史料的局限性,我们对于先秦以及以前的历史认识还是存在很多的空 白之处不过,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源泉来看,它实际上存在着两条基本的 脉络,即“史官文化”和“巫官文化”。
梁启超先生曾指出:先秦学术盖源于周 与先周时代的巫祝和史官[1]其实,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史上,最初这两种文化是 合而为一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巫史文化我认为巫史文化是中华文化史初 期阶段产生并影响中国文化历史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出现给中华文明的诞生 以直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农耕和治水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想生存下去必 然要重视的内容而在和自然的不断抗争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无穷,然而根据当时人们掌握的知识又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人们由对自然的无知 和恐惧进而崇拜,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宗教——与自然神崇拜相联系的原始宗 教,同时,伴随着上古原始宗教活动产生了当时原始的巫文化(旧时代晚期) “考古学资料和古文献资料是考察中国上古巫师产生的两条基本线索,找到这两 种证据的吻合点,我们就可以推断巫产生的年代[2]据史料记载,巫是古代专 门从事天地人神交通的人,他们有无边的法力,自称能可以沟通人神,上达民意, 下传神旨,预卜吉凶,治病救人可说是“绝地天通”之后保留了与神交通特权 的少数人,这就是所谓的巫,他们的工作是职业化、世袭化的许慎《说文解字》 释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
„„ 觋能齐肃神明者”[3]“在男曰觋,在女则巫[4]一般男觋的地位高于女巫而 这里所说的“事无形”,意即巫祝们专门与无影无踪的鬼神打交道;而“以舞事 神”,可以说是巫师们最常见的职业特征以跳舞的形式迎请善良的鬼神以为人 们祈福,驱逐邪恶的鬼神以护佑生灵安康,这是巫师们最主要的工作内容除此 之外,为了工作的需要,巫必须记下其部族的谱系和历史,占卜的记录有无意识 的就承担了史事记载的功能,而“巫”无意中担当了史官的角色,这也是他们的 职责所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巫是我国古代第一批知识分子与此同时,他们 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史官,由于史官往往兼任巫职,故后世常以“巫史”并称 清人江瑔说:“古代之官,惟巫与史„„记人事曰史,事鬼神曰巫[5]在这个 过程中,他们发明了文字,人类社会就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 过渡到文明时代的最初的史官作为巫祝的一部分,属于神职人员,因而可以说 史官文化诞生于巫官文化的母体当中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史是在 巫的庇护下产生并发展壮大的,这是中国史学的最初发展状态而随着史学的壮 大,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必须摆脱巫的桎梏而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二、巫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1、关于商代以前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史料的局限性,我们知之甚少,仅能 从仅有的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作为参考来对它们进行考察,巫史文化也是如此。
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的晚期,产生了巫史文化,文献资料显示,五帝时代乃至 三代社会的重大变革,往往首先是从宗教领域开端颛顼时代的命重、黎进行的 “绝地天通”,正是发生在考古文化的巫师专业化过程的第一次原始宗教改革 而重、黎便是最早的巫重、黎的时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巫政合一的巫 王时代,此后文化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化氛围浓厚的图像纪官制度逐渐让 位于更富有政治色彩的实用制度自颛顼以来,巫者为王和王者兼巫,构成巫王 传统2、对于夏王朝的很多问题史学界仍有很大分歧,比如国内外很多人都对夏 商周断代工程提出异议和诸多问题,为了慎重起见,这里我还是把巫史文化的第 二阶段从商谈起商朝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物质和文化都比较丰富的时代,商代 文化的特色是祭祀和巫术《礼记 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事神,先鬼而后 礼”[6]可以看出,而商代的巫术已普及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故无事不卜, 占卜是殷商沟通人神的主要形式,而占卜的过程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也就是甲骨 ——龟甲和牛的胛骨、髀骨和股骨,《史记》中记载:“卜先以造灼钻,逢策定数, 灼龟观北,变化无穷”最后由负责人将卜兆中显现的内容刻在龟甲上,通常包括 卜问的时间、人名、天象、事情原委及以后的应验情况:“庚子卜,翌辛丑启? 王占曰:今夕其鱼,翌辛丑启。
之夕允雨,辛丑启可以看出,占卜是一个完 整的祭祀和文献记载体系,而刻在龟甲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已具备了史书的部分 特征从一定程度上说,商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巫政合一,商代的文化特质可以 总结为巫史文化,武丁盛世,是巫史文化若干特征的形成时期甲骨文通行并广 泛用于占卜,太史、太卜都是书契名手,显示出巫史文化的充沛活力,同时在浓 厚的巫史文化氛围中已孕育着早期儒者的职业分化孔子的上祖先就是担任卜的 职务而祖甲改制,是巫史文化的一大转折点从祖甲“考验太卜”到武乙“射 王",后商纣“慢于鬼神”,预示着殷商后期巫史文化的新变化——巫史开始走向 衰微与此同时,处于巫史笼罩之下的史官文化却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 都知道,“历史”一词是近代从日本引进过来的,我国则称为“史”史”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史”是与祝宗卜巫在职能上互通的一个概念,除 了与祝宗卜巫连用而具有的处理神事的职能外,还兼主管册典等方面的职能[7] 狭义的“史”特指后来随着分官设置的发展而专管文化事业的情形,具备着后世 所谓“史,记事者也”[8]的功能殷商时期的史,基本上属于广义上的情形,陈 梦家先生认为“卜辞卜、史祝三者权分尚混合,而卜史预测风雨休咎,又为王占 梦,其事皆巫事而皆掌于史”[9]那么,殷商时期的“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况呢?据陈梦家先生研究,殷商时期的史官类官职,可以分为:尹、多尹(其中 有师保之尹和册命之尹)、乍册、卜、多卜、工、多工、史、北史、御史等。
[10] 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作册类、大史类、御史类其中作册类史官用文字记载于 典册的人,大史除了进行祭祀、占卜的神事活动外,还可以进行文化整理活动, 《尚书 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11]这样大史渐渐地从神事活动工作向文化整理工作转化过来,从而为后来的向 真正史官作用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3、商周时代晚期,巫史失宠,流散民间,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一个前 兆原始的道家和最初的儒者基本上都源于零落式微的巫史很快,历史的脚步 踏过殷商,来到周朝,武王伐纣,是政治革命;周公制礼作乐,是文化革命,周 公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思想文化上对商周之际的王朝追求一种理性的解答,它本 质上是君权神授和天命依德转移相结合的实用政治神学周公的理论,不仅是巫 史文化普世化的开端,而且是中国文化由以神为本发展为以人为本的关键所在, 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如“崇德”、“人本”等从此基本定型从周初到昭穆之世, 殷系旧贵的巫史,或被作为战利品分送周邦诸侯,接受劳改,或留在京师,服役 于周人礼仪祀典,承担营建新文化的重任随着新的礼仪制度的确立,周系新贵 的史祀逐渐成长壮大,预示着巫史文化的新动向周代文化的空前繁荣是在共懿 时期,其主要标志是:一、史官代王册命制度的确立及其礼仪的制度化。
就中国 史学而言,册命史书与长篇铜铭的出现,无异构成了早期历史编纂学的一个新要 素二、彝器纹饰已渐渐摆脱神话与巫术的束缚,而有自由奔放的精神这既可 以看作是青铜时代解体的先兆,也可视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史官文化成长的表征 史官、史职的发达,反映了西周晚期一来的周文化的特质是史官文化而当时的 情况是:南巫北史,文化各异三、巫史分离及史官文化繁荣的原因1、巫祝自身的局限性 要想分析出巫的局限性,就必须从它的起源入手巫是伴随着人们对原始的 自然宗教崇拜而产生的,自称是能沟通人、神的角色在原始社会末期及至商末, 巫祝都是具有很高的地位的,在参与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以高于人的姿态出现 而且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李宗侗就同意“君及官吏皆出自於巫” [12]的说法 这些都能从巫史文化的起源中找到答案而巫史同源在史学界也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代前期,“史”还只是作为巫祝的一个附属部分为巫 服务的,这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决定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 渐认识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很多规律,对于自称能沟通人神的巫产生了疑 问,而不符合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巫觋文化本身也不能对更多的问题加以解释。
巫 再也不像其自身宣扬的那样无所不能,这意味着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正在萌芽,人 类自身意识开始提高,意味着巫史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开始走向衰微同时,由 于巫史对占卜技术的独占被打破,巫权与王权的冲突逐渐显露出来,再加上由于 中国原始宗教基因的不发育或是受到人神易位后的压抑,巫逐渐退位给史而引入 民间,随着君权地位的上升,史的地位就更加巩固,作用更加凸显2 、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和最终的推动力,它在人们与自然界不断抗争的过 程中逐步发展壮大,即使一开始是缓慢的,但仍旧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带来 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于祖先治水、稼穑的丰功伟绩进行崇拜之余,人们开始发 现,很多时候巫并不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无所不能,而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 发探索出自然界的规律到了商周末期,据《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纣王“以 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13]这从一方面 体现了尚纣的荒淫无道,但是从中我们也能发现当时生产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 平,其中尤其以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最为著称商代的甲骨文字在我国古代文化发 展史中独树一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甲骨文所记载的商代史料非常丰富, 有关甲骨文的资料大家可以参考张舜辉先生的《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列举的多 本甲骨文专著,比如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王 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甲骨文字集释》、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 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等多本专著,这些为我们通过甲骨文了解殷商的 经济文化提供了很大便利,是最新最鲜活的文字史料。
可以说甲骨文是历史学在 商代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体现因为史学发展的体现就是史料的完整性与之相对 应的却是商代晚期卜事的减少和占卜法的改革,表明人和神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 化,人的能动性意识逐步得到了发挥巫觋开始退出统治阶层让位于史官阶层而 流落民间,史官文化取得优势地位3 、 政治上的需要西周统治者代商而立,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统治,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殷商贵 族君权神授的观念,另一方面对殷人的宗教思想又有所发展,这主要变现在周人 由崇拜天神转而宣扬“天命”,以政治伦理意味较多的“天命”取代了殷人神话 色彩浓厚的“天帝”,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认为商亡、周 兴是周人“敬天保民”的缘故,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