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生时代-基于武汉部分研究型大学的调查与思考.docx
7页再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生时代”基于武汉部分研究型大学的调查与思考 表2 研究生群体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频数百分比学习知识,继续深造7540.5不好找工作,缓解就业压力3921.1找到更好的工作5328.7父母的督促与期望126.5随大流52.7其他10.53.研究生学习认知展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学习认知好比指路明灯,会使学习生涯少走弯路研究生群体的学习认知情况如表3所示,有51.4%的研究生的学习认知完全符合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这个目标要求,使“研究生”中的“研究”二字得到充分体现;有41.1%的研究生的学习认知也比较符合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这个目标要求,将“研究生”这个“高知”符号诠释得很完美显然,研究生群体的学习认知以“研究定位”型和“知识定位”型为主,两者比例占到总数的92.5%,这说明研究生群体的学习认知还是比较到位的表3 研究生群体的学习认知学习认知频数百分比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9551.4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7641.1忙于社交或兼职等94.8混日子31.6其他21.1根据调查情况来看,55.8%的研究生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制定了整体的规划,说明过半研究生在学习上有规划,思路清晰。
具体来看,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受访研究生群体平均每天花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为5.3小时,最长的可达12小时,甚至更多,说明研究生群体在学习上时间投入比例较大在专业学习当中,75.7%的研究生主要将时间花在导师的课题研究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上,还有23.2%的人主要将时间用在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专业书籍上,说明研究生群体花在研究上的时间显著多于花在知识学习上的时间在学习地点方面,78.9%的研究生能够在研究室里进行专业学习,以满足他们从事课题研究的需要,这说明受访研究生群体能够较好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在课堂出勤方面,38.3%的研究生是满勤,46.4%的研究生出勤率为75%,还有7.1%的研究生极少上课,这说明研究生群体的出勤率还是比较高的此外,有86%的研究生表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课题组或导师组成员4.研究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一定的生活阅历研究生群体对待人际交往的态度比较主动仅10.1%的调查对象表示对人际交往欠主动研究生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辈群体,其中研究生同学占比78.5%,男(女)朋友占比15.8%,同乡占比3.4%,老师占比0.6%,亲戚占比1.1%从人际交往的深度来看,受访研究生在生活中平均每人有5.3个与自己交往密切的朋友,最多的可达20个。
在人际交往中,居于前三位的影响研究生群体择友标准的因素分别是人品、性格和学历,三者的影响权重分别为69.1%、12.2%和9.4%,说明研究生群体交友时更倾向于选择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往表4 研究生群体与导师组或课题组的人际交往内容导师组或课题组交往内容频数占比/%导师组或课题组交往内容频数占比/%学术交流13975.1热点时事讨论42.2情感交流1910.3其他73.8逛街、聚餐等168.6交往内容以学术为重从调查情况来看,研究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两大核心人群是宿舍成员和导师组或课题组成员,即交往对象主要发生在“室友”之间和“师门”内部从导师组或课题组的人际交往氛围来看,80.5%的研究生表示与自己所在的导师组或课题组相处得比较融洽,69.7%的研究生表示经常与导师组或课题组成员有来往从研究生群体与导师组或课题组的交往内容来看,学术交流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说明研究生群体的人际交往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科研”或“学术”的烙印(见表4)研究生导师制,使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导师的交流不可或缺从调查情况来看,27.2%的研究生表示每周与导师进行交流,26.6%的研究生表示半个月与导师交流一次,46.2%的研究生表示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与导师交流一次。
总体来说,研究生与导师组或课题组保持着良好的人际交往,交往的内容涉及学术、生活、情感等多方面,以学术为主5.研究生闲暇安排以学术为重研究生群体的闲暇生活情况如表5所示其中,“体育锻炼”以31.4%的比率排名第一,说明研究生群体健身意识较强;“上网”以22.2%的比率排名第二,说明上网是研究生群体生活的一种常态;“提高专业能力”以17.8%的比率位居第三,说明研究生群体休闲中不忘充电提高;“参加社交”、“逛街”和“其他活动”分别以8.7%、3.2%和1.6%的比率位居后三,说明研究生群体的闲暇生活不仅局限在校园内,偶尔也会向校外拓展就上网内容的选择频次来看,上网内容整体比较健康从调查结果可见,研究生群体闲暇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闲暇安排以学术为重表5 研究生群体的闲暇生活和上网内容闲暇生活频数百分比上网内容频数百分比体育锻炼5831.4查阅资料8244.3上网4122.2看新闻6032.4提高专业能力3317.8看影视节目1910.3睡觉2815.1聊天126.5参加社交168.7游戏42.2逛街63.2购物63.2其他31.6其他21.1三、研究生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措施1.加强研究生文化建设的谋划与引导大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四大功能。
一定规模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弥补当前研究生群体文化的短板,加强对研究生群体文化建设的谋划和引导尤为必要当前,对研究生群体文化管得过多,引导不够因此,需要从学校层面创新机制,提供组织、经费和平台保障,使文化建设制度化和常态化,活动开展持久和深入,形成特色和品牌学校还要建立研究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心理咨询平台,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引导他们走下网络,走出户外,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群体活动,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2.打造学术特色的研究生交流活动,浓郁校园学术氛围创新并打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及联谊活动平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研究生群体活动要避免过多地以教室(实验室)、寝室、导师或课题组为中心,学术有余而娱乐不足,高校对研究生的文化平台建设应该提高质量、扩大数量,吸引研究生积极参加,帮助研究生拓宽交往范围,结识到更多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从而解决情感问题[11]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研究生的学业和生活压力,增添生活情趣,进而促进身心健康,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研究和学术探索,提高效率广泛开展以研究生为主体、学术交流为载体的群体活动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学校每年都可邀请大师、名师和学界翘楚进行学术交流。
这些学术活动可以在跨区域、跨院校甚至跨国际之间开展,增强活动吸引力,进一步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3.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娱的研究生群体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始终把德才兼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标必须深入学党章、学系列讲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应该加大科学含量,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武装研究生的头脑,引导他们奋发图强,激励研究生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登攀前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宜摒弃机械的说教,在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活动的内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还应充分调动并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的作用,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在研究生群体文化建设中的角色无法替代,除了学术指导,导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心智成长[12]通过师生交流,导师应全面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研究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引导其步入学业正轨;此外,导师在指导中还可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等。
参考文献:[1][4][8][9]彭华彰.迎接校园文化的研究生时代[A].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挺立潮头[C].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2]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07-109.[3]屈建成.研究生规模10年翻番近3年就业率低于本科[N].武汉晚报,2012-10-21(02).[5][6]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谢宗仙,周灵芝,马宝山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7]秦大河.研究生教育既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领导者[N].科学时报,2007-10-09(01).[10]Carriere K R. Culture Cultivating Culture: The Four Products of the Meaning-Made World[J].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4, 48(3): 270-282.[11]鲁满新.高校校园亚文化与研究生群体文化关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2(2):70-72.[12]徐婷婷.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5,(1):190-193.作者简介:鲁满新,男,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