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古诗文使用手册121定稿.doc
29页三峡1、作家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文字相当简略郦道元就力之所及,搜集了有关全国水道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2、文章主旨: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之情3、写作特色:a.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布局谋篇,开篇先总括三峡概貌形势,然后分述四季特点写四季景色并不严格按四季顺序写,而是以三峡景色特征先写夏、春冬,后写秋这样写景使人如观画卷,先总观整体画面,后看局部特色,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观察细致,写景准确 全文用如此短小的篇幅全面而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三峡七百里雄奇秀丽的景色和四季不同特点,关键在于作者观察细致,准确把握写景特点例如,“隐天蔽日”概写三峡正午、夜半时的山势特征,使绵延起伏、高陡险峻的奇山异景尽现眼前;再如,“夏水襄陵”表现水涨淹没丘陵,“沿溯阻绝”表现船行阻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形容水流之急,使三峡滩险流急的风貌更加生动,有眼观实景之感。
另外,作者又巧妙地借视觉再现三峡秋日叶落、水瘦山空的特点,借听觉显现三峡猿啼空谷的凄厉,准确地表现了三峡萧瑟、悲凉、凄清的秋景特色c.语言精确、凝练、贴切 叙写三峡全景,作者虽以平实的语言状物写景,但每句用词无不精确、凝练、贴切例如,“绿”写潭深水清之色,“素”写江水浪花与泡沫之状之色,又使人想到水流如漂动的丝绢,同是写水,但色彩各异又如,用“长啸”“传响”“哀转”写猿啼,用“倒影”“飞漱”写景象,用词准确、凝练、贴切,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论语》十则1. 作家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2. 写作特色:这十则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具有特色比如第一则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总之,这十则语录对学习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丰,富有哲理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意思例句出处自在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略完全、全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重岩叠嶂《三峡》曦日光,太阳不见曦月《三峡》襄上至于夏水襄陵《三峡》陵山陵至于夏水襄陵《三峡》沿顺流而下沿溯阻绝《三峡》溯逆流而上沿溯阻绝《三峡》或有或王命急宣《三峡》宣宣布,传播或王命急宣《三峡》虽即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奔奔驰的快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时季节春冬之时《三峡》湍急流的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潭深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巘山峰绝巘多生怪柏《三峡》漱冲荡飞漱其间《三峡》良的确,实在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旦早晨每至晴初霜旦《三峡》肃寂静林寒涧肃《三峡》属zhǔ连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引延长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响回声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愠恼恨,怨恨人不知而不愠《论语》日每天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信真诚,诚实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罔迷惑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论语》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是此,这是知也《论语》凋凋谢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厌满足学而不厌《论语》启启发,开导不愤不启《论语》举提出,举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隅方角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则就则不复也《论语》通假字通假字本字读音意思例句出处阙缺quē断开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转啭zhun声音曲折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说悦yu愉快、高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女汝rǔ你由,诲女知之乎《论语》知智 zh聪明智慧是知也《论语》识志zh记住默而识之《论语》词类活用活用词活用类型意思例句出处奔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寒 肃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冷而寂静林寒涧肃《三峡》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中空谷传响《三峡》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吾日三省吾身《论语》故 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知识 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传不习乎《论语》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不耻下问《论语》出自文章的成语1. 死而后已: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 任重道远:比喻担负的责任很艰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 学而不厌:专心学,没有满足的时候形容好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 诲人不倦:不厌倦地教导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8.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较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9.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后常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依从他择其善者而从之11. 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见贤思齐焉12.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重点句子翻译9.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10.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1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1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1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1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经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中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18.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19.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2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2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第二单元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1. 作家作品: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1017-1073)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他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2. 文章主旨:这篇文章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 写作特色: a.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之本的道德信念。
作者“独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作者既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b.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 文章先以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衬托,突出“予独爱莲”,再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作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最后用“菊之爱”“牡丹之爱”作衬托,突出“莲之爱”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彼此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中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特别是描写莲的形象的文字,体物入微,“形”“神”兼备,既准确地表现了她的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她的内在气质,使花貌、花品与人格浑然一体这些描写,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了,是作者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情操c.语言精练,骈散相间全篇仅10句话,119个字,却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因此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意思例句出处蕃多可爱者甚蕃《爱莲说》染沾染(污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濯洗涤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妖美丽而不庄重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植树立亭亭净植《爱莲说》亵亲近而不庄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出自文章的成语1. 不蔓不枝:比喻说话写文章简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重点句子翻译1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