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青岛版).docx
20页XXXX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 案(青岛版)案(青岛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综合运用——远离肥胖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97 页教材分析: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和众数等统计知识之后进行的综合应用,既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肥胖原因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又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知识对儿童肥胖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从而让学生经历小课题研究问题的全过程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设计调查表,对肥胖原因进行调查,并能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减肥方案2、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小课题研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课题研究经验3、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课前准备:让学生调查身边不同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和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等信息教师注意强调:、搜集好原始数据,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2、对调查对象的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行记录。
3、要保证调查的对象有一定的数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根据国务院 XX 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态调查报告》 ,我国成人超重人数约占,多达 2 亿人;肥胖人数约占 7%,肥胖者已达 6000多万人预计将来肥胖患病率还会有大幅度增长那么我们少年儿童的情况怎么样呢?你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谈一谈吗?学生就平日的观察谈自己的看法2、师:不少同学认为儿童肥胖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到底怎样才是科学意义上的肥胖呢?怎样才算是标准体重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教师出示少年儿童体重分类标准)师:请同学们准备好课前调查好的数据,根据分类标准计算一下每个人与标准体重的差距学生计算数据,并将调查表添完整姓名年龄身高(cm)体重(kg)与标准体重差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前所学的统计知识将调查的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小组整理分析数据)3、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整理,你们发现什么?你采取了哪种统计方法?学生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采用统计表整理信息2)采用条形统计图整理信息设计意图】本部分活动应用了以前所学的统计表、统计图等知识,学生经历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由于课堂所限,具体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进行。
通过这一环节既梳理巩固了所学的统计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合作探究,分析数据、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师呈现信息: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XX 年分别达到8.1%、3.4%而与 1992 年相比,XX 年城市学龄儿童少年超重率增加了 30.6%,13 岁-17 岁女生肥胖率则增加了250%同学们,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肥胖呢?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2、交流小组讨论情况师:同学们分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肥胖者的饮食、运动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刚才的分析设计一个调查表,以便对肥胖者的原因进行调查学生设计调查表,然后集体进行展示,并修改调查表从而使调查表更加完善设计意图】:肥胖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选取饮食、运动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调查表的设计不必要求统一,学生能将要调查的项目列举出即可3、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教师要求学生将提前搜集好的信息准备好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分小组采用学过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 )4、引导总结交流:谁来说一说你采用了那种方法进行统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交流自己的统计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条例、有序地发现结论。
从而得出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喜欢吃甜食和高热量、高脂肪的西式快餐和缺少运动另外,不吃早餐,经常吃速食,长时间地看电视、玩电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设计意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当的众数、统计表、统计图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交流时教师要予以肯定,给予适当评价,不必要求学生必须采用某种方法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师:通过刚才的整理分析我们找到了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同学们,你们知道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吗?学生交流肥胖的危害性教师小结:同学们谈得都不错不仅这样,肥胖儿童大多伴有血压、血脂异常,高度肥胖的儿童还有患糖尿病的危险,肥胖也给儿童造成了心理负担此外,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肥胖会延续到成年,从而造成心血管疾病早发的高危人群肥胖带来这么多的危害,你们能针对肥胖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合理的减肥方案吗?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在小组交流,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设计的方案,课后还可以利用书籍、网络等查阅资料,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减肥方案,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研究了儿童患肥胖情况及产生肥胖的主要原因。
你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做的吗?针对我们研究的课题,你还想说些什么?【课后反思】本节综合应用课囊括了以前所学的统计知识,整堂课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由于小课题研究的流程学生在五年级已接触过,因此这节课我尽量放手给学生,自己则努力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该综合应用实际上是一个小课题研究在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提出问题----搜集数据----整理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的整个过程,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探索和交流,便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堂课都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数据整理分析再到提出解决方案,都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探索活动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独特想法与个性魅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96 页教材简析: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生活实际中应用不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及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在统计中的不同作用。
练习量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数量上有层次的增加教学目标:.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出示 96 页第 1 题谈话:同学们这是考古队随机抽查 20 尊兵马俑身高情况,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比较容易提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问题谈话:你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平均数具有虚伪性,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组数据中某个数据的改动会影响到平均数的改变,平均数与整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有关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2.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普遍的倾向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对三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但要注意不要提高难度,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稍做解释即可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为什么?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看的图书种类,应该选取() .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五年班 50 人,五班 45 人,要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应该选取.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2、公园里各有两组人在草地上做游戏,两组人的年龄如下:甲组:140006乙组:5040550分别算出两组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岁?其中哪个统计量能较好反映本组的年龄特征?为什么平均数不行?(数据悬殊,它表示的集中趋势偏大 )众数为什么不行?(反映多数水平偏小 )为什么用中位数?(在 10 岁以上有两个,在 10 岁以下有两个,10 岁算中等水平 )小结:这就是它们三种统计量之间区别的体现,各有不同的特征3、课本 96 页地 2 题重点引导学生说明理由4、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平均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众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中位数描述数据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不同现实情境中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数学模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三、谈收获谈谈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课后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将数学教学的问题形成一个模式谁先上场——可能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98-100 页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学习学生在设计符合要求的活动方案过程中,既巩固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要求,体会到用分数表示大小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活动方案2、使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生在设计方案的整个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接受他人合理的建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去年我们班在学校举行的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下个周今年的比赛又要开始了学校给我们班安排了一项任务,大家有信心高质量地完成吗?师:请你根据各个年级的班级数,为每个年级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 (出示表格)年级一二三四五六班数345564提问:同学们先想一想安排出场顺序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要公平合理提问:同学们提醒得很对怎样设计才能公平合理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为一年级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设计意图】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难度,因此采取从学生身边具体的活动导入课题,通过安排广播体操比赛的出场顺序,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新知的学习和探究中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互相讨论修正,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巡视,给学生适当帮助设计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的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2、全班交流提问:看来同学们已经设计好了方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小组谈一谈你们小组的意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回答(1)采取抽签的方式分别写上 1、2、3,抽到几号签就第几个出场。
抽到每个前的可能性都占2)我们设计一个转盘,把它平均分成 6 份,涂上 3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一个班,每种颜色都占这样很公平3)我们组设计用 3 种不同颜色的球,摸到红球第一个出场,摸到黄球第 2 个出场,摸到白球第 3 个出场……提问:同学们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你能具体评价一下吗?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