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优质教案).docx
15页课 题7 呼风唤雨的世纪主备教师【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一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本文是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阅读,积极思考能从多个角度大胆提出问题,并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然后运用学到的策略从不同角度提问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参照课后问题清单,整理问题,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最后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关注表达方式:《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课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通过简洁、生动地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关注相关词语: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原子核:简称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核里,但它的直径还不到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8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重点】1.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2.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学过的阅读策略多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8个词语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西游记》中龙王呼风唤雨的视频片段,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里,能够呼风唤雨的是不是《西游记》中天上的神仙呢?在我们如今的世界,人类也能做到呼风唤雨了!人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7 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看题目,哪个词需要强调?(呼风唤雨)我们在读的时候就需要重读,现在再来读一遍设计意图:引出课题,突出课题重点,与后面理解课文内容相呼应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初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20世纪是个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纪?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2. 出示词语:呼风唤雨 获得 依赖 潜入 百亿 探索 奥秘 船舶 物质 哲学多种形式检查认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一条龙读强调:“赖、兰”是边音,“索”是平舌音注意“潜”的读音,qián,不要读成qiǎn3.指导写字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注意主笔和左右部分的占格位置教师提示字形,注意书写中容易错的地方 重点指导: “纪”右边是“己”,不是“已”亿”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 “核”右边两撇中第一撇长,第二撇短 “任”右部中间的横最长 “善”上部中间的竖不出头三、再读课文,自主提问,筛选问题n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n 结合本单元前两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并做好批注n 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1. 教师:请你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填空:本文描写了20世纪人类依靠( )改变了生活,把美好的愿望变成了( ),突出变化的速度( ),内容( ),范围( ),真是一个( )的世纪 2. 方法回顾: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夜间飞行的秘密》,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预设1:可以从课文的一部分或者全文角度提问;预设2: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以及给人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教师:结合本单元前两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在文中或者文后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板书:自主提问) 学生读文,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再次读文,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并能运用前两节课学到的方法,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出示学习伙伴提出的六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再次自主提问教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谁来说一说你的问题? 预设一:“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什么意思?针对词语概念小结: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那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预设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针对文章中的诗句小结:他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两句诗,真了不起预设三:为什么以前的时代科学技术没有飞速发展?针对文章提出的思考小结:这个问题提得真有水平,我觉得你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
你们可以把掌声送给他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引出课后学习小伙伴的问题,为筛选问题做铺垫小组交流,填写“小组问题清单”4. 借助课后题,学习筛选问题教师过渡:你们都是爱思考问题的小孩可是,问题无好坏,价值有大小那什么样的问题更有价值,对我们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呢?我们一起看课后练习第二题板书:分析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哪个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帮助更大?并说出理由1)探究一:为什么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预设:问题一只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可以继续阅读,因此这个问题不影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小结:刚才,也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问题一这样的,问是什么的,是概念性的问题暂时不知道是什么,也可以继续阅读,不影响理解文章主要的意思,课下查资料就可以解决像这样对理解课文影响不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放一放2)探究二:问题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吗?①出示古诗——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提问:结合古诗,谁能说说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预设: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点拨:从字面上看,冬天挂在树枝上的雪就像诗人眼中一夜绽放的梨花,仿佛美丽的春天突然来临。
这句诗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的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后来它经常被引用来形容蓬勃向上的形势②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20世纪取得了哪些成就,谈谈自己的感受预设: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③你知道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了吗?预设: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快速的、美好的,正如“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般美丽所以用这句诗来形容科技的飞速发展小结: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探究三:问题三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吗?打开提问的思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对“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这个问题的体会预设1:我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在给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如机车尾气污染、上班时间堵车、儿童沉迷游戏…… 预设2:现在我们乘坐高铁出行比乘坐普通列车舒服多了,而且还节省了时间…… 小结:这个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4)结论: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二有助于理解课文,问题三能引发深入思考 引导: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预设: 我们在阅读中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
像问题一这样的对我们理解课文影响不大,可以先放一放像问题二、问题三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或者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我们在阅读中提问要注意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后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为后面小组合作筛选问题做铺垫 5. 整理问题清单,筛选问题 (1)小组合作,把“小组问题清单”进行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板书:筛选问题)预设:那些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或者在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不必联系上下文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剔除,比如,什么是“程控”“远洋船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哪里等等2)全班交流,对小组问题进行再次筛选,小组间的相似问题进行归并,师生共同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形成一份“全班问题清单”全班问题清单”示例:四、课堂演练,课堂小结 1.课堂演练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巩固了前两课学过的提问方法,同时掌握了新的提问方法下节课,我们将借助问题清单,深入理解课文板书设计】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筛选问题 问题分析 ? 自主提问 未来社会科学技术(改变) 现代社会 农耕社会【教学反思】在信息化的今天,课堂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或者说,知识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不再局限于课堂本身,不再是单纯地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那我们在课堂中要注重什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认为,学习能力可以概括为:想象力,感受力,表达力,思维力,审美力,行动力,创造力其中,思维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课堂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思维的高度,要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能对知识进行运用和自我反思思维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我们如何来做呢?简单来说,就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会提出大量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逐一进行处理呢?当然不是,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发现问题的“价值”?接下来,我就借助《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教学具体阐述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力培养和训练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现象呢?一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仔细阅读文本,不能发现问题二是在于学生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不知道该提出怎样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其中,第一篇课文就提出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边读边提问对于没有提问习惯的学生,教师可以示范提出问题,学生模仿,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提出。