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docx
6页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一、水稻集中育秧的意义1、培育标准化机插秧苗,做到农艺与农机相结合2、提高成秧率,减轻水稻秧苗生产自然风险,有利于保季节,保面积3、省工省力省秧田,减少劳动用工,节本增收4、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双季稻生产发展5、大棚综合利用,促进蔬菜生产发展6、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有利于食品安全生产7、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水稻集中育秧几种主要方式及基本建设模式(一)主要育秧方式1、连栋温室硬盘育秧又称智能温室育秧或大棚育秧2、中棚硬(软)盘育秧3、小拱棚或露地软盘育秧二)基本建设模式1、大型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合作社经营模式,占地 50 亩建设连栋温 室一个2000 m?,中棚20个(每个约330 mJ,生产棚1个500 m?,露地苗 床30亩,浸种池、办公室等设施,播种线2条,秧盘10万张,秧架600个等 设备,总投资230万元左右所育秧苗可栽插大田万亩以上2、中型育秧基地基本配置合作社或插秧机手经营服务,占地 20 亩中 棚25个,简易生产棚1个200 m?,露地苗床6亩,播种线1条,碎土机1台, 催芽桶2个,小型运输车2台,秧盘4.5万张,浸种池1 个,运秧框架1000个, 总投资约60万元。
所育秧苗可栽插大田2000亩3、小型育秧基地基本配置农民出地,育秧能手或插秧机手育秧及服务, 育秧面积6亩配备秧盘1 .2万张,碎土机1 台,催芽桶2个,竹弓、薄膜适量, 采取人工播种,总投资约3万元所育秧苗可栽插大田500亩三、 适合于机插的秧苗标准要求营养土厚2-2.5cm,播种均匀,出苗整齐;营养土中秧苗根系发达, 盘结成毯状;苗高15-20cm,茎粗叶挺色绿,矮壮;秧块长58cm,宽28cm, 叶龄三叶左右四、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技术总目标:提高播种质量(防漏播、稀播),提高秧苗素质(旱育秧, 早炼苗),提高成秧率(防烂种、烂芽、烂秧死苗)一)选择苗床,搭好育秧棚选择离大田较近,排灌条件好,运输方便,地势平坦的旱地作苗床,苗床 与大田比例为1:100如采用智能温室,多层秧架育秧,苗床与大田之比可达1: 200 左右如用稻田作苗床,年前要施有机肥和无机肥腐熟培肥土壤选用钢架 拱型中棚较好,以宽6-8m,中间高2.2-3.2m为宜,棚内安装喷淋水装置,采用 南北走向,以利采光通风,大棚东南西三边20m内不宜有建筑物和高大树木中棚管应选用4分厚壁钢管,顺着中棚横梁,每隔3m加一根支柱,防风绳、防 风网要特别加固。
中棚四周开好排水沟整耕秧田:秧田干耕干整,中间留 80cm 操作道,以利运秧车行走,两边各横排4-6排秧盘,并留好厢沟二)苗床土选择和培肥育苗营养土一定要年前准备充足,早稻按亩大田125公斤(中稻按100 公 斤)左右备土(一方土约 1500 公斤,约播 400 个秧盘)选择土壤疏松肥沃, 无残茬、无砾石、无杂草、无污染、无病菌的壤土,如耕作熟化的旱田土或秋耕 春耖的稻田土水分适宜时采运进库,经翻晒干爽后加入 1-2%的有机肥,粉碎 后备用,盖籽土不培肥播种前育苗底土每100公斤加入优质壮秧剂0.75 公斤 拌均匀,现拌现用,黑龙江省农科院生产的葵花牌、云杜牌壮秧剂质量较好,防 病效果好盖籽土不能拌壮秧剂,营养土冬前培肥腐熟好,忌播种前施肥三)选好品种,备足秧盘选好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倒伏性强品种,早稻:两优287、鄂早 17 等;中稻:丰两优香 1 号、广两优 96、两优 1528 等常规早稻每亩大田备足 硬(软)盘30 张,用种量4 公斤左右,杂交早稻每亩大田备足硬(软)盘 25 张,用种量2.75 公斤;中稻每亩大田备足硬(软)盘22张,杂交中稻种子1.5 公斤四)浸种催芽1、晒种。
清水选种:种子催芽前先晒种 1-2 天,可提高发芽势,用清水选 种,除去秕粒,半秕粒单独浸种催芽2、种子消毒种子选用“适乐时”等药剂浸种,可预防恶苗病、立枯病等病 害3、浸种催芽常规早稻种子一般浸种24-36 小时,杂交早稻种子一般浸种 24小时,杂交中稻种子一般浸种12 小时种子放入全自动水稻种子催芽机或催 芽桶内催芽,温度调控在35度档,一般12 小时后可破胸,破胸后种子在油布 上摊开炼芽6-12 小时,晾干水分后待播种用五)精细播种1、机械播种安装好播种机后,先进行播种调试,使秧盘内底土厚度为2—2.2cm ;调节洒水量,使底土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 土;调节好播种量,常规早稻每盘播干谷 150 克,杂交早稻每盘播干谷 100 克, 杂交中稻每盘播干谷75克,若以芽谷计算,乘以1.3 左右系数;调节覆土量, 覆土厚度为3-5mm,要求不露籽采用电动播种设备一小时可播450盘左右(1 天约播 200 亩大田秧盘),每条生产线需工人8-9 人操作,播好的秧盘及时运 送到温室,早稻一般3月1 8日开始播种2、人工播种① 适时播种:3月20-25日抢晴播种② 苗床浇足底水:播种前一天,把苗床底水浇透。
第二天播种时再喷灌一 遍,确保足墒出苗整齐软盘铺平、实、直、紧,四周用土封好③ 均匀播种:先将拌有壮秧剂的底土装入软盘内,厚2-2.5cm,喷足水分后 再播种播种量与机械播种量相同采用分厢按盘数称重,分次重复播种,力求 均匀,注意盘子四边四角播后每平方米用 2克敌克松兑水1 公斤喷雾消毒, 再覆盖籽土,厚约3-5mm,以不见芽谷为宜使表土湿润,双膜覆盖保湿增温六)苗期管理1 、温室育秧① 秧盘摆放:将播种好的秧盘送入温室大棚或中棚,堆码10-15层盖膜, 暗化2-3 天,齐苗后送入温室秧架上或中棚秧床上育苗② 温度控制:早稻第1〜2天,夜间开启加温设备,温度控制在30〜35°C, 齐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C ;单季稻视气温情况适当加温催芽,齐苗后不必加 温;当温度超过25C时,开窗或启用湿帘降温系统降温③ 湿度控制:湿度控制在80〜90%湿度过高时,打开天窗或换气扇通风 降湿湿度过低时,打开室内喷灌系统增湿④ 炼苗管理:一定要早炼苗,防徒长,齐苗后开始通风炼苗,一叶一心后 逐渐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C为宜盘土应保持湿润,如盘土发 白、秧苗卷叶,早晨叶尖无水珠应及时喷水保湿。
前期基本上不喷水,后期气温 高,蒸发量大,约一天喷一遍水⑤ 预防病害:齐苗后喷施一遍"敌克松”500倍液,一星期后喷施"移栽灵”防 病促发根,移栽前打好送嫁药2、中、小棚育秧① 保温出苗:秧苗齐苗前盖好膜,高温高湿促齐苗,遇大雨要及时排水② 通风炼苗:一叶一心晴天开两档通风,傍晚再盖好,1-2天后可在晴天 日揭夜盖炼苗,并逐渐加大通风量,二叶一心全天通风,降温炼苗,温度20-25°C 为宜阴雨天开窗炼苗,日平均温度低于12C时不宜揭膜,雨天盖膜防雨淋③ 防病:齐苗后喷一次“移栽灵”防治立枯病④ 补水:盘土不发白不补水,以控制秧苗高度⑤ 施肥:因秧龄短,苗床一般不追肥,脱肥秧苗可喷施1%尿素溶液每 盘用尿素 1 克,按 1:100 兑水拌匀后于傍晚时分均匀喷施七)适时移栽由于机插苗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不能苗等田,适时移栽早稻 秧龄 20-25 天,中稻秧龄 15-17 天为宜,叶龄 3 叶左右,株高 15-20cm 移栽, 备栽秧苗要求苗齐、均匀、无病虫害、无杂株杂草、卷起秧苗底面应长满白根, 秧块盘根良好起秧移栽时,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五、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要点1 、平整大田用机耕船整田较好,田平草净,土壤软硬适中,机插前先沉 降 1-2 天,防止泥陷苗,机插时大田只留瓜皮水,便于机械作业,由于机插秧苗 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提前把田整好,田整后,亩可用 60%丁草胺乳 油 100ml 拌细土撒施,保持浅水层 3 天,封杀杂草。
2、 机械插秧行距统一为30cm,株距可在12-20cm内调节,相当于可亩 插1.4-1.8万穴早稻亩插1.8万穴,中稻亩插1.4万穴为宜,防栽插过稀每 蔸苗数早杂4-5苗,常规早稻5-6苗,中杂2-3苗,漏插率要求小于5%,漂秧 率小于 3%,深度 1cm3、 大田管理① 湿润立苗不能水淹苗,也不能干旱,及时灌薄皮水② 及时除草整田时没有用除草剂封杀的田块,秧苗移栽7-8天活蔸后, 亩用尿素5 公斤加丁草胺等小苗除草剂撒施,水不能淹没心叶,同时防治好稻蓟 马③ 分次追肥分蘖肥作两次追施,第一次追肥后7天追第2次肥,亩用尿 素 5-8 公斤④ 晒好田机插苗返青期较长,返青后分蘖势强,高峰苗来势猛,可适当 提前到预计穗数的70%-80%时自然断水落干搁田,反复多次轻搁至田中不陷脚, 叶色落黄褪淡即可,以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切勿 重搁,以免影响分蘖成穗⑤ 防治好病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