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5页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1.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 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 末年已使用牛耕, 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 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1.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农业2.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宏大水利工程 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了 它消除了岷江 ,灌溉了大片 ,使四川平原获得了“ ”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战国 李冰 都江堰 水患 农田 天府之国3.(1)原因: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 的发展土地 和封建 的出现, 和 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2)时间:公元前 年, 在 支持下开始变法3)内容:国家承认 ,允许自由 ;奖励 ;建立 。
4)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 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 的封建 国家3.(1)生产力 私有制 剥削方式 地主 农民(2)356 商鞅 秦孝公(3)土地私有 买卖 耕战 县制(4)经济 富强4.封建社会形成:各国经过变法, 逐步确立起来, 和 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4.封建制度 地主 农民例1.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发生?点拨:政治变革的起因是经济因素回答本题应从生产力发展入手,归纳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答案:原因:春秋以来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奴隶主将其变为私田井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了农民到了战国初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1.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D)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A.①②②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例2.“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华大地上,兴建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工程。
都江堰和三峡工程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请回答:(1)都江堰是谁在什么时候修建的?具体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三峡工程是一项跨世纪工程,它有多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请列出三种以上点拨:本题围绕水利为人类造福这一命题思路,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到今天的三峡工程,充分体现了人类不仅能认识自然,而且可以改造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的道理答案:(1)都江堰是李冰在战国时期修建的主要用于防洪、灌溉2)防洪、发电、航运、淡水养殖、旅游、农业灌溉、调节库区及周围地区气候等2.2000年11月,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谈谈其理由2.(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3)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一座综合性生态型水利枢纽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例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商鞅:“商鞅是个天性残忍少恩的人,在被秦孝公任用之后,实行严刑法治,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人的品行决定的。
你同意司马迁的看法吗?说说你的见解点拨: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性禀赋,而应当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商鞅变法的进步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答案:司马迁的观点是不对的他是依据人的个性禀赋来评价商鞅,并以此否定商鞅,这是不正确的商鞅变法使秦的旧制度被废除,经济得以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在历史上的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3.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A )①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③商鞅有革新的魄力,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④变法符合奴隶主贵族的心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练习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A )A.牛耕的出现B.马车的出现C.铁器的使用D.骡耕的出现2.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兴建于( B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D.东汉时期3.“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B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4.(2006年,山东鲁南)对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防洪蓄水B.蓄水灌溉C.防洪排水D.防洪灌溉4.D点拨:都江堰是古代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集防洪灌溉于一身。
5.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B )A.废除井田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6.(2006年,湖南常德)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 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6.D点拨:推行县制取代世袭领地,有利于中央集权7.我国封建制确立的方式是(B )A.诸侯争霸B.各国变法或改革 C.生产力的提高D.牛耕的推广8.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C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B.奴隶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9.战国时期,都江堰和另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是修建在秦国想一想,为什么战国时期两大水利工程都建在秦国境内呢?这对秦国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9.点拨:此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解答答案:(1)两大水利工程均修在秦国的原因:①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②秦国重视水利建设③秦国地处西部,境内水力资源异常丰富④秦统一天下的事业需要充足的粮食作后勤保障2)对秦发展的影响:①使成都平原和关中地区成为著名粮仓,大大提高秦的经济实力。
②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③提高和改善了秦国人的生活10.根据下图,请回答: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1)你能说出上面这些农具的特点吗?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你能说说这些工具的出现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吗?(3)想一想,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10.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上面这些工具都是铁制农具它们是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2)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3)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11.根据课文所学或搜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画出都江堰洪灌示意图12.(探究题)根据商鞅变法内容回答:(1)试用一句话来分析每一项内容的作用: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
推行县制: 2)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说一说商鞅变法给地处西北之地的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3)商鞅自己最后因变法而惨遭杀害,有人说,商鞅被杀,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请说出你的观点12.点拨:回答第(3)问时,要从整体上去分析、看待历史史实,同时也反映了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答案:(1)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奖励生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奖励军功:有利于废除旧贵族特权,打击腐朽的贵族势力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2)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商鞅变法失败的是商鞅,而不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了13.(创新题)阅读下列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立水为信 公元前356年,泰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拉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响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拉。
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是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读完这个故事,请把你的感想写在下面13.点拨: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答案贴近题意即可答案:感想:商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改革家这个故事让我们见识到商鞅初上任时的魄力商鞅大胆变法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